《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問:有什麼保持長期感情的秘訣嗎?


答:不忠,不是不忠這個行為,而是來自不忠的威脅。唯有嫉妒之情的介入才能拯救被日復一日的單調重複消失得寡淡無味的愛情關係。


2009年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夫妻中,無性婚姻佔比25%。


也就是說,每四對夫妻裡,就有一對正在經歷“無性婚姻”。


我們很難想象,無性婚姻如何繼續生活?但若要說無性的原因,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一定是夫妻之間沒有感情了,當然,除了生理即便是心理原因,也肯定說明還是夫妻之間的問題。


書籍《親密陷阱》卻完全顛覆了這些觀點,書籍認為:“無性,或許是因為夫妻關係太過安全造成的,以往那些讓愛變得更安全的辦法其實會帶來更多的風險,那麼該如何解決呢?核心觀點都是一句話:拆掉‘安全’的枷鎖,勇敢地探求‘神敏感’。”


作者埃絲特佩瑞爾,被認為是現代親密關係領域最具洞察力和獨創見解的人,《親密陷阱》更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成為國際暢銷書,是全球現象級的讀物。


非常有意思的是,佩瑞爾的丈夫,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創傷研究項目的主任,他的工作是專門協助難民,幫助他們克服受到的巨大創傷,讓他們重獲生活的希望,總之,她的丈夫專門研究各種痛苦,而佩瑞爾專門研究快樂,當然,佩瑞爾認為痛苦與快樂緊密相關。


《親密陷阱》對“無性婚姻”的觀點有多顛覆呢?


英國《觀察者》甚至認為,佩瑞爾的觀點與大眾的普遍看法截然相反,聽起來甚至是褻瀆神明,然而,就在你被她震驚的同時,你也會承認她是正確的,因為她的觀點能讓你產生深深的共鳴,她的直覺和準確相當驚人。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01

婚姻缺乏性愛

不是因為夫妻感情消失,而是因為彼此太有安全感


書中舉了一對夫妻的案例。


38歲的阿黛爾與艾倫結婚7年,兩人都是再婚,共同孕育了一個女兒,他們夫妻的關係非常牢固,有車有房,工作很穩定,感情也很穩定。


當然,穩定到有些匱乏。


在他們的生活中,結束一天漫長的工作後,性變成離夫妻最遠的東西,甚至,夫妻不再溝通,艾倫會在客廳看電視,阿黛爾去臥室讀書,某種情形下,她也覺得幸福。


但是,用阿黛爾的話說:“你知道哪些雜誌上的測試,如何判斷他是不是真的愛你,我從來不需要為這些事情擔心,但是,我希望能重啟一些當時的興奮。”


畢竟,他們現在實在過得有些乏味。


不但沒有性生活,甚至,就連彼此的生日,都滿不在乎,不願意為對方多做一些了。


第一年在一起時的那張,震顫,刺激的感覺,緊張感和身體的熱情,夫妻之間再也沒有了。


其實,很多夫妻都會有和阿黛爾一樣的感受,多年夫妻愛情變成責任,雙手牽在一起就像左手牽右手一樣麻煩,甚至,連擁抱都覺得彼此像睡在上鋪的兄弟。


有責任,有義務,卻唯獨沒有激情和愛意。


但佩瑞爾明確表示,這樣的夫妻並不是沒有愛了,而是,伴侶之間愛的舒適性與親密關係導致的情慾減退之間的矛盾,熟悉感的確會讓人放心,它帶來了安全感。但矛盾的是,處於安全中的情侶,同樣渴望活力與興奮感,他們試圖尋找到激情。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該如何解決呢?


佩瑞爾指出:如果我們要長久地保持對一個人的渴望,我們必須能夠把未知感引入熟悉的空間,正如法國作家馬塞爾所言:“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天地,而在於擁有新眼光。”


阿黛爾回憶起最近一次的感情轉變,恰恰也是走出婚姻去看丈夫。


當時,艾倫與一些同事正在交談,阿黛爾看著丈夫,突然覺得他如此有魅力,幾乎不可思議,就像一次靈魂出竅的體驗,而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一刻,阿黛爾忘記了他是自己的丈夫,那個把髒襪子亂扔的丈夫,她被他深深吸引,覺得他很聰明又很會說話。


走出婚姻去看丈夫,丈夫的差異性就凸顯出來。

把他作為一個男人來觀察,把一個熟悉的人轉變成一個相處多年仍然陌生的人。


這或許是我們走出無性婚姻的第一步。

當然,佩瑞爾表示:放棄安全的假象,對許多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步。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02

配偶性冷淡,不是因為夫妻沒感情

而是在性愛關係中投射了原生家庭中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你很難相信,無性婚姻或許還和原生家庭有關。


配偶之間的性關係,一度能投射出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佩瑞爾表示,慾望的心理往往掩藏在我們兒時的細節裡,所有這些經驗塑造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他人的期望,它們是每個男人和女人帶入承認愛情的嫁妝的一部分。


佩瑞爾有一位諮詢者,史蒂文,他非常愛他的妻子,但是越愛,越尊重,和她性生活就越困難,在史蒂文的頭腦中,他需要一直避免任何自私或者侵略性的傾向,以實現情感安全。


明明想愛,卻無法做愛?

你很難相信,這是因為史蒂文和母親的關係。


史蒂文的父親拋棄了母親,堅強的母親全身心的照顧著孩子們,併發誓不會再讓任何人傷害她,後來,她再有了家,並撫養三個孩子讀完了大學。史蒂文非常崇拜自己的母親,並且一直注意不要讓自己成為和“親生父親那樣的混蛋”。


換句話說,史蒂文對母親的態度就是一定要避免任何自私或侵略性的傾向,以實現情感安全。


大家發現了嗎?這種信念源於他對母親的愛,卻成為他的性的一部分。我們也很難想象,父母傳遞某些信息的本意是保護孩子,而這些信息卻成為孩子成年後性愛焦慮的來源。


就像史蒂文,他越愛妻子,就越想要謹慎,結果在性愛中更壓抑,他的潛意識是忠於過去的,她不知道如何在情感的負擔下體驗開放的慾望。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佩瑞爾開出藥方:不妨“自私”一點。


性愛激情要求我們能夠暫時從親密的關係中走出來,轉向自己,專注於我們自己的感官享受,在性愛中,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自己,要“自私”和“無情”一些,也就是暫時屏蔽掉與自己伴侶的感情因素,這樣才能真正享受性愛。


換句話說,不要想太多,只需要關注如何讓自己舒服!


03

婚內出軌,其實和不愛沒什麼關係

有時候不忠反而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婚姻


佩瑞爾第三個顛覆的觀點非常有意思。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婚內出軌,肯定是夫妻關係破裂,導致的結果肯定也是婚姻破裂。

但佩瑞爾卻指出,有些人之所以婚內出軌,反而是因為“我不想結束我的婚姻。”


書中舉了道格的例子。


他與佐伊結婚,他曾經覺得佐伊是上天送給自己的禮物:“她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腳踏實地,在床上又很放得開,我覺得自己中了婚姻的頭獎。”


可沒過幾年,佐伊不再那麼熱情的回應丈夫了。

而丈夫也幾次短暫地試圖修復兩人的親密感,比如說,出去渡二人世界,給妻子送禮物。


但道格越努力討好妻子,越感覺自己在妻子的眼裡根本無足輕重。


於是,他出軌了。


但他的內心很堅定:“我愛佐伊,我從來沒有想過結束我的婚姻,我喜歡佐伊,而且也不想離開我的孩子們。婚外情沒有讓我想離婚,它更像一種穩定劑,第三人可以幫助我和佐伊兩人婚姻的穩定。”


佩瑞爾分析出史蒂文即便沉溺於與第三者的關係,但堅定認為自己只愛妻子的原因,性愛對道格來說,是一個獲得情感滋養的地方,是一個避難所,而他與妻子的關係很溫和,相互尊重,偶爾很熱情,但在感情上已經沉寂。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當然,我們的重點並不在於討論道格的道德問題,而在於瞭解“道格們”為何執著於出軌卻死死抓住婚姻不放,重點更在於如何解救擁有這些心理的人。


佩瑞爾的觀點很明確:“主動邀請第三者。”

當然,這個第三者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某個人,而是來自第三者的威脅。


其實,在每對伴侶的邊界裡,都可能存在第三者,他可能是你高中時的戀人,你顯然仍記得他手的樣子;他可能是帥氣的快遞員,他可能是你在接兒子放學時目光接觸到的小學四年級老師;甚至,他可能是明星,或者某個幻想的人。


佩瑞爾表示,承認第三者的存在並不會抑制伴侶之間的性愛,相反,它會為良人的性愛增加調味品,至少它提醒我們,愛人不是我們的所有物,我們不應該把一切看做理所當然。


正是在這種不確定中年埋藏著慾望的種子,我們拉開心理距離的時候,才可以從陌生人的角度去觀察愛人,避免因為習慣而變得麻煩。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在我們普通人的婚姻裡,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理解佩瑞爾這些具有顛覆性的觀點,但世界之大,觀點無奇不有,或許我們沒辦法理解,但我們可以嘗試接納,並把我們能運用的觀點嘗試著放入我們的婚姻。


比如說,如何如何在安全感和激情中保持微妙的平衡。


猶如佩瑞爾所說:“我寫的是情慾的實質,我想探索是不是有可能長期保持情侶生活的激情,而不是讓激情日漸消退。”


或許,我們不存在無性婚姻。

但閱讀此書,或許可以讓我們瞭解如何不讓激情消退。


想來,也是瞭解世界和愛情,以及自己婚姻的一種新方式。


《親密陷阱》:三種顛覆觀點,道出“無性婚姻”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