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南越軍初勝,又得蒼梧王和郡縣官員擁護,呂嘉志得意滿,認為漢朝軍隊不過如此,不知大禍就要降臨。驕兵必敗,對韓千秋和呂嘉同樣適用。漢武帝聞知韓千秋兵敗被殺,十分震怒,悔不聽莊參之言,釀成此禍。漢武帝是一位自尊心很強的人,雖意識到莊參的遠見,卻沒有起用他為表彰韓千秋的英勇,更為了論證自己南越方略的英明,漢武帝盛讚韓千秋雖然沒有成功,但作戰英勇,堪稱“軍鋒之冠”,封其子韓延年為成安侯,又封樂的兒子廣德為龍亢侯,還大天下:

“天子衰微,諸侯極力征討,人們就諷刺大臣不知討伐叛賊。如今呂嘉、趙建德等造反,很安然地割據一方、自立為王。我赦免囚徒之罪,命令刑徒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十萬人前去討伐他們。”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南越軍

齊相ト式上書說:“臣聽說君主受辱則臣子應當赴死。群臣應當誓 死效忠陛下,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解難。沒有勇武征伐之才的人應當捐出家產資助軍需,如此國家才能強盛而不會受欺凌。臣願意與兒子帶領臨淄戰船劍弩奔赴南越戰場,為國捐軀,以報效國家。”當時被封為列侯的數以百計,但都沒有像ト式這樣主動請求奔赴南越前線的。漢武帝對他十分讚賞,便下詔說:“朕聽說君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當今南越遍燃戰火,國遭不幸,各郡縣和諸侯沒有什麼作為。齊相式本是躬耕田畝、出入市井之人,以牧羊致富,不囿於小利,往年匈奴和西域有兵事時都慷慨解囊。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臨淄戰船

而今朕在南越用兵,他又甘願將畢生所積財物捐獻給朝廷作為軍費,還率領兒子和齊國人籌措糧餉軍備,這是多麼可貴的品質呀。為彰顯式的義舉,恩賜其關內侯,黃金六十斤,田十頃,佈告天下,使大家都知道他的高風亮節”。漢武帝此舉是在刺擁兵自重而不為國解難的王侯將相,但並未達到效果,各地諸侯鮮有附和者。漢武帝心中不快,後借“酎金”之事狠狠懲治了一下這些養尊處優的諸侯們。諸侯的淡漠反應絲毫不能影響漢武帝的大一統方略。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季,漢武帝發兵五路征討南越。五大軍中以自桂陽進軍匯水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部和自豫章進軍橫浦的樓將軍楊僕部為主力。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楊僕劇照

歸降漢朝被封侯的兩個南越人當了戈船將軍和下將軍,率兵出零陵,下離水,直抵蒼梧;馳義侯將巴蜀刑徒武裝起來又調動夜郎的兵卒,順牂澗江直下番禺。五路大軍,齊頭並進,南越呂嘉令南越國軍隊依託橫蒲關、陽山關、涅溪關、離水關等憑險抵抗。危如累卵。漢軍起初進展並不十分順利,雙方進入相持階段。路博德下令在連州等地屯兵駐守,伺機而動。楊僕在江西建造戰船、操練水師,為決戰做準備南越軍目睹在連州屯駐的漢軍士氣高漲、裝備精良,素聞伏波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威,自知抵敵不住,且連州屯駐期間漢越雙方相處良好,不少南越士卒紛紛棄械投降。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陽山關

漢軍軍威大振、士氣愈加高漲,南越軍投降情緒嚴重,雖禁不止。形勢越來越有利於漢軍。待到時機成熟,路博德和楊僕率漢軍主力全線出擊。路博德率部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南越軍抵敵不住、節節敗退。楊僕率部擊破尋峽、石門等戰略要地,大大挫敗了南越軍的士氣,並且擄獲了一大批南越軍的運糧船和糧草輜重。其他各路大軍都各有斬獲。五嶺險隘是南越國的門戶,正如鄭國的虎牢關和虢國的下陽關一樣。在嶺南成就霸業者務必據險守國,萬萬不可有失,一旦失去,再要奪取就十分困難了。南越國立國之初,趙佗之所以能揚威邊境,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對五嶺險隘的控制。漢軍兵鋒所指,南越軍紛紛潰逃,重兵把守的五嶺險關失守。南越國喪國的號角就吹響了。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五嶺險隘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路博德和楊僕兩路漢軍主力在番禺城下會師,將番禺城圍得水洩不通。呂嘉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嚐到了漢軍的苦頭,但依然堅守待援,拒不投降。番禺城依山傍江而築,十分牢固,漢軍多次進攻都遭到挫敗。某夜,楊僕軍縱火攻城,一時間,滿城大火,殺聲震天,南越軍紛紛棄城潰逃路博德軍則在城門張網以待,俘降眾多,並重賞降者使其回城招降。

驕兵必敗南越軍初勝,卻不知大禍就要降臨,南越能否逃過此劫?

路博德

城內南越軍素聞伏波將軍威名,又看到漢軍優待俘虜,競相出城投降。漢軍很快攻破番禺,漢武帝的嶺南方略即將實現。此時,戈船將軍、下厲將軍、馳義侯所率大軍還未到達番禺。路博德命士兵不得濫殺無,全城搜捕呂嘉和趙建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