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你放下手機開始看書?

是什麼讓你放下手機開始看書?

注:全文無編輯直接發,有不好的請諒解


知乎上面有這樣一個話題:"是什麼讓你放下手機開始看書?”這個話題都已經上知乎熱榜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動動手指看一下。

首先看了一遍知乎的前幾個高贊回答。一致認為手機都是精神鴉片,整天拿著手機會失去很看閱讀的時間,會失去很多去增值自我的機會。長篇大論說了手機一萬個不好。

都2019了。在這個智能化時代的大趨勢下,再套用以前的觀點是不是很不合適?這些認為玩手機就是精神鴉片的人其實都是些槓精,沒讀過幾本書,還裝文藝裝的不像。

時代不同了,以前我們拿著個板機刷個網頁都要等個半天時間。網速慢,功能少,以前的手機頂多是個聽電話收短信的通訊工具。現在不同了,我們可以下載很多新奇的app,通過微信qq各種社交應用快速的接受大量的信息。

這導致我們的注意力會被分散。所以我們就需要更好的篩選信息的能力應付爆炸的資訊。但這也不意味著整天喜歡拿著手機的人不喜歡閱讀。我們可以看到,手機上無論公眾號,還是頭條新聞都有巨大的讀者依託。

熱衷於閱讀,接受資訊的人無論是手機還是書籍,他們都會主動的去尋找接收許許多多資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手機上的資訊的確比書籍,雜誌報紙豐富的多,而且獲取方式更來得方便。對於喜歡閱讀,接收資訊的人,手機不僅不是壞處,而是提供了一種更方便獲得信息的渠道。

所以那些把手機和閱讀放在一個對立面的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你看書可以接收信息,我手機怎麼就不可以了。只不過你喜歡書籍的那種質感,我喜歡手機那種方便和便捷罷了。

其實,最重要的一個觀點是。不知道是誰告訴你們讀書就一定能提高人的能力,能幫助你升職高新迎娶白富美的。

在以前上學的時候,學校灌輸給我們的思想是知識改變命運。讀書就一定能出人頭地,一定能高人一等,一定能展示我跟別人是不一樣的,你看我這麼高雅拿著本書享受知識的快樂,你卻拿著手機在那刷抖音。

這些裝逼人士其實是偽文青,偶爾那本書看看就覺得自己很高雅,與眾不同。相比起一個經常看書的人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對於他們來說讀書是一種平常不過的行為,有時候他們認為,閱讀,只不過是一種消磨時間的娛樂罷了。

書分兩種,有功能性的工具書,有娛樂的文學小說。你說你看的工具書,能提高你的知識涵養,我是相信的。因為這些書裡面包涵很多專業知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消化理解。但是你看的是網絡上的“爽文”,那跟刷抖音有什麼區別嘛,霸道女總裁,江湖情仇,屌絲上位記,玄幻世界救世主......看完這些書還真的靈魂得到了昇華。

你反駁,我看的都是世界名著,什麼《月亮與六便士》、《追風箏的人》、《悲慘世界》、《無聲告白》等等,說實話,我們都是普通人,看完這些書雖然即使真的能讓我們悟出一點道道,厲害的人甚至會寫幾篇感想。但是看完這些書真的會立刻讓我們整個狀態都有一個質的提升嗎。

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們不停閱讀的過程中確實會陶冶到我們的情操,不說別的,起碼對於某些事的感受,經常讀書的人可能會比不經常讀書的人多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讀書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提供一個種角度,是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提供的一種角度,這讓我們有前車可鑑,遇事多了種參考,視野得到開闊。

但是把讀書就可以提升到自我,便能實現能力上巨大跨越劃成等號是大錯特錯的。千萬不要抱著,我多點唸書了就能咋滴咋滴,不讀書我就會泯然眾人矣。帶著一種強迫性去讀書,到最後,不但對讀書帶一種厭惡感,還陷入一種因為自己不努力讀書而感到愧疚的思維怪圈。

讀書,其實應該比較隨性就好。遇到一本書就像跟作者做朋友,他所描繪的觀點和畫面跟你的調調一致,便會有一種遇到知己的朋友。但是經常,知己能求,有時候作者的思維跟你感覺有不少的差異,那就沒必要強迫自己去看了。畢竟你不會跟每個人都做好朋友吧。

綜上所述,手機也好,書籍也罷,這兩者都存在一個對立面。喜歡閱讀的人,無論是通過手機,還是書籍都能找到自己一片天地。現在網絡的信息只要通過合理篩選還是能發現很多優秀的內容。相比起那些幾百頁的長篇小說,一篇優秀有內涵的千字公眾號文章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在最後贊同下知乎某用戶一個回答:在咖啡店玩手機躺床上看書的是真文藝,反過來在咖啡店看書躺床上玩手機的是假文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