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又在资本社会上演 为什么利益总到不了穷人手里

记忆里,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便记载着这样一件事,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代,由于牛奶产能过剩,农场主们宁可不降价,也要将牛奶倒掉。而在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州也出现了大量牛奶滞销的情况,导致不少奶农只能将多余的牛奶倒掉。

倒牛奶又在资本社会上演 为什么利益总到不了穷人手里


或许在小时候,我们的脑袋中常会疑惑,为何不将这些物资送给穷人们,反而白白浪费掉,显然是非常可恶的行为。

尤其我们在一个以不浪费粮食为荣的教育环境下,更是对这种倾倒牛奶的行为深恶痛绝。毕竟这对于资源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同时还有许多正在挨饿的人,如果能够得到一杯牛奶,或许就能够活下去。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美国的牛奶生产模式与我国并不相同,在美国大多数牛奶都是采用巴氏消毒法来灭菌,虽然这种方式能够保证牛奶的口感,但是这也导致牛奶的生产和运输必须在全程冷链的状态下进行。

但在疫情之下,由于大多数消费者都被迫宅在家中,对于牛奶的需求减少,因此往常正常提供的牛奶便会面临供过于求的现状。

而牛奶的保值周期相对较短,如果无法在短期内消费出去,很有可能造成牛奶的堆积,最后变质,如果想要增加保质期,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并且仓储及运输也需要一定的支出。

如果无法及时的运输及交易出去,当仓储成本及远距离的运输成本要大于牛奶本身,奶农们便会对比考虑,存储本身是需要大量成本的。

并且牛奶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产品过来,与其将仓库交给过去储藏的牛奶,还不如留给新鲜的牛奶,这样一来,倒掉将成为最佳的选择。

倒牛奶又在资本社会上演 为什么利益总到不了穷人手里


有人认为,那么讲这些牛奶送给其他人如何,比如那些吃不饱饭的穷人们,获得一杯免费的牛奶,总好过将牛奶白白浪费掉。

首先,奶农们并不是邪恶的人,他们也希望能够将牛奶便宜的卖给穷人们,毕竟这样至少能够挽回一些损失,或者不行的话,免费送给那些穷人们也不是不行,这样也能当做一件善事。

但做这些事情有一个前提,即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奶农们出售牛奶本意上就是为了盈利,而倾倒牛奶的本意也是为了止损。如果能够在不付出多余成本的前提下,尽量挽回损失,或者获得一些慈善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但请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奶农,在疫情之下,牛奶滞销,每天的牛奶运输出去也是赔钱。但你是一位善良的人,如果有穷人过来希望获得一些牛奶,想必你也很愿意低价或者免费的送他一些。

但这个时候,这位穷人拿了牛奶之后,想到自己远方的穷亲戚好像正在饿肚子,因此他希望也还能快递一份牛奶给他们的穷亲戚。

当然,善良的你也这样做了,虽然花了一些快递费,但帮助了一位穷人使你很开心,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但是当那位远方的穷人收到牛奶之后,却想着我们这个村里的人都很贫穷,希望大家都能够获得一份免费的牛奶,这是你会给他们村里的每个人都寄一份吗。

倒牛奶又在资本社会上演 为什么利益总到不了穷人手里


即便善良的你还是答应了他们,这时附近的穷人们听闻了这件事情,纷纷向你家来求助,并且也希望你能够帮助他们的远方亲戚,这时你还会帮吗。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没有能力,甚至做了这件事情还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那么显然就不是一件值得干的事情了。

因此,大量的额外成本支出,让奶农们只能选择将大部分牛奶倒掉,而分给邻居或者穷人们的牛奶仅占有一小部分。

并且,即便是善心大发,将牛奶低价或者免费分发给别人,那么当疫情结束之后,正常价格的牛奶肯定会滞销,都会期盼着到时候牛奶肯定会送的,谁还会去买牛奶呢。

其实这种情况不止在经济萧条的状态下才会发生,比如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门店中,每天没有卖出去的食物都会被扔掉,即便这些食物还是热乎的。

倒牛奶又在资本社会上演 为什么利益总到不了穷人手里


他们为什么不选择低价处理,或者送给穷人呢,是一个道理,担心影响到正常产品的销售,如果知道临近午夜,便会低价处理掉今天的多余食物,那么谁还会去买正常价格的食品呢。

与此同时,即便是免费赠送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食物毕竟是被吃进肚子中的东西,如果因为其他人吃免费赠送的食物,导致生病拉肚子,那么商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因此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风险。

或许有人会认为,没有必要倾倒食物,如牛奶可以加工成奶酪、奶粉或者其他奶制品,能够储藏更久的时间。

虽然想法是好的,但这些需要额外的机器,额外的人工,额外的仓储空间,而这些都需要成本,并且还要担忧未来是否能够卖出去回本的风险,但是倒牛奶这个行为,是不需要成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