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術強密度”為核心,數字化轉型2.0升級智能工具革命

當前,全球信息通信技術正進入技術架構大遷徙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在經歷從基於傳統IT架構的信息化管理即數字化轉型1.0階段,邁向基於雲架構的智能化運營即數字化轉型2.0階段。前不久IDC發佈的2020中國ICT市場預測強調,2020年數字化轉型進入2.0階段,其核心是

實現規模化倍增創新。[1]

對於當前中國的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2.0意味著什麼?如何推動數字化轉型2.0?一個可行路徑就是抓住智能工具的革命。有專家指出,工業社會的工具是能量工具,如蒸汽機、內燃機、紡織機等都是能量轉換工具,而信息社會的工具是在能量工具基礎上增加了傳感、通信、計算、處理等智能模塊,把能量工具轉變成為智能工具。[2]

工具的革命決策的革命是數字化轉型的兩個主旋律,二者相輔助相承、互相促進、螺旋式上升。而2020年正值數字化轉型2.0的開局,主要任務就是要深化信息工具的革命, 讓智能遍佈能量工具、設計人員、操作人員以及使用者和最終用戶,這也是全球第一大市值高科技公司微軟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近兩年來多次提到的願景:全面增強“技術強密度”。

而“技術強密度”不僅指企業未來競爭力將取決於企業對技術全面應用的能力,更取決於企業自身因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文化變革以及自身不斷再創新的能力。這兩種能力的結合,加上信任這個技術賴以發展的基礎,就造就了企業的“技術強密度”,從而使得所有的企業都將成為科技型公司,所有的企業也都將在不同程度上成為軟件應用公司。

工具革命2.0:聯合利華的“數字雙胞胎”

數字化轉型2.0帶來了工具革命2.0。什麼是工具革命2.0呢?簡單理解,工具革命1.0主要體現在出現了PC、筆記本、智能手機等信息工具,以及把信息技術作用於能量型生產工具例如通過二維CAD設計飛機進而增強用三維MBD建模設計,而工具革命2.0的核心就是把人工智能普及到所有的工具中,甚至發明出新的工具

實際上,全球企業巨頭已經行動起來,開始了工具革命2.0。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製造商之一,聯合利華正在建立數字平臺以全面推動這家在190多個國家運營、市值550多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通過把所有的數字工具都搬到一個數字平臺上,聯合利華得以倍增甚至創造新的工具能力,例如對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產生可自由獲取的實時信息、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規劃、採用機器人執行以及建立數字連接的工廠,這些都讓聯合利華可以預測以及採取及時措施應對未來的變化。

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聯合利華使用物聯網和邊緣智能服務和設備為其工廠打造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s)

,這是超越了MBD的下一代建模設計,可以對整個工廠的所有機器、流程和人員等進行建模,並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機器學習和高級分析,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可視性,還能基於歷史數據對未來進行預測。這個系統一旦開始對數據進行學習,就迅速進入到了指數級速度,其準確度甚至可以直接接手現場工人,而現場工人也樂於這樣的切換,因為這個系統的穩定性更高,更易於控制生產過程。聯合利華還對液體洗髮水和洗滌劑的生產數據進行了分析,預測出了更為有效的流程,從而縮短了生產整批液體產品所需的時間。

截止2019年7月,聯合利華在北美、南美、歐洲和亞洲已經建立了8個“數字雙胞胎”,其全球300家工廠的15家已經在源源不斷輸出數據,聯合利華還計劃到2020年連接60%左右的全球工廠。不過,聯合利華的數字工具平臺並沒有止步於此,雖然有了“數字雙胞胎”可以連接和控制生產過程,但還需要把問題反應給生產過程的管理者和操控者,而這些人員需要自行創建數字工具以個性化方式與“數字雙胞胎”互動。因為聯合利華的數字工具平臺託管在微軟Azure智能雲上,因此聯合利華也為其員工推薦了PowerApps,讓普通員工也可以自行開發個性化的APP而不需要開發人員,例如一名聯合利華工廠的質量保證人員用PowerApps自行開發了一個質量保證APP,現在聯合利華所有工廠都在使用這款APP。

在另一個例子中,聯合利華採用微軟Teams工具為全球工程師建立了一個環境,一夜之間就連接了2000多個工程師,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之前幾乎沒有聯繫過。聯合利華首席工程師Dave Penrith在這個Team環境中開了一個自己的博客,在這個博客裡所有的人都可以回覆給所有的人,其他人也可以直接在這裡找到他。而自從Penrith使用了Teams後,他郵箱裡的郵件就大幅下降了60%-70%,相應地也大幅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

因為所有的工具、溝通、人員、機器、工廠“數字雙胞胎”等都在一個統一的數字平臺上,聯合利華的決策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當然,因為數字平臺已經全面進入到了企業日常運營中,必將帶來企業文化的變革和創新能力的巨大提升。也許在不遠的未來,聯合利華就有望成為一家科技企業而不僅是消費品巨頭。

用數字平臺打穿工具革命2.0

IDC強調2020數字化轉型2.0的5個驅動力:無處不在的AI、每個人都是開發者、雲與邊緣的融合、重新定義信任、解決方案自動化。通過聯合利華的例子,可以看出這5點與工具革命2.0不謀而合,而有能力承載這一切的數字平臺之一就是大力倡導提升“技術強密度”的微軟

早在2015年,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就提出未來所有的業務都將是軟件業務,未來所有公司都將是軟件公司。2018年,納德拉進一步提出了“技術強密度”概念,他認為所有的公司都要通過加強“技術強密度”來提升公司競爭力,最終成為軟件公司或科技公司。納德拉還在2018年提出了“技術強密度”公式:技術強密度=(技術應用)^(技術能力),2019年修正為“(技術應用 * 技術能力)^(信任)”。

以“技術強密度”為核心,數字化轉型2.0升級智能工具革命

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值高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為什麼納德拉在近兩年的重要場合中反覆提及“技術強密度”?如何理解“技術強密度”?從聯合利華的例子可以看出, 對於“技術強密度”的解讀之一,就是通過一個數字平臺承載所有的數字工具,再通過創新的數字工具賦能人員與流程,進而與數字平臺形成連動閉環效應。換句話說就是用一個數字平臺打穿企業的所有工具、人員與流程。

2019年底,微軟發佈了一項“全球技術強密度狀態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當前每家公司都正在成為科技公司。微軟全球企業與商業副總裁Deb Cupp就此表示,企業組織一直在尋求像微軟這樣的技術公司提供數字工具,以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並推動創新。現在,已經取得成功那些企業組織正在應用數字工具和技術來發明自己的數字解決方案,以解決複雜的商業和社會問題。在此過程中,隨著對行業進步和創新的推動,它們實際上已成為技術公司。微軟將這種方法稱為“技術強密度”,並堅信這將決定一個企業組織未來的成功。

根據微軟這項2019年底的研究,“技術強密度”這一概念已經普遍存在於企業中,有73%的受訪公司表示正在使用下一代數字技術提升“技術強密度”,如機器學習(39%)、物聯網(37%)、人工智能( 32%)、區塊鏈(29%)和混合現實(21%)。而在提升“技術強密度”的過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一個數字平臺上利用這些數字技術和工具以及開發新的數字技術與工具。

大眾汽車就在微軟Azure智能雲平臺上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專用雲平臺,從 2020 年開始每年將有超過500萬輛全新的大眾品牌汽車藉助微軟智能雲Azure和智能邊緣平臺全面互聯;而大眾汽車計劃在2025年之前,邀請超過5,000名數字專家加入全新設立的“汽車軟件(Car.Software)”部門,共同負責集團的車載軟件業務。

毋庸置疑的是,作為具備“打穿”企業能力的數字平臺之一,微軟Azure智能雲平臺及商業雲服務正滿足IDC所提出的數字化轉型2.0五大驅動力:無處不在的AI、每個人都是開發者、雲與邊緣的融合、重新定義信任和解決方案自動化。例如:AI能力已經遍佈微軟雲平臺,PowerApps低代碼開發平臺讓每個人都是開發者、微軟一直強調智能雲與智能邊緣的融合、安全與信任是微軟雲的基石、微軟Dynamics 365智能商業云為企業提供自動化的客戶關係管理和企業資源計劃服務等。

為了讓人們更好、更易於接受創新的數字技術和工具,還需要建立數字技能和數字信任。這就是為什麼大眾汽車選擇在微軟總部西雅圖附近成立了汽車雲開發辦公室,因為可以方便就近向微軟學習數字技術、理解微軟如何在納德拉帶領下完成公司文化轉型以及建立數字信任。大眾汽車的車聯網部門負責人就此表示希望大眾汽車能夠成為汽車行業裡的微軟,通過數字化轉型而被市場認知為數字化技術供應商而不再是汽車製造商。


數字化轉型2.0將定義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中國經濟成就。2020年作為數字化轉型2.0的啟動之年,必將首先爆發工具革命2.0。而增強“技術強密度”、用一個數字平臺打穿企業數字工具與技能,這就是工具革命2.0,也是企業重塑競爭力的關鍵路徑。

你與數字化轉型2.0之間,就差一個薩提亞!

想要了解關於數字化轉型2.0

以及工具革命2.0的一切

敬請參加2020年4月17日-18日

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刻報名

解鎖懸念:薩提亞的“技術強密度”哲學?

以“技術強密度”為核心,數字化轉型2.0升級智能工具革命

[1] IDC:2020中國ICT市場全預測: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CHC45723219

[2] 《信息社會:概念、經驗與選擇》(2005),經濟科學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