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遊戲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


淺談遊戲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


淺談遊戲在幼兒成長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幼兒期就是遊戲期”。學齡前的兒童對於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熟悉的周圍生活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教學遊戲的產生成為一種必然。而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在遊戲中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予以指導教育,這便是最重要的任務。遊戲僅僅作為幼兒的隨意遊戲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游戲也是教師進行教育的一種手段。下面我就談談在遊戲開展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遊戲有利於幼兒的智力發展

讓幼兒在遊戲中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擺弄操作來認識事物的性質,事物之間的關係,使幼兒更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粗淺的知識的技能,比如在玩具堆裡找一些正方形、長方形,看一看誰找的多誰找的快,小朋友不但有競爭意識,而且還可以學到不少的知識,從而知道物體形狀、大小、顏色等各方面的知識。觀察智力發展遲緩、不善表達的小朋友,在做遊戲時抓住時機表揚他們,提高他們在班級中的威信,強化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小朋友不但在遊戲中,掌握一定的知識、而且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心進取心。心理學認為智力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五個基本因素構成。這五個因素在玩積木的遊戲中都可以得到培養。例如,要擺成一堆大樓,幼兒的頭腦就要有一座大樓的形象,大樓的形象來源於觀察感知,如果感知是過去的,就要靠記憶力恢復想象,認真仔細的操作要靠注意力的集中,思維的過程中頭腦在思維著各部分的因果關係和結構作用,在做遊戲時能夠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二、遊戲讓幼兒對社會有所瞭解

遊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遊戲,這種遊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瞭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遊戲的場景,創設了一個遊戲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瞭解社會,這是遊戲較其他遊戲的一個不同所在。如:一次在遊戲中一個朋友說:“我是專門聽電話的,” 我馬上接下去問:“專門聽電話的人有二種:一種是‘公用電話’裡專門聽電話的人,她們聽好電話幫人傳呼;還有一種人專門聽電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你是屬於哪一種人呢?” “我是專門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 “你真的樣樣問題都能幫助別人解決嗎?” “是的。” 於是我再說:“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地方,只要你有困難打電話去,它就會幫助你,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旁邊一個孩子叫起來:“是110熱線服務檯!” “對,110熱線服務檯就是專門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的,任何人有困難都不用害怕,只要撥通電話就行了。” 這樣一段對話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他們瞭解社會,瞭解當今社會上的新機構以及新機構成立的宗旨。還比如:有一次我們有小朋友提出要開一家店,我問他們是什麼店,他們說:“這家店是專門養狗、養貓養鳥的。” “那這家店裡專門養這些小動物有什麼用呢?” “我們養這些小動物可以讓別人來買,買回家養養玩玩。” 於是我再告訴他們,他們養的這些小動物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寵物”,這種店叫”寵物店”。然後我又問:“你們知道誰最喜歡寵物,誰最需要寵物呢?” 他們就說:“小朋友最喜歡動物,因為小朋友愛和小狗、小貓、小鳥做朋友;老人最需要寵物,因為他們挺寂寞的,寵物可以陪伴他們。” “對啊,所以我們要關心老人。” 這段對話其實也是抓住幼兒最萌芽的一種思想,有意識地昇華,讓幼兒瞭解社會的一種趨勢,從而引導幼兒要尊重老人、關心老人。

三、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期是培養道德意識、道德情感、傳授正確道德行為的關鍵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幼兒很容易接受正確的、美好的、規範的刺激,這對他們養成習慣至關重要。那麼通過遊戲可否完成這些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做汽車上的售票員,我對他說:“我是你的老朋友,可我今天沒帶錢,你就讓我上車不買票吧!” 他聽了我的話愣住了一下,但經不住我再三催促終於同意了。可這事真的就對嗎,我讓小朋友來評判。結果意見變為二種:一種認為既然是老朋友當然可以不買票;而另一種則認為不行。一個小朋友激動地說:“乘車是有一條規則的,那就是‘上車要買票,月票請出示’,這條規則人人都要遵守。“ 經她這麼一說,大家恍然大悟。第二天,當我們在叫他重複昨天那段情節時,我們的“售票員”說什麼也不同意了,他一本正經地說:“我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幹嘛要再做呢?” 可見遊戲中傳授給幼兒的道德意識、行為規範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在遊戲中討論發生在周圍的事,讓孩子通過討論知道一些道理,對於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好處。

四、遊戲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我們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由此在遊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學得自在;對老師來說也教得自然。事實上,在遊戲中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有許多許多。諸如:四大發明、交通規則、交通工具、人體的發育成長、世界著名的建築物、中國文化歷史等等。這些知識的傳播在遊戲中是幼兒最渴望獲得的,若你能雪中送炭,效果會比一次一次說教來得好得多。

總之,遊戲是以孩子們為主體的意願遊戲。老師只有把目標記在心裡,並掌握幼兒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加以引導,這樣的遊戲會更生動、更受歡迎、更有價值。遊戲是幼兒最最喜歡的遊戲。現在我真正體會“沒有遊戲的幼兒園不是真正的幼兒園,不會指導遊戲的老師“ 不是個好老師”這句話的含義,也真正發現遊戲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