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學法學院女生包麗(化名)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送醫救治期間被宣佈“腦死亡”。

據媒體報道,相關聊天記錄顯示,包麗自殺前,其男友牟某翰曾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並留下病歷單、做絕育手術等一系列要求。包麗媽媽認為,牟某翰的折磨是導致包麗自殺的主要原因,而牟某翰對此予以否認。

4月11日中午,包麗出現室顫,後經搶救無效去世。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包麗媽媽表示,“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和牟某翰脫不了干係。”

包麗自殺事件,引發輿論對親密關係中的精神控制、PUA、字母圈等問題的關注和討論。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事實上,“精神控制”並不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

我們都曾被施虐者愚弄,但他們卻裝作受虐者試圖矇混過關。

往往遭受精神虐待的受虐者反應不激烈,甚至很希望用自己的善意來“軟化”施虐者,卻往往事與願違。

《冷暴力》是暢銷法國20年的心理學經典,剖析了精神虐待的真相和危害。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讀完這本書,我總結“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的內容,希望你也能識別出你生活裡曾經或正在經歷的“精神虐待”,留意這些過去可能有意無意忽略的情況,讓包麗的悲劇不再發生。


一 掌控階段

施虐者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牢牢掌控受虐者,施虐者往往會這麼做(折磨受虐者):

1 拒絕直接溝通

面對直接提問只會閃避。

對方每每以退為進,從不直截了當。以至於被虐者要問自己“我哪裡得罪他了?他為什麼討厭我?”

因為他什麼都沒有說,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滿的原因。

這種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認兩人之間有問題,且不願溝通也不願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如果打開天窗說亮話,衝突就有可能得以討論,或許能找出解決辦法。可惜在施虐者的世界裡,最要緊的說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和反應。使衝突加劇的有效方式就是不要對話,默默地把過錯加諸對方,而受虐者的發言權往往被剝奪。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2 言語歪曲

不希望讓你聽清楚他在說什麼。

施虐者故意含糊其辭,製造混淆。事後他可以推諉說“我從來都沒有那麼說過”而逃避責任。

他喜歡用間接方式傳遞信息,不會惹禍上身。他喜歡說話只說一半,這樣可以為各種誤解和誤判留下空間。

比如:


為什麼?

你應該知道。

不,我不明白啊?

那你就再想一想。

往往施虐者會用平常語氣來表達這些模稜兩可的意思,而人們聽到這些,往往不是怪對方,而是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而這就讓施虐者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另一種常用的語言策略就是:用抽象、說教、理論性的說話方式把對方拉進費解、未知領域。

施虐者會用權威的語氣,給人留下很有學問的印象。他們滿口術語,讓聽者覺得他們很厲害,這樣聽者很容易被唬住,以至於很難馬上有反應。

比如:

你總是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在別人身上。

還有一種,就是好像比受虐者更瞭解對方在想什麼:

我很清楚你討厭對方的原因,那是你自己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3 撒謊

一般不直接說謊,而是暗中製造誤解,再把誤解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方面。

施虐者不管說什麼,總有辦法顛倒黑白,證明自己是對的,尤其當受虐者心神不寧又不想爭辯時。受虐者之所以不安,是因為真相與謊言一直混淆不清。

往往有三種方式:

1 )拐彎抹角

比如:女人好可怕!當對方提出抗議後,改口:我又不是在說你,你太敏感了!

2 )答非所問

比如:當妻子質疑丈夫忠誠的時,對方卻說:你這麼疑神疑鬼,恐怕自己心裡有鬼吧!

3 )對細節的更正

比如:妻子指責丈夫帶女孩去鬼混了8天,對方卻說:你才說謊!明明是去了7天,而且不是女孩,是一個女人!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4 嘲諷、輕蔑

嘲諷和輕蔑往往可以幫助施虐者佔據一個高地。一般,施虐者在公開場合——先從誇張地描述一些無傷大雅的、甚至對方私密的事情入手,然後在周圍同伴中找人與他唱和。

自戀的施虐者常把旁觀者騙得團團轉,因為他們渾然不知受虐者的真實經歷,施虐者往往有本事把旁觀者變成他們虐待行為的共犯。

5 利用矛盾

以矛盾的方式妨礙溝通,因為不瞭解情況,所以無法回應。施虐者往往口頭上說一套,行動上又是另一套。在日常中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種下疑心,讓受虐者立足的基礎動搖,無法辨別誰對誰錯。

6 否定人格

“要是沒有我在你身邊,誰會理你,少了我你只會孤零零的!”一個自我意識脆弱、缺乏自信的人聽到這類貶抑的話,就容易將其吸收內化,以為那是事實。

由於施虐者表示那些都是事實,受虐者無法判斷真偽,自我便會跟著消失。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7 離間與征服

施虐者很擅長挑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激起嫉妒與對立。他們會用下列方式:

1)迂迴地引起懷疑

你不覺得某某人是這樣的嗎?

2)把A對B的話透露給B

你的朋友告訴我,她認為你……

3)用謊言煽動他人敵對。

8 展現強勢

施虐者喜歡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他懂得比較多,因此握有真理,而且是唯一的真理。他會把自己的主張說成是公認的前提。聽到的人會想“他說的應該不會錯,因為他好像很有把握。”因此,對於較脆弱的同伴,施虐者能給予相當程度的安全感。


二 仇視階段

當受虐者想反抗掌控,就會遭到施虐者的仇視。

當受虐者有所反應,企圖恢復自己的人格,找回一點自由,受虐者的內心世界會表達“

我受夠了!”而這個時候,原本具有利用價值而存在的受虐者,變成了施虐者眼中不擇手段必須除之而後快的危險人物。施虐策略於是走上臺面。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9 恨意表面化

當受虐者要走,施虐者會很恐慌。

與一般看法相反,這不是由愛生恨,而是因妒成恨。施虐與受虐的關係並沒有愛,只是當事人的欲求罷了,而欲求的對象也不是受虐者,而是對方擁有而施虐者想據為己有的東西,而往往施虐者從受虐者身上無法滿足所有的欲求,因此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這些都是恨意的來源。

施虐者合理化恨意的方法,就是怪責受虐者壓迫他,所以他這麼做是正當防衛。施虐者會把最邪惡的意圖安放在對方身上,因為他擔心對方會有所行動,所以往往會先下手為強。

10 虐待行為開始起效

施虐者會確保讓受虐者知道,不遵從自己的意願會有什麼後果。他會通過寄信、打電話、網絡等渠道來達到目的,而這往往被受虐者視為定時炸彈。

如果有目擊者在場,攻擊會化作許多小動作,一旦受虐者掉入“挑撥”的陷阱,開始大聲辯解,就會顯得是受虐者在發脾氣,而

施虐者可以假裝自己是受虐者。

11 受虐者被逼得走投無路

施虐者會設法讓受虐者對他不利,以便指責對方為“惡人”,讓對方成為挑起衝突對罪魁禍首。他會利用受虐者的某個弱點,把它過度誇大,讓受虐者也認為自己有問題。施虐者逼迫對方犯錯,然後大肆批評或詆譭對方,藉以強化受虐者的不良形象和罪惡感。這樣施虐者就可以從中獲益,讓自己看起來像無辜受害的一方。

於是,兩個人的關係開始模糊不清:

誰是施虐者,誰是受虐者?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結語:

如果你看完了全文,會發現施虐者的手段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並非聞所未聞。怎麼對待這些令人戰慄的手段?

要知道,不能把人(不管說受虐者還是旁觀者)拉到“暴力”來處理問題的境地,對施虐者來說是一大失敗。因此,拒絕用暴力的或施虐者同樣的方式處理問題,是阻止這種精神虐待的路徑之一,甚至可能是唯一高效的路徑。

不與施虐者同舞,不與施虐者為伍,才能不讓施虐者得逞。


北大女生包麗去世:關係中“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絡時代人際溝通。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