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你會不會“放下手機”

未來五年,你會不會“放下手機”

手機走進我們的生活已有近30個年頭了。

1985年,第一臺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動電話誕生。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條手機短信誕生。

2011年,微信走進了億萬人的生活.

手機的更新,迅如駿馬疾飛;手機的普及,悄如夏木茵茵;從2000年個別商人、高管、企業主擁有手機,到現在,幾乎人人都有一臺手機。

手機給了我們許多便捷,手機讓我們愜意地“醉在被窩裡”,卻又讓我們陷入痛並快樂不能自拔的境地……

從生活到娛樂,從辦公到消費,我們正在被手機時代所包裹。

手機的魅力與日俱增:快手、抖音,讓娛樂、文化,變得更加鮮明、直接地與我們對話。但畢竟,我們還是真真實實地生活在我們的世界裡

人們在享受著信息科技時代所帶來便捷的同時,手機對青少年的毒害也被大家廣泛的重視了起來。

未來五年,你會不會“放下手機”

小編了解到,僅去年,呼和浩特一個小區門口,就開了三家視力矯正中心,而且每週六日人滿為患;現在的小學生超過百分之50的孩子都戴上了眼鏡;常聽家長說到:“怎麼樣才能讓孩子不玩手機呢?我家孩子一拿上手機,我們說話就不理了……”家長們表情那個無奈,真的是無以言表。

有多少孩子因為手機而荒廢了學業?鄰居家的孩子念初一,以前經常是老師表揚的對象,可自從買了手機,數學成績、英語成績就開始下降,以致後來就不想學習了……;

面對手機,青年人會純粹地歡樂,中年人更多的是擔憂:擔憂孩子考不上好大學、擔憂孩子早戀、擔憂孩子被騙、擔憂孩子被套路貸……;還擔憂孩子玩遊戲疲勞死。

未來五年,你會不會“放下手機”

家長們有沒有思考過,家長的行為和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潛移默化的,你每天手機不離身,你的孩子對手機的熱衷程度不會低於你。這是事實,卻被無情的忽略了!

那麼,其他國家有什麼應對措施來抑制手機對人們的蠶食呢?德國人酷愛讀書,平均每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在電子閱讀越來越興盛的今天,他們依然青睞傳統紙質書閱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網絡諮訊及閱讀往往碎片而膚淺,只屬於“淺閱讀”的範疇,替代不了花一個星期啃一本書帶來的知識洗禮,另一方面,德國對電子書籍進行立法定價,電子書籍售價不得低於紙質書籍的75%,同時紙質書收稅7%,電子圖書收取19%的增值稅,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優勢的不明顯也是電子讀物沒有在德國廣泛推行的重要原因。

我們愛著手機,但它只是為人類服務的工具,我們不能被工具淹沒自己的精神與信心。

古人云:近則生怨、情則生痛;我們為了下一代的眼睛、心靈、學習、健康,必須有一個很好的措施和決策:——放下手機。

未來五年,國家會不會針對青少年玩手機屢禁不改的現象,出臺“放下手機”的相關立法舉措呢?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

留言,我們互相討論討論。

本文由悅新教育未來目光分析師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