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我于8月份进驻今日头条,9月份开通了付费专栏,并在每周二固定更新,忙完了工作以后,我习惯性打开今日头条,看到后台消息提醒,才知道专栏已断更十几天,如不及时更新,系统将停止对专栏文章的推送。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易碎的玻璃心


近期事情多,加上天气寒冷,一向缺乏自律的我,就忘了更新文章,看到系统提醒后,我准备忙中偷闲赶一篇文章,先完成任务再说。

就在我准备码文的时候,一条私信引起我的注意,内容大意是“你留言时之前文章看完了吗?”我感到很惊奇,说实话,由于时间有限,我一般情况下把留言的文章浏览了一遍,至于看得如何详细,我不敢保证,我感到忐忑不安,急忙问 “怎么了?”

难道我留言说了外行话?犯了忌讳?冒犯到别人?见她没回应,我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逐条翻看我之前的留言。

这个文友之前是我的粉丝,也在今日头条写文,她先关注的我,然后把我写的微头条、回答、文章等内容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阅读点赞了。

今日头条的创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有人看自己的文章,如果能点赞或者留言互动,对我们这些新人来说,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支持,我很感谢这位既是创作者又是读者的粉丝对我的厚爱,出于礼貌,我随后也关注了她。

看了她的创作空间,她的创作空间包罗万象:有诗词、有戏剧、有泛情感、有职场,而且她入住头条时间较长,粉丝已积累过万。

出于敬佩,我也选择性地看了她的一些文章、问答,当然内容也可圈可点,其中看到了一个问答,是讲到戏剧方面的,罗列了各戏剧门派代表人及领军人物。

这其中也有黄梅戏领域,作为安徽人,从小听着黄梅戏长大的,对黄梅戏有深厚感情的我。

虽然不会唱,但很喜欢听,严凤英老师、马兰老师、韩再芬老师等几代名家演唱的经典片段百听不厌,尤其喜欢严凤英老师的《天仙配》,于是我就留言说,我喜欢严凤英老师的《天仙配》。自我鉴定这条留言没毛病。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老师的代表作电影《天仙配》


然后,我又检查我的第二个留言,这是一道问答题,说的是宋词,并且列举了辛弃疾的一首词,我看到有观众留言说喜欢宋词,并列举了岳飞的《满江红》,联想到之前我写的李清照,我就留言说;我喜欢千古才女李清照,尤其喜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以上两条留言我看了几遍也没发现出什么问题,想了想我又私信她“我看了,没发现问题啊?烦请能否给我个提醒,我好知错就改。”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过一会,她回了话,大意是:我的留言她看不懂,不知道如何回应。然后停了一下她又说,以后留言的时候先把留言内容通过私信发给她,由她来把握,现在搞得她很为难。。。。。然后巴拉巴拉说她都不想写了,每次写文章人家都爱对她的文章挑三拣四……晕

在头条写文章不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吗?知不足才能有所改正→有所成长→有所进步,不是吗?

我平时很少与别人交流和互动,至于在文章下方留言更少之又少,一向谨言慎行的我居然紧张到回看留言,查找问题所在,真心觉得累。

真不知她平时如何和读者交流,这样的玻璃心,还是别交了。我私信告诉她:你想法太多,太敏感,太累,连带别人也累,我们相互取消关注吧。既然留言引起了她的不快,我也给删了。这时,我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

写文章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头条这么多创作者,这么多大咖,说到底,你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了吧,太敏感了,敏感的人都有一颗玻璃心。


玻璃心是指那些经不起批评,指责或者嘲讽的人,他们的心像玻璃一样易碎,很容易受到打击,内心极其敏感、脆弱,和她们说话、处事必须得小心翼翼。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职场上玻璃心的人,因老板的一句批评,就辞职走人,做错事一说就哭鼻子,看到同事窃窃私语,就怀疑讲自己坏话。所以,同事、老板都不喜欢这样的员工,共起事来,既累还耽误事。

生活中玻璃心的人也比比皆是,随便一句话都能触碰她敏感的神经,受伤的心灵经不起生活的挫折,负能量爆棚。

有玻璃心的人,遇事不会去看问题的本身,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不去寻找问题的核心,她把所以精力都集中在情绪里,这样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

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差、能力又平平,这样的人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玻璃心,首先我们要有自我认知,承认和觉察自己的玻璃心才能正视玻璃心。

如何消除玻璃心?

1、提高认知水平,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遇事尝试用理性思考代替感性思维。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2、多一点钝感力,少一些敏感,日本知名作家渡边淳一有一本书《钝感力》,曾是医生的他,站在医学的角度,分析那些有着钝感力的人,相比那些敏感的人,成功和长寿的可能性更大。

钝感力就是对一些人、事、物不要过于敏感,要有一些迟钝的能力,是建议从容面对生活中的伤痛、挫折和苦难,然后坚定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强,敏感度就会降低,这时候你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惊喜、改变和得到。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渡边淳一的代表作《钝感力》


3、将玻璃心打造成钻石心,漫画家郭斯特说过:“成长,就是将玻璃心打磨成钻石心的过程。”

玻璃心是人的自我意识太强,承受挫折能力又太弱,所以最好是变弱为强

寒山问:“世人有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当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也曾有玻璃心,当初报名参加写作训练营时,老师就告诫我们,想写好文章,就不能有玻璃心,要经受得住批评,有挫折承受能力。

业余时间我专注写文,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质疑:文章观点不新、金句不亮,阅读量低,经常写自嗨文,文章因缺乏共鸣和共情,屡次投稿不中,,此时我早没了玻璃心,只能认清现实,补差补缺。

写作之路虽跌跌撞撞,可一路升级打怪,也有进步:

告别了玻璃心,内心变得强大了;

文章陆续在各大公号上稿,并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粉丝,一些热心的读者还留言支持;

今年8月在写作班老师的引荐下,入驻了今日头条这个好平台,开通了自己的专栏;写作水平也得到有效提高,有了自信心。

每个人并不是生而强大,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专注于当下的事情,心无旁骛,不断精进,终有一日,我们会变强大,此时“玻璃心”已升级为“钻石心”。

千万别让“玻璃心”,成为你通向成功的阻碍

内心强大了,就告别“玻璃心”了


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你的,最终使你更强大。”

想到达成功彼岸,从告别“玻璃心”开始,千万别让你的“玻璃心”,拖累了你的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