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城的重生

回到加都,回到灰塵中的古都。與 加德滿都 一河之隔的“拉利特普爾”,是 加德滿都 谷地的“藝術之城”,也是加都三古城的最後一座。

帕坦 是三座古城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最早建於14世紀前後,不過大部分主要宮殿和寺廟建成於17-18世紀,十一至十八世紀曾為尼瓦人 帕坦 王國都城。古老的寺廟、尖塔、宮殿、神像遍佈在古城中,地震的創傷仍未消逝,好在歷史與文明的塵埃依舊挺立,在斷壁殘垣之間還能感受到古老與虔誠。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相比 加德滿都 與 巴德崗 , 帕坦 的保存會更加完整一些,無論是雕簷畫壁還是金箔銅鐘都依舊生動,在時光雕琢下依舊動人。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城市四角的佛塔據說是偉大的佛教帝國君主阿育王在公元前250年左右修建的。1597年以前 帕坦 一直由當地的貴族治理,後來 加德滿都 的 希瓦 馬拉佔領了這座城市,實現了谷底的暫時統一。到了16-18世紀的馬拉王朝, 帕坦 的建築規模達到空前。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屬於紐瓦麗人的故事,虔誠與樸素,數百年後依舊在精緻的雕刻與畫壁中閃爍著。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藝術之城的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