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追求的,其實早已被計價(price in)!

今天的主題是price in(計價):在金融行業的專業術語裡面 price in 是指某些消息已經被市場消化而導致的價格不動或者反彈。price in(計價)這個概念在股票,外匯,期貨等領域被頻繁的使用。主要原因是散戶接收消息的 滯後性 以及 金融市場的特有屬性是“完全有效”(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又叫做有效市場假說,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於1970年深化並提出的)。關於這個有效市場假說我會在下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計價"的典型場景案例:A公司在1月31號的時候股價大漲10%,散戶B在2月1號的時候看到當天的新聞A公司決定回購股票,於是散戶B在2月1號購買了大量的B公司股票,結果A公司股價在2月2號大幅回落到原來的價格。這個就是典型的例子:你還在追求的,其實已經被計價了(price in)!

在金融市場裡,散戶是一個群非常可愛的人,他們是機構/投行們的韭菜,他們是各大券商的肥料,同時也是鴕鳥理念的擁護人(據說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頭埋到沙子下面然後把屁股露在外面,這種行為和散戶很像:某些散戶被套了之後經常會刪掉交易軟件,主張眼不看為淨,並自我安慰為價值投資)。

你還在追求的,其實早已被計價(price in)!

在金融市場裡面,當市場足夠大且參與的人足夠多的時候他就會自動的變成一個有效市場,也就是對所有公開的消息進行計價(price in),例如;股市,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那麼交易標的的即時價格或者他的歷史價格其實已經包含了他對所有已知消息的消化(對市場已知的未必對你個人已知,市場接收的信息永遠比你快),而價格的波動只會反映那些未知的消息和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

例如:英國脫歐消息公佈時和公佈前英鎊已經暴跌,英鎊在脫歐消息落地之後反而大幅度回調,後面又因為投資者預期脫歐後的談判不確定性而繼續下跌。

你還在追求的,其實早已被計價(price in)!

又例如:原油在沙特宣佈增產和降價之後立馬反彈上漲,隨後再次因為對預期的不明朗而繼續下跌

你還在追求的,其實早已被計價(price in)!

又例如,A股的第一大鋰電池股——天齊鋰業,在宣佈配售股政策每10股配售3股之後價格跌停如果你在當天拋掉了或者在他配售日前拋掉的話,那麼這將成為你第二天的遺憾,因為配售股的消息已經被開盤的跳空跌停計價(price in)了,隨後股價進行的大力的回調並且到達新高(因為價格波動只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也就是新能源政策的消息可能會利好)

你還在追求的,其實早已被計價(price in)!

散戶們經常性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已知消息進行交易,他們並沒有思考過:當消息已經傳到你這或者當你都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是否早就有機構或者其他大散戶進去了?或者說是否已經漲完或者跌完了?

你以為你是散戶中的戰鬥機,其實你只是韭菜裡的VIP!

那麼如何price in 和有效市場這個理論放到現在的市場投資交易中運用呢?

現在全球疫情導致了金融危機經濟危機,根據 有效市場的假設,所有已知消息都已經被計價了,那麼最壞的情況或者消息會什麼時候出現呢?又或者說好消息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又或者說經濟會在什麼時候反轉,股市什麼時候可以抄底呢?金融裡面還有一句話”利空出盡便是利多“,就是說最壞的消息完了就是好消息。根據整個原理,我們不應該去預測市場而不要去我們就應該在全球疫情“新增”確診人數到達頂峰的時候,如果你不確定,你可以等全球疫情確診人數連續一週下降時候,才來進入市場,這樣是最安全也是最穩靠的方法。一定記住”市場永遠跑在你前面,你所追求的,其實早就被計價了”。

--------形態交易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