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婦產科免疫功能檢查


皮膚科婦產科免疫功能檢查


廣義上的皮膚包括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及附屬器官,臨床上的皮膚科檢查主要包

括常規檢查、鏡檢(皮膚塗片顯微鏡檢查)及皮膚科生化檢查(各種實驗及抗體檢查)。皮膚作

為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其出現疾病的概率極高,同時也最容易忽視。因此,皮膚科檢查

是臨床檢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皮膚科常規檢查

皮膚科常規檢查包括玻片壓診、皮膚

劃痕實驗、溫覺檢查、棘層細胞鬆解症檢查等項目,通過上述檢查有助於各種皮膚病的診斷

及預後分析。

玻片壓診 1.檢查方法:選擇透明潔淨的載物玻片或透明質的壓舌板,按壓於皮損處,

以觀察皮疹顏色的變化。2.臨床意義:炎性紅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壓之可褪色;紫癜、色素

沉著等,壓之不褪色;尋常性狼瘡結節,壓之呈蘋果醬色。

皮膚劃痕實驗 1.檢查方法:用消毒鈍器,在被試者背部皮膚輕壓劃痕數條。2 臨床意義

在劃痕處出現風團,稱皮膚劃痕症陽性。色素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症可出現陽性反應。

溫覺檢查 1.檢查方法:用兩支大小相等的試管,一管裝冷水,一管裝熱水(50℃左右)

在試管下端分別在患者正常皮膚上試溫,如患者回答正常,再將試管在患者處接觸試溫。

臨床意義:如回答不出冷熱,則為溫覺喪失;若回答遲緩或稍欠正確,則溫覺遲純或減退。麻

風、末梢神經炎、皮神經炎等,溫覺喪失或減退。

棘層細胞鬆解徵檢查 1.檢查方法:牽拉患者破損的水皰壁時,若將角質層剝離相當長

的一段距離,甚至包括外觀為正常的皮膚,即為陽性;指壓每個水皰中央外觀正常的皮膚時,

如角質層很容易擦去而露出糜爛面者,為陽性;以手指壓在水皰上,如見水皰內容物隨表皮

隆起而向周圍擴散,即為陽性;指壓患者健康皮膚時,如被壓部位多處發生角質層剝離者,

即為陽性。2.臨床意義:天疤瘡、大皰性表皮鬆解萎縮型藥疹等大皰性皮膚病,均可為陽性。

皮膚塗片顯微鏡檢查

皮膚塗片顯微鏡檢屬於生化檢查,是皮膚科檢查的輔助手段,一

般用於深入確診及研究。對各種皮膚科疑難雜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皮膚塗片顯微鏡

檢查也是進一步確診皮膚類疾病的主要方法。

正常值:1.陰性。

臨床意義

鼻分泌物塗片: 疑為瘤型麻風伴有鼻黏膜損害時,從鼻黏膜取黏液塗片,可

找到麻風桿菌。2 膿液塗片:以膿液做塗片找到致病菌,有助於分析細菌的致病作用和選擇

抗菌藥物。常見的化膿性細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等。

3.皮膚採得組織液塗片:疑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者,在皮膚瘀斑劃痕,取滲出組織液塗片,

找腦膜炎奈瑟菌。高度疑似麻風患者,可選擇最活動的皮膚損害,用刀劃到真皮,刮取組織

液塗片,如能查到麻風桿菌則有助於診斷。

雙鏈酶試驗

細胞免疫皮膚試驗簡稱皮試,是測定體內免疫功能的方法。此法簡便易行,

對於過敏性疾病、傳染病、免疫缺陷病及腫瘤的診斷與防治,有重要指導意義。鏈激酶和鏈

道酶簡稱為 SK/SD,均為鏈球菌分泌的酶類。在生活中易受鏈球菌感染,體內存在有特異的

致敏淋巴細胞,因此將 SK/SD 注人體內,可導致體內致敏的淋巴細胞引起遲髮型變態反應,

引起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表現為局部紅腫,據此可檢測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

參考值

陰性:“一”,無紅腫,硬結或硬結直徑<5mm。陽性:“+",紅腫,硬結直徑為

5~14mm。強陽性:“++",紅腫,硬結>15mm。

臨床意義 1.皮試局部反應越大,表明機體細胞免疫功能越強。正常人反應為弱陽性(介

於陰性和陽性之間),強陽性提示可能有活動性結核。2.皮膚試驗陰性表明:①未接觸過結核

分枝桿菌,一般見於幼兒或農村青少年。可給予疫苗接種 3~4 周後複查,往往會轉為弱陽

性。②病情危重,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晚期腫瘤及重度結核、麻疹、百日咳、猩紅熱、傳

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急性期或活動期。③醫源性,如放射治療、大劑量化療、激素類藥物對細胞和體液免疫,均有免疫作用。

剛果紅皮內實驗

剛果紅皮內實驗是用於多發性骨髓瘤、慢性感染、巨球蛋白血癥、腎

病綜合症、皮膚澱粉樣變的一種診斷方法。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好發於小腿伸側面,皮損

為高粱至綠豆大的圓形或半圓形棕色丘疹,表面粗糙,觸之不平,剛果紅皮內試驗為陽性。

正常值

尿液:陰性。血漿:陰性。剛果紅 60 分鐘滯留率>0.6(>60%)為陽性,分即刻反

應和遲緩反應。即刻反應,通常於 5~30 分鐘內出現反應,若產生風團,即為陽性。

臨床意義

血清滯留率<40%,且尿中無剛果紅排出時,主要見於腎澱粉樣變性,亦見

於多發性骨髓瘤、長期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癥。腎病綜合徵呈假性滯留率減低,因

尿中蛋白可吸附該無毒染料一起排出,尿呈紅色為其特徵。腎澱粉樣變性,亦見於多發性骨

髓瘤、長期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巨球蛋白血癥。注意事項 1.不適宜人群:沒有任何上述症狀

者。2.檢查前禁忌:皮膚容易過敏者。3.遲緩反應,通常於幾小時至 48 小時後才出現反應,

如為漫潤性結節,即為陽性。

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

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也稱為抗 DNA 抗體。按 DNA 單雙鏈結構,

又可劃分為抗單鏈 DNA 抗體和抗雙鏈 DNA 抗體。抗 DNA 抗體檢測是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

(SLE)的特異性較強的檢查項目。抗 DNA 抗體是 DNA 的特異性抗體,加上紅斑狼瘡(LE)

細胞和血清補體測定,可用於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其中又以高滴度的抗 DNA 抗體的意義

最具有特異性。皮肌炎、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和乾燥綜合徵亦可輕度升高。

抗單鏈 DNA 抗體實驗 1.正常值:陰性。2.臨床意義:抗單鏈 DNA 抗體(抗 ssDNA 抗體)

的測定結果缺乏疾病特異性,除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較高檢出率(50%~60%)外,其他風

溼性疾病如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藥物誘導的狼瘡、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綜合徵、

類風溼關節炎等,也有 10%~70%的檢出率。

抗雙鏈 DNA 抗體實驗 抗雙鏈 DNA 抗體(抗 dsDNA)主要出現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

的血清中,對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組織器官損傷有致病作用。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循

環中,大分子的 DNA 濃度顯著高於正常人,DNA 還可與多種器官的微血管結構,包括腎小

球基底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結合,抗雙鏈 DNA 抗體可與這些循環中的器官原位上的 DNA

分子反應,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激活炎症系統如補體活化途徑,導致組織損傷。

正常值

健康人血清 1:10 稀釋為陰性。健康人結合率≤20%。臨床意義 抗雙鏈 DNA

自身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重要的自身抗體,檢出率為 40%~70%。高滴度抗雙鏈 DNA

的存在是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的重要依據,也是疾病活動性特別是腎臟損傷的標誌。除用於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外,也可用於病程和治療效果的監測,對判斷預後也有一定價值。

抗 J0-1 抗體 抗合成酶綜合徵,指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抗 J0-1 或

其他合成酶抗體陽性。合併有間質性肺炎、發熱、關節炎、雷諾現象及技工手綜合徵的診斷。

正常值

正常人:陰性。臨床意義 陽性:見於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其陽性率分別為 25%

及 7.1%。抗 J0-1 陽性典型患者的三聯症:①多發性肌炎;②多關節滑膜炎、關節痛、非侵襲

性變性關節炎、腱鞘炎;③肺泡纖維化或肺纖維化。除此之外,硬皮病相關症狀也與其相關。

硬皮病是結締組織的一種瀰漫性病變,以皮膚失去彈性而硬化,繼而出現萎縮和色素變

化為特點。臨床上分侷限性和系統性兩類,好發於 20~50 歲青壯年,以女性多見。本病與

自身免疫機制失調有關,其確切病因不明。

婦科疾病及羊水檢查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即婦科疾病,包括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子宮疾病、輸卵管疾病、卵

巢疾病等。婦科疾病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而羊水檢查,是指對孕婦子宮內羊膜腔中液

體的檢查。羊水的作用是保護胎兒免受損傷、緩衝外來壓力使胚胎免受震盪、維持胚胎髮育

所需的液態環境。因此,對羊水的量、顏色、有機物以及各種細胞、酶、蛋白等成分的檢測,可以直接或是間接地反映胎兒的發育狀況,對各種胚胎期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指導意義。

陰道分泌物清潔度

陰道分泌物清潔度檢查,就是將陰道分泌物塗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其中的上皮細胞、陰道桿菌、白細胞和其他細菌等情況來劃分清潔度,可用作陰道炎症和生

育期卵巢分泌功能的判斷指標,生理情況下,女性生殖系統有自然保護功能,即自淨作用。

陰道分泌物是女性從陰道里流出來的一種帶有黏性的白色液體,是由前庭大腺、子宮頸腺體、

子宮內膜分泌的分泌物,和陰道黏膜的滲出液,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混合而成,即白帶,其

中含有乳酸桿菌、溶菌酶和抗體,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臨床意義

取陰道分泌物,用生理鹽水塗片,高倍鏡檢查,根據所含白細胞(或膿細胞)

上皮細胞、桿菌、球菌的多少,分成Ⅰ~Ⅳ度。I 度:pH 值為 4.0~4.5,上皮細胞滿視野,白

細胞 0~5 個/高倍視野,乳酸桿菌多,球菌無。II 度:pH 值為 4.0~4.5,上皮細胞 1/2 視野,白

細胞 5~15 個/高倍視野,乳酸桿菌少,球菌少。Ⅲ度:pH 值為 5.0~6.0,上皮細胞少,白細胞

15~30 個/高倍視野,乳酸桿菌少、球菌多。Ⅳ度:pH 值為 6.0~7.2,上皮細胞無,白細胞>30

個/高倍視野,乳酸桿菌無,球菌大量。Ⅲ度、Ⅳ度為異常,多見於陰道炎。如同時找到真

菌孢子、菌絲和纖毛為真菌性陰道炎;找到滴蟲為滴蟲性陰道炎;未見上述情況為非特異性

陰道炎。

陰道細胞學檢查

通過陰道細胞學檢查,以測定雌激素水平高低,可用於診斷某些病變。

通過測定嗜伊紅細胞指數,可用於瞭解妊娠期胎盤功能情況,或無流產可能;查找分泌物中

有無癌細胞,可用於診斷是否為宮頸癌的可能。陰道細胞學檢查適用於早期發現宮頸、宮體、

輸卵管的癌症,也可用於觀察雌激素水平,瞭解卵巢功能。陰道細胞學檢查無特殊禁忌,但

採標本前 24 小時內禁止性交、盆浴、陰道灌洗及塗藥,以免對細胞學診斷造成影響。

分級標準

根據細胞形態特異性,分為以下 5 級。I 級:正常上皮細胞。Ⅱ級:炎症細胞。

將Ⅱ級分為Ⅱa 級和Ⅱb 級,Ⅱa 級系炎症細胞,Ⅱb 級除炎症細胞外尚有少許輕度核異質

細胞,為慎重起見,應對Ⅱb 級進行追蹤以進一步確診。如有陰道炎等情況,治療後在塗片

檢查。Ⅲ級:底層細胞核異質,惡性證據不足。Ⅳ級:高度可疑癌,但惡性細胞為數過少或有

退化改變,不能肯定。V 級:典型多量的癌細胞。

臨床意義 1.正常生育年齡女性陰道細胞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隨月經呈週期性變化。2.

雌激素水平高度低見於產後、哺乳期、閉經、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亦見於雙側卵巢切除、

盆腔放射治療後、原發或繼發性卵巢功能減退。3.雌激素水平過高,角化細胞持續 60%~70%

以上或達 90%,多見於子宮內膜增生、卵巢腫瘤等。4.先兆流產:如嗜伊紅細胞指數增加,

表示有流產可能。5.過期妊娠:塗片中如有大量妊娠舟狀細胞,嗜伊紅細胞指數<10%,表示胎

盤功能良好;舟狀細胞減少或消失,出現表層細胞,嗜伊紅細胞>10%,緻密核細胞指數>20%,

表示胎盤功能減退。6.陰道細胞形態異常可早期提示生殖器官癌瘤,確診則需進一步檢查,

除詳細瞭解病史、婦科檢查外,現多配合陰道鏡、宮頸活體組織切片檢查、宮頸固熒光檢查,

必要時行分段診斷性刮宮。陰道細胞學檢查簡便、經濟、無害,現已普遍用於婦女防癌普查。

白帶性狀檢查

白帶,即陰道排液,是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腺體及子宮內膜腺體分

泌物混合而成,內含陰道上皮脫落細胞、白細胞和一些非致病性細菌。一般月經中期白帶增

多,稀薄透明;排卵後白帶變黏稠,渾濁而量少。經前及孕期,白帶均有所增多。正常情況

下,陰道排液的質與量隨月經週期而改變。月經淨後,陰道排液量少、色白,呈糊狀。在月

經中期(即將排卵時),由於宮頸腺體分泌旺盛,白帶增多,透明,微黏似蛋清樣。排卵 2~3

天后,陰道排液變渾濁,稠黏而量少。行經前後,因盆腔充血,陰道黏膜滲出物增加,白帶

往往增多。如果白帶的色、質、量發生異常改變,稱為白帶異常。臨床上大部分婦女白帶異

常都是由於不注意個人衛生引起,正常人用清水清潔外陰即可。如果沒有婦科疾病,也沒有

特殊的殺菌消炎需要,最好不要過多使用女性洗液。據報道,用陰道沖洗液的婦女,比不用

陰道洗液的婦女,盆腔感染的危險性增高了 73%,主要原因是所用洗液破壞了陰道的自潔功能,以致病原菌乘虛而入。

正常值

正常白帶呈白色、糊狀、沒有氣味。若近排卵期,白帶多清澈透明,呈蛋清樣,

量比較多。排卵期後,白帶呈白色、渾濁狀,較黏稠,量比較少。

臨床意義 1.性狀⑴透明黏性白帶且量多:見於慢性病如肺結核、貧血及體質瘦弱婦女。

(2)灰白或灰黃色、黏度低:常見於細菌性陰道炎。(3)黃色或黃綠色、黏度低:常見於滴蟲性陰

道炎。(4)黃色水樣:常見於子宮黏膜下肌瘤、宮頸癌、子宮體癌、輸卵管癌等。(5)膿性:常

見於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宮頸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宮腔積液、陰道異物等。(6)

豆腐渣樣:為真菌性性陰道炎所持有。(7)血性:應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如宮頸癌、宮體癌

等;亦可見於宮頸息肉、重度慢性宮頸炎、粘膜下肌瘤、老年性陰道炎,以及由宮內節育器

引起的反應等。

酸鹼度

升高:酸性減弱適宜病原體繁殖,使陰道抗病能力降低,易受病原體感染而發

生陰道炎,如細菌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等。

陰道毛滴蟲

陰道毛滴蟲是寄生在人體陰道和泌尿道的鞭毛蟲,主要引起滴蟲性陰道炎

和尿道炎,是以性傳播為主的一種傳染病。對於陰道滴蟲的檢查,有助於陰道炎等婦科疾病

的診斷。正常情況下,陰道分泌物中有正常菌群存在,如陰道桿菌、擬桿菌、鏈球菌等。這

些陰性菌群可使陰道保持酸性環境,有利於抵禦其他致病菌的入侵。由於陰道組織解剖學特

有的結構和生物學特性,可起防禦微生物侵襲的作用。但當陰道滴蟲入侵,使陰道的防禦功

能遭到破壞時,病原體即乘虛而入,引發陰道炎等疾病。

正常值

陰性。臨床意義

陽性說明存在滴蟲性陰道炎或滴蟲性尿道炎。陰道滴蟲生長

繁殖的適宜溫度為 25~42℃,故在檢驗時應注意保溫,方可觀察到陰道毛滴蟲的活動。

羊水量及顏色

羊水量、顏色及組成隨妊娠期的不同而變化。妊娠早期,羊水清澈,

98%為水分,含無機鹽、蛋白質、葡萄糖、和激素等,這些物質主要為羊膜細胞所分泌;妊

娠後期羊水略有渾濁,是因為加入了胎兒分泌物以及胎兒脫落上皮細胞的緣故。

正常妊娠足月時,羊水量為 1000~1500ml,但個體差異較大。一般超過 2000ml 的為

羊水過多。少於 500ml 者為羊水過少。羊水過多或過少,常伴有某些疾病的出現,會不同

程度的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及產出。

正常值

早期妊娠:透明。足月妊娠:透明或微乳色。

臨床意義 1.黃綠色或深綠色:常見於胎兒窘迫(羊水內混有胎糞)。2.棕紅色或褐色:常見

於胎死宮內。3.金黃色:常見於羊水膽紅素過高(母子血型不合)。4.黏稠拉絲的黃色:常見於過

期妊娠、胎盤功能減退。5.膿性或帶臭味:常見於宮內感染。

羊水位於羊膜腔內,為包圍胎兒的液體。在 16 周以前,羊水由胎兒皮膚、胎盤表面、

臍帶表面所分泌的液體佔大部分;16 周以後,羊水的主要來源是胎兒腎臟排出的尿液,胎

兒也會吞下這些液體,構成所謂的“羊水循環”。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簡稱 L/S, 此值可認為是胎兒肺成熟

值,肺成熟的胎兒出生後很少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徵。反之,肺不成熟,相當多的胎兒出現急

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妊娠初期,鞘磷脂多,其含量在整個妊娠期間無明顯變化。作為肺泡表

面活性物質的卵磷脂,其含量在妊娠 34 周以前與鞘磷脂相近似,在妊娠 34 周以後則急劇

增多,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在 2 以上。

正常值

早期妊娠:<1:1。足月妊娠:>2:1。

臨床意義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2:胎兒肺成熟,不易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2.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5:肺不成熟,相當多的胎兒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3.羊水卵

磷脂/鞘磷脂比值 1.5~1.9:中間型,少數胎兒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羊水卵磷脂/鞘磷脂

比值受下列因素影響:①肺成熟加快,如高血壓病、腎病、糖尿病、鐮狀細胞貧血、胎盤的

過早分離(胎盤早期剝離)、破水超過 36 小時、宮內輸血、使用糖皮質激素。②肺成熟遲緩,如新生兒水腫(胎兒水腫)。

除早產兒易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外,孕婦患糖尿病時某些新生兒羊水卵磷脂/鞘磷脂

比值>2,胎兒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發病率高於正常孕婦的新生兒,這點不應忽視。

羊水膽紅素

羊水中的膽紅素是由胎兒紅細胞破壞產生的。進入羊水的途徑可能是通過

肺或皮膚,多是未結合型膽紅素。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始於胎內,單憑孕婦抗

體測定不能確診溶血病,而羊水膽紅素則能直接反映病情的嚴重性。

早期妊娠時羊水中膽紅素含量高,隨著胎兒肝臟功能逐漸成熟及完善,胎兒體內的結合

膽紅素逐漸增多,使羊水中的未結合膽紅素逐漸減少,在妊娠晚期時濃度極低,甚至為 0。

正常值

早期妊娠:<1.28μmol/L。足月妊娠:<0.43μmol/L。

臨床意義

在有溶血性疾病時,此項檢查可作為觀察指標,以決定是否繼續觀察。妊娠

後期繼續升高,表示胎兒有胎內溶血癥。當孕婦患有血膽紅素增高(肝炎、溶血性貧血、膽

汁淤積)或服用某些藥物(酚噻嗪)時,也可出現羊水膽紅素增高。標本採集後應立即送檢,在

日光下長時間暴露可使測定結果明顯降低。

羊水生化檢查

由於胎兒長時間地泡在羊水內,因此,醫師可以從羊水得到從胎兒的胃

腸道、泌尿道等遊離細胞,利用這些遊離細胞進一步分析胎兒的染色體是否異常等,及時獲

取胎兒發育的狀況。有些單基因疾病,如乙型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等,都可以檢驗羊水細胞

內的基因得到診斷。此外,有一些胎兒的重大缺陷,如脊柱裂、腦膜膨出、臍膨出、腹壁裂

開等,也可以定量羊水內的甲胎蛋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可以定性定量羊水內的甲

胎蛋白,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羊水白細胞

羊水在妊娠期具有保護胎兒、保護母體的作用,羊水中白細胞檢查可作為

是否患有羊膜絨毛膜炎的指標。1.正常值:無白細胞。 2 臨床意義:有白細胞,則為羊膜絨

毛膜炎。

羊水甲胎蛋白

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其濃度從妊娠開始後逐漸上升,妊娠

16~20 周達高峰,可達 40mg/L,20~2 周以後逐步下降,32 周後降至 25mgL 左右,並一

直維持到足月。

正常值:20~48mg/L。臨床意義:羊水甲胎球蛋白值高出正常值 10 倍,提示胎兒有開放

性神經管異常或為無腦兒。

羊水肌酸激酶 1.正常值:0~30U/L。2.臨床意義:水平增高提示死胎,羊水肌酸激酶活性

與死亡後時間長短呈正相關。死亡後 1~2 天,羊水肌酸激酶為 30~40U/L;死亡後 4~5 天,

羊水肌酸激酶為 1000~5300U/L;死亡後 10 天,羊水肌酸激酶大於 8000U/L;死亡後 20~30

天,羊水肌酸激酶大於 10000U/L。所以羊水肌酸激酶活性的測定,是診斷死胎易行而又準

確的方法。

羊水肌酐 1.正常值 早期妊娠:70.7~97.2μmol/L。足月妊娠:159.1~353.6μmol/L。2.

臨床意義:妊娠後期,如羊水肌酐大於 176.8μmol/L,表示胎兒肌肉、腎臟已成熟:如羊水肌酐

降低,揭示胎兒雖成熟,但出生後體重會過低。

胎兒成熟度

胎兒成熟度檢查是高危妊娠選擇合理的分娩時間和處理方式的重要依據。

主要通過羊水中某些細胞、激素、酶、無機鹽等的消長,來觀察胎兒的器官功能是否發育完

善,繼而對胎兒發育成熟度進行有效判定。

胎兒成熟度檢查主要包括胎兒肺成熟度檢查、胎兒腎成熟度檢查、胎兒肝成熟度檢查、

胎兒皮脂腺成熟度檢查和胎兒唾液腺成熟度檢查幾大類。

胎兒肺成熟度檢查

胎兒肺成熟度檢查對判定新生兒特發性呼吸窘迫綜合徵(IRDS)極

有意義。此種情況主要見於妊娠 37 周前分娩的早產兒、病死率 50%~70%,也可見於剖宮

產兒及產母有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徵的新生兒。常用檢測方法有羊水泡沫振盪試驗、

羊水吸光度測定、薄層包譜法卵磷脂和鞘磷脂比值測定、酶法卵磷脂定量以及營業熒光偏振測定。

胎兒腎成熟度檢查 1.肌酐測定:羊水中的肌酐來自於胎兒尿液,為胎兒代謝產物,其

排洩量反映腎小球的成熟度。雖然肌酐在反映胎兒成熟度方面是一個可靠的化學指標,但其

濃度受多種因素干擾,因此在解析和判斷胎兒成熟度時應注意:①羊水中肌酐濃度受羊水量

和胎兒肌肉發育程度影響②孕婦血漿肌酐濃度會影響羊水肌酐濃度。2.葡萄糖測定:羊水葡

萄糖主要來自母體,部分來自胎兒尿液。妊娠 23 周前,隨羊膜面積擴大,羊水葡萄糖逐漸

增加,至 24 周達高峰(2.29mmol/L 左右)以後隨胎兒腎成熟,腎小管對葡萄糖重吸收增強,

胎尿排糖量減少,加上胎盤通透性隨胎齡的增加而降低,羊水葡萄糖水平逐漸減低,臨產時

可降到 0.40mmol/L 以下。

胎兒肝成熟度檢查

羊水中膽紅素濃度可作為判斷胎兒肝成熟的一個指標。另外,羊水

膽紅素還可協助診斷胎兒溶血及估計溶血的進展情況,為胎兒出生後的臨床處置提供依據。

如果孕婦患有溶血性貧血,或嚴重肝功能不良時,也會致羊水膽紅素升高,應子以注意。

胎兒皮脂腺成熟度檢查

羊水中的脂肪細胞是從胎兒皮脂腺及汗腺脫落的,妊娠晚期

時,羊水中脂肪細胞的出現率隨胎齡增加而增高,可作為胎兒皮脂腺成熟的指標。如出現率

大於 20%為成熟,10%~20%為可疑,小於 10%為未成熟,但大於等於 50%為過熟。

胎兒唾液腺成熟度檢查

羊水中澱粉酶來自胎兒胰腺及唾液腺。胰腺型同工酶自始至終

變化不大,唾液腺型同工酶自妊娠 28 周左右開始增加較快,顯示胎兒唾液腺有分泌功能;

妊娠 36 周後,其活性顯著上升,因此測定羊水中澱粉酶含量可作為判斷胎兒成熟度的一個

指標。

免疫功能和自身抗體檢查

免疫功能是指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在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其他細

胞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臨床上對免疫功能的測定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IgE)

冷球蛋白、免疫複合物及 T 淋巴細胞等。自身抗體是指針對自身組織、器官、細胞及細胞

成分的抗體。正常人體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體,但如果自身抗體的滴度超過某一水

平,就可能誘發疾病。

免疫球蛋白

具有抗體活性的血清蛋白稱為免疫球蛋白。簡稱 Ig,又稱為抗體,是由 B

淋巴細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分裂而成的一組特殊球蛋白。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其合成

部位、合成時間、血清含量、分佈、半衰期以及生物學活性有所差別。

冷球蛋白

血清冷球蛋白簡稱 CG,是指血清中在 4℃時不溶解,37℃易聚合,而在 37℃

時溶解的一種病理性蛋白質。冷球蛋白可存在於許多疾病中,能結合補體產生炎症反應。

正常值 <14mg/L。臨床意義 1.大量冷球蛋白:見於冷球蛋白血癥、多發性骨髓瘤。2

少量冷球蛋白:見於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黑熱病、腎功能不全、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溼

熱、細菌性心內膜炎、淋巴肉瘤、瘧疾、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冷球蛋白血癥多發生於中年女

性。不伴隨任何明確疾病的冷球蛋白血癥,稱原發性冷球蛋白血癥;伴隨於某種疾病的冷球

蛋白血癥,稱繼發性冷球蛋白血癥,多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繼發性冷球蛋白血癥,常見於病毒、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

溼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多發性肌炎、乾燥綜合徵、硬皮病、結節病、天皰瘡等自身免

疫病;巨球蛋白血癥、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瘤等淋巴增生性疾病;增生性腎小球

腎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膽汁性肝硬化等肝病。一部分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癥

患者,經 2~10 年可發展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或血液病,因此本病是否為一獨立

疾病尚有爭議。

T 淋巴細胞 簡稱 T 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T 淋巴細胞的檢測有助於甲狀腺

疾病的診斷及細胞免疫缺陷病的診斷和預後判斷。

T 淋巴細胞是具有遲髮型過敏反應和移植免疫等細胞免疫功能的細胞,對產抗體前體細胞(B 淋巴細胞))起促進作用的細胞以及對免疫細胞起抑制調整作用的細胞所組成的細胞群

的總稱。

正常值 T 淋巴細胞佔周圍淋巴細胞比例:71.5%+6.2%。

臨床意義 1.增高: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重症肌無力和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

應等。2.減低:見於病毒感染、變態反應性疾病、原發性細胞免疫缺陷病、胸腺發育不全綜

合徵等。

自然殺傷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簡稱 NK 細胞,主要存在於外周殺傷靶細胞時,既不需特

異性抗體參加,也不需抗原預先致敏。主要存在於外周血、脾臟、和骨髓中,淋巴結中含量

極少,胸腺中沒有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來源於骨髓,其免疫活性比殺傷細胞、T 淋巴細胞要

小得多,但 T 淋巴細胞獲得殺傷能力大約需要 10 天的致敏時間,殺傷細胞的殺傷作用又必

須有 IgG 特異性抗體的參與。而自然殺傷細胞能立即發揮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作用,尤

其是對多種腫瘤細胞有迅速殺傷和溶解作用。因此,自然殺傷細胞對癌症的監視作用已越來

越受到重視。

正常值

自然殺傷細胞佔周圍淋巴細胞總數:3%~20%。臨床意義 1.自然殺傷細胞總

數正常但活力下降:見於腫瘤、慢性多發性硬化症、感染性疾病。2.自然殺傷細胞總數和活

力均下降:見於急性多發性硬化症、系統性紅斑狼瘡。

自然殺傷細胞降低或缺失,對病毒誘發的腫瘤、細胞突變以及致癌物質誘發的新生腫瘤

殺傷均不力,以致這些腫瘤的發病率提高;自然殺傷細胞降低,使腫瘤轉移加速,還見於硬

皮病及原發性膽汁肝硬化。

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

中性粒細胞是在瑞氏染色血塗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

色。有許多彌散分佈的細小的淺紅色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細

胞免疫繫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炎症發生時,它們被趨化性物質吸引到炎症部位。

中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形成特徵是具有分葉形或桿狀的核,胞漿內含有大量既不嗜鹼性也

不嗜酸的中性細顆粒。這些顆粒多是溶酶體,內含髓過氧化酶、溶菌酶、鹼性磷酸酶和酸性

水解酶等豐富的酶類,與細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關。中性粒細胞在血液中佔白細胞總數的

60%~70%,而在骨髓儲庫中約 100 倍於血液中的數量;中性粒細胞是短壽的終末細胞,釋放

入血後僅數小時便移出血管外,並在 1~2 天內凋亡,因此骨髓造血能力的 60%左右用來維

持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平衡。

正常值, 新生兒:2.0~2.5。成人:3.0~3.5。

臨床意義

人體內有許多天然趨化因子,當人體內趨化因子減少,或吞噬細胞本身對正

常趨化因子缺乏反應時,可導致吞噬細胞趨化運動減弱,使機體容易遭受感染。中性粒細胞

趨化性試驗常可作為臨床上某些疾病中性粒細胞運動功能的檢測指標。中性粒細胞趨化性降

低提示血中缺乏補體 C3,常見於反覆感染、齒齦炎、中耳炎及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等。

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缺陷,還見於先天性白細胞顆粒異常綜合徵、遲鈍性白細胞綜合徵、肌

動蛋白功能不全症、膜糖蛋白缺陷症、高 IgE 綜合徵等。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簡稱 ATG,是診斷甲狀腺自身免疫疾病的

一個特異性指標。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的靶抗原甲狀腺球蛋白(TG),是一種由甲狀腺上皮細

合成和分泌的、可溶性的碘化糖蛋白,它是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₃)、甲狀腺素(T₄)的生

物合成前體,主要是以膠體形式貯存於甲狀腺濾泡腔中,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

(10-40ng/ml)

正常值

陰性。臨床意義 1.常見於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甲

狀腺功能亢進,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檢出率高達 80%~90%。2.此外,可見於某些肝

髒疾病、各種結締組織疾病和重症肌無力。3.血清中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

體,是兩種主要的特異性甲狀腺自身抗體。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升高,其他甲狀腺疾病及健康人群血中亦可檢出,但滴度較低。

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特異性診斷指標,常顯著提高。4.正常婦

女隨年齡增長,陽性檢出率增加,40 歲以上婦女陽性率達 18%。

抗腎上腺皮質抗體

抗腎上腺皮質抗體簡稱 ACA.其靶抗原可能是腎上腺皮質細胞微粒

體內的糖脂蛋白。此抗體的檢測。對於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艾迪森病)的診斷

有重要指導意義。

正常值

正常人血清抗腎上腺皮質抗體滴度<1:10(間接免疫熒光法)。滴金法:陰性。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陰性。 臨床意義 1.抗腎上腺皮質抗體在正常人群中陽性率極低,為

0.1%,而在特發性艾迪森病患者血清中,陽性率達 52.5%,可作為艾迪森病病因的鑑別指

徵。2.其他疾病,如特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等患者,抗腎上腺皮質

抗體也有部分陽性。3.1 型糖尿病也可出現抗腎上腺皮質抗體。

抗平滑肌抗體

抗平滑肌抗體簡稱 SMA,是以機體平滑肌組織為抗原的一種自身抗體,

無器官及種屬特異性,主要為 IgG 和 IgM。抗平滑肌抗體的檢測,有助於肝硬化、麻風、類

風溼關節炎等疾病的診斷。

正常值

正常人群血清抗平滑肌抗體為陰性,滴度<1:10(間接免疫熒光法)。老年人群

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率為 5%左右。

臨床意義 1.抗平滑肌抗體陽性主要見於自身免疫性(狼瘡樣)肝炎,可用於系統性紅

斑狼瘡鑑別。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時,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率較高;但後者

血清抗平滑肌抗體水平較低。急性病毒性肝炎時抗平滑肌抗體陽性率可高達 80%,多在發

病第 1 周出現。2 抗平滑肌抗體陽性亦見於其他一些疾病,如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

增多症、麻風、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梅毒、乾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等,腫瘤及病毒

感染者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檢出率。

抗組蛋白抗體

抗 DNA 的自身免疫反應,與抗組蛋白的自身免疫反應間具有連鎖性,

抗 DNA 抗體陽性的患者,常同時能檢出抗組蛋白抗體,但抗組蛋白抗體陽性,不一定伴有

抗 DNA 抗體陽性。

組蛋白是核內最豐富的蛋白質,它與 DNA 構成的複合物稱為染色質。染色質最基本的

亞單位結構是核小體,它由 146 個鹼基對組成的 DNA 鏈,纏繞 8 個組蛋白分子 2 圈,構成

的核心和核心外的組蛋白殼,5 種組蛋白都有各自對應的自身抗體。

正常值

陰性。臨床意義

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抗組蛋白抗體檢出率為 30%~70%,

但與病情是否活動及臨床表現無關;在無併發症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陽性率 15%;在 Felty

綜合徵患者,陽性率可達 83%;類風溼關節炎相關的血管炎患者,陽性率為 75%;青年型類

風溼關節炎患者,陽性率為 60%。在非風溼性自身免疫病中,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約

有 76%抗組蛋白抗體陽性,且大部分是抗 H1 抗體。藥物性狼瘡患者,抗組蛋白的檢出率很

高(>95%)。服用普魯卡因酰胺 1 年以上的患者中,發生藥物性狼瘡的高達 20%;服用肼苯達

嗪,也有 5%~10%的患者可誘發狼瘡。除這兩種藥物外,普萘洛爾、青黴胺、異煙肼、奎

尼丁、丙硫氧嘧啶、氯丙嗪、醋丁酰心安和甲基多巴等,也可誘發狼瘡。老年人可出現低滴

度陽性。

我們願意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業餘的時間給大家分享,大家有不明白的也可以一起

探討、學習和交流。我們只和大家分享純醫藥知識,不做任何的廣告,不做任何的推銷。我

們做成電子書格式,大家可以閱讀,也可以使用語音朗讀軟件收聽。也可以使用關鍵詞搜索,

更快捷的查找到您想要的。如果大家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