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出能打硬仗的隊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天津日報

  天津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院院長 吳琦

“帶出能打硬仗的隊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帶出能打硬仗的隊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作為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呼吸內科專家,從春節前開始,就一直在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工作。為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我所帶領的市級救治專家團隊24小時值班,充分發揮多學科合作優勢作用。在海河醫院設立重症與危重症救治病區,實行集中救治,對危重患者進行一人一策,重點管理;配備重症醫學科、呼吸科、感染科等專業科室業務骨幹組成的應急醫療救治團隊,確保每名患者隨時能得到充分救治。

  從2003年的SARS至今,每一次疫情的出現都是對定點醫院的練兵。如今,海河醫院結核科在全國響噹噹,呼吸科是重點學科,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在全國是優秀的。因此,在這次戰“疫”的關鍵時刻,這支團隊衝在最前線。我們的醫護人員現在進入“紅區”不會手忙腳亂,他們對於工作路徑很清楚,工作做得非常精細,保持著平和的心態,這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帶隊伍比較嚴格,大家都非常努力,組織的醫院練兵是內外科全部參加。因為一旦疫情發生,需要動用整個醫療體系,那就是內科和外科同時投入,這也培養了大家同舟共濟的情感紐帶。十年探索、十年練兵,新冠肺炎來襲,在疫情面前沒有人當逃兵,這是我引以為傲的。治病救人、想方設法讓患者重獲健康,這是醫生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更是我們的價值所在。我覺得管理好一家醫院、帶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是我最好的作品。

  本報記者 姜凝 整理

  本報記者 王倩 攝

  記者手記

  吳琦話語中都是前輩、同行的付出,並沒過多談及自己為診治患者做過什麼。作為呼吸與危重症領域著名專家,從醫30多年的吳琦曾主持完成國內首例經支氣管肺減容術,在國內率先開展支架介入治療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努力把科技創新應用在臨床實踐中。從17年前奉命火速奔赴“紅區”,與SARS面對面搏鬥,到海河醫院練兵十年拱衛津門,再到此次戰“疫”中臨危受命出任天津市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在一次次與呼吸道傳染病的浴血實戰中,無數次“逆行”的吳琦被打磨成抗疫“利器”,身上凝聚著天津醫務界不懼不悔的使命擔當。

  姜凝 整理 王倩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