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疫情中,有時間反思時間

世界好像被按下暫停鍵,已經在家裡休息整整兩個月了,如果不是疫情,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會休息這麼長時間。忽然有了大把時間、切換了工作和生活節奏,只是與自己相處、與家人相處。

魚在水裡遊,感知不到水;人在時間裡生活,也常常感知不到時間。疫情期間,反而有時間,跳出忙碌,反思時間。仔細想想,時間的藝術,不就是生命的藝術嗎?

其實,抬頭看星空,就能感受時間的跨度,今年3月28日晚間恰好金星伴月(天空西面),我們看到的金星,是2分鐘20秒前的金星;我們看到的月亮,是1秒多前的月亮……我們再往南看去,我們看到的參宿四(又稱獵戶座 α 星),是600多年前發射過來的光。仰望星空,撲面而來的星光,都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奔波了不同的時間,同時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心理學家眼中的時間

津巴多博士利用三十年的開創性研究表明:你個人對時間的認知,決定了你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塑造著你的生活和你周圍的世界。津巴多博士為了讓人們對時間的流逝有切身的感受,刻意介紹了康契吉歐尼聖母教堂,為了紀念時間的重要性,和其它教堂不同,這裡的裝飾碎片不是彩色玻璃,而是褪色的修士人骨……裡面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就是你們的未來。”在這個教堂裡散步,並不是提醒我們為死亡做好準備,而是一個深切的懇求:懇求我們讓自己的人生富含意義,重新設計你與時間的關係。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對自由獨特的定義:“自由,是在來自四面八方的刺激中暫停(Pause)的能力。暫停,是一道裂縫,一個尚未填滿的空間,一種什麼都不是(nothing)……在這種暫停中,我們徘徊、反思、感覺敬畏,並想象永恆。這種暫停是我們向自由和命運開放我們自己的時刻……”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哈佛大學Sendhil Mullainathan教授的研究發現:“特別忙的人,會過多將注意力花在追逐稀缺資源上,從而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長期的資源稀缺會造成“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帶寬(bandwidth)”

這個特別的假期,是一次難得的暫停,雖然這次暫停不是主動安排的……但也確實給我們一個暫停的空間,我們如何善用這個珍貴的暫停?……在這個暫停中,能否進入一個未被填滿的空間?在這個暫停中,我們怎樣徘徊、反思、感覺敬畏,並想象永恆?在這個暫停中,如何增加決策所需要的心力/帶寬(bandwidth)?暫停過後,我們的時間模式會有怎樣的變化?


時間與全人(TOTAL PERSON)

馬丁·布伯提醒我們:The primary word I-Thou can only be spoken with the whole being. The primary word I-It can never be spoken with the whole being……原初詞“我-你”只可能隨純全之在而說出。原初詞“我-它“絕不可能隨純全之在而說出。

生活在“whole being”的狀態的人,會把自己和別人看作“你/THOU”,當作珍貴的生命看待;反過來,把自己和別人看作“它/it”,我們把自己和別人物化了,說明我們還沒有生活在“whole being”的狀態。

如何理解“人是誰?”,這對我們的時間模式有很大影響。事實上,在宇宙的大視角,地球就是一個充滿恩典的星球;在這個恩典的星球上,居住著充滿恩典的存在,人類!……人有身體、頭腦、情感、精神……身體的節律、頭腦的節律、情緒的節律、精神的節律每天都有自己的節奏;時間失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一點很多人都有覺察,但是時間失序,對大腦的思考力、創造力的影響;時間失序,對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影響;時間失序,對精神生活的影響……卻很少被人們覺察到。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管理年日的藝術

柯羅諾斯/Chronos(古希臘語:Χρόνος)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超原始神,代表著超越一切的第一因,同時也代表著時間。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管理,都是和柯羅諾斯相關。

猶太人在曠野裡行走了40年,在進入迦南地之前,摩西對新一代猶太人叮囑到:“你的年日怎樣,你的力量也必怎樣。”(申33:25)。我們是否有力量,和我們年日的狀態有關。

我有機會伴隨我的客戶記錄一天、一週、一個月的時間,像拍攝電影一樣,把他們使用時間的方式如實記錄下來,我們再回放這些影片,我們真的體會到“你的年日怎樣,你的力量也必怎樣”。我們很多人對時間的感受是:紊亂、有壓力、焦慮、失去重心、無法掌控、缺乏方向、缺乏節奏、碎片化、缺乏心流感、缺乏完結感、缺乏意義感……時間和我們的存在(BEING),有某種神秘的關聯,在這樣的時間感受中,我們的存在也混亂了。

調查顯示:不到10%的人,真正讓年日有力量。我們發現,讓年日有力量,需要一段刻意的系統訓練。送給年輕人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她儘早地對時間的價值有感受,有系統的方法去體驗“讓自己的年日有力量”,併成為一生的習慣。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開羅斯時間:你會管理時機嗎?

古希臘人制定了兩種時間,一種被稱作柯羅諾斯時間(Chronos),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以分秒為單位的時間;另一種被稱為開羅斯時間(Kairos),意味著成熟的時間、條件成熟的時機。

過去,農民是按照季節的節奏生活的,他們知道什麼季節到了,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即使時間管理的不那麼精準,也不會影響大局。

例如:有一位父親和青春期的兒子,開始發生衝突,當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位父親還在用過去的方法,來和兒子相處……這位父親就沒有覺察到孩子的季節;有一位企業家有豐富的創辦新企業、定位新產品的經驗,但每當事業發展起來,他自己就成為事業發展的瓶頸,這位企業家還在用創業期的風格,來領導進入成長期的企業。這位企業家也沒有覺察到企業的季節。

與季節相悖,柯羅諾斯時間管理的再好,有什麼意義?冬季的農民,管理勞作的時間沒有意義,因為季節錯了。“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萬事萬務的節拍,有它自己獨立的運行韻律,我們無法控制它,操控它,正如老子所發現的“獨立而不改”……我們需要聆聽這個節拍、跟隨這個節拍、順應這個節拍;一旦我們能夠與季節的節拍相應,我們就能有效的通過管理自己的目標,來管理和規劃時間。

Sabbath時間:我們所缺乏的時間維度

在我的信仰生活中,我知道以色列守安息日的律法,但是沒有親身體驗。2019年9月,我在一個猶太山村,度過了一個安息日的夜晚,進村子之前,猶太拉比一再提醒我們:關掉手機,從週五的太陽落山到週六的太陽落山,猶太人在安息日裡不能看手機。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安息日來臨,猶太人盛裝出現在大街上,向會堂聚集... 我和好友站在拉比家的陽臺上,遙望遠山的落日,聆聽會堂裡傳來讚美上帝的歌聲;這個時候,我也完全沉浸在神聖的安靜中.... 感覺空氣、時間都被聖化了,人也被聖化了...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猶太拉比用隱喻給我們講了靈魂深處的光景:“每個人內心,都有動物一樣的靈魂(animal soul),也有神聖的靈魂(Godly soul)........ 關鍵是,我們是向哪裡邁進?...猶太人一直堅守安息日,每週的安息,也是向神聖的靈魂靠近........過於忙碌,靈魂下沉........”

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當羅馬人接觸到猶太人,發現他們每週有一天嚴格地“安息”,很多羅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羅馬學者辛尼加更是認為:安息日是猶太人懶惰的記號.......

其實,猶太人認為,上帝每週給我們六天的畫紙,我們在這張大畫紙上做命運之畫;安息日到來時,我們與至高者聯結、重拾生命的尊嚴;在聖潔、喜樂和安息中,跳出來看看這幅畫……安息,是修補破碎生活的契機;安息,並非揮霍時間,而是在永恆裡面收集時間……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勞動是技術,完美的安息則是藝術,是身體、心靈、創造力和諧一致的成果。安息,是給靈魂留出的時間……我們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但我們還需要學會安息,一輩子都生活在物質世界的人,生命的航行還沒有開始……每一次敬拜、安息,都把我們受物質所轄制的心靈,釋放到時間的海洋,與至高者同行……

當下的存在:品味時間的芳香

加倍急速的節奏,正在剝奪人們停頓、逍遙、悠遠、從容的能力,也剝奪了人們進入當下、品味當下的能力。當所有事情都加速起來,生命並沒有加速,生命只是變得更加忙亂、更加漫無頭緒、更加無方向感、更加漂流。時間,施展不出有序的力量;生命,也施展不出決定性的事件。原本,生命的芳香在時間中綻放,生命的芳香讓時間充滿了芳香;當生命與時間脫離,生命的芳香和時間的芳香,都消失了。人未年老,就老化了……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甲骨文“存”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甲骨文“在”


甲骨文“存”和“在”兩個字,是不是很像?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符號,表達種子出土發芽。“存”右邊是人,指人的生髮?……“在”右邊是土,指自然裡的生髮?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存和在,描述的是人和萬物,從道開始生成一的萌芽狀態?存在感,就是一種生髮的能力……忽然聯想到Otto Scharmer強調的connect to the source(與源頭鏈接)有了更深的理解……關鍵是,每個人的源頭在哪裡?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當人們與整體割裂、與源頭割裂、與意義割裂、與當下割裂,人們就會感受到深度的無聊,與整體同步、與源頭同步、與意義同步、與當下同步,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

時間交響曲

在時間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每個人在時間裡面,演奏的生命的樂章,確實是大不相同。我們是否善於管理自己的日子?我們是否善於與節奏共舞?我們是否善於在安息中聖化心靈和生活?我們是否善於在當下品味生髮的奧秘?……當我們這樣豐富地善用時間,我們也正在經歷蓬勃的生命。

當疫情結束後,如果我們的時間模式有了深刻的變化,這或許也是災難送給我們的禮物。


·END·


疫情期間,對時間的點滴反思

鄭志文

啟承轉合 董事長&領導力發展顧問


在我做高管領導力教練的19年裡,我慢慢體會到紀伯倫對教學的洞察力:“倘若一個教師真的睿智,就不會令人們進入他智慧的殿堂,而是引導人們走向自己心靈的門戶……”

紀伯倫的洞察,正反映了高管領導力教練的工作內涵,我所陪伴和成長的企業家、高管,都有強烈的成就慾望、都有很多高峰和低谷的人生經歷、大多數也都有商學院的求學經歷,當他們和我結成學習夥伴的時候,真的不需要我的智慧、知識、經驗,而是需要我陪伴他們停頓下來,陪伴他們走向自己的心靈門戶,在自我的探索中,內外更新自己,準備再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