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一提到古墓,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充斥著各種機關、毒蟲、毒箭、機關暗道之類的地宮,但實際上,真正的古墓哪有這麼多防盜手段?除了秦始皇的陵墓,幾乎沒有不被盜墓賊光顧過的。然而,盜墓賊的頻繁出現,也給後世子孫提了醒,他們也試著設計機關,保護自己的墓葬不被盜掘。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2005年春節前夕,河南省上蔡縣郭莊村發生了一起盜墓案,當地文物部門收到消息後,火速派考古專家前往現場勘測,他們擔心墓中寶物早已被盜墓賊搬空了。考古專家到達現場後發現,墓上的封土已經被破壞得七七八八,墓口以下的土也被盜墓賊挖空了,只留下了一個7米高的斷崖。然而,隨著考古挖掘工作的深入,專家們臉上的疑惑之色越來越重,因為當他們每一次挖掘深土層的泥土時,或多或少的,都會帶出一點黃色的細沙。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一般來說,古代墓葬常用的都是鬆軟的泥土,幾乎不會混有沙子,而這座墓葬竟然出現瞭如此多的細沙,會不會是個掩人耳目的假墓?專家這麼想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古代反盜墓常見的招數之一,就是設置假墓。假墓,又稱疑冢、虛墓、假墳、虛墓、虛葬、潛葬,歷史上曹操建造的“七十二疑冢”、孔子弟子為其砌成的五座虛墓,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不過,儘管專家有再多的疑慮,挖掘工作還是要繼續下去。隨後,在不斷挖掘的過程中,考古專家又發現了許多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其中最大的一塊甚至達到了數百斤,掉下來能將人活活砸死。專家懷疑,這些亂石必定是墓主人為防止盜墓賊潛入,事先埋下的防護手段。挖出大量亂石之後,專家篤定眼前的墓葬,一定是一座夾雜著亂石、會“吃人”的積沙墓。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何謂積沙墓?積沙墓大約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建造時,設計者會先挖出一個龐大的地下空間,確定好棺槨的位置之後,他們便會向墓中回填乾燥的細沙,一直到快填好的時候,他們才會用泥土覆埋,並將四周夯實築牢。乾燥的細沙好處頗多,它既能作為天然乾燥劑,減少水分,給屍體防腐,又能憑藉自身的流動性,隨時補上孔洞。如此一來,盜墓者很難挖出盜洞。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然而,就算盜墓者挖出了盜洞也無濟於事,因為墓中的細沙實在是太多了,在盜洞中緩慢前進的盜墓者,很有可能被流淌下來的細沙“吞噬”掉,最終被活埋。可是對盜墓賊來說,豈有探到古墓不盜之理?因此,這座古墓也是被盜墓賊關注的對象,考古專家在發掘的過程中共發現了至少17個盜洞,不過都是半途而廢的。

河南一座“吃人”古墓:2000餘年未丟一件寶物,徒留17個半截盜洞

專家推測,如果不是最近的一次盜掘挖壞了墓葬本身的結構,想來這個流沙墓也不會被發現。後來,專家們在沙層之下發現了1000餘件青銅器物、200餘件玉器,以及零零散散的一些稀罕物件。經過研究,專家一致認定這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楚國墓葬,其內暗藏的細沙,足足有3000立方米以上,真不愧為一個“吃人”古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