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最近這段時間,國內的防控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讓很多人都默默地摘下了口罩,但是國外疫情的發展趨勢並不樂觀。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現在,超市門口依然貼著“不戴口罩,禁止入內”的幾個大字;公交車上依然有“不戴口罩,禁止上車”的提醒;取快遞的人也是戴著口罩一個接一個的排隊。這種種現象足以說明:面對疫情,人們並沒有放鬆警惕。但,這似乎只是一種假象。

我們都知道,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是禁止人們聚集的,尤其是聚餐等行為。我知道的那段時間很多準備結婚的人,都取消了婚禮。而在那段時間自然離世的老人,不能舉行喪禮,只能默默的走完最後一程。我們曾經之所以所有人一起那麼的努力,何不是為了有個今天這樣安穩的局面,並持續這樣的安穩。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但,當解除了禁止聚餐的指令時,迎來的不是人們對聚餐活動的慎重,反而是蜂擁直上的“你追我趕”。說實在的,除了婚喪嫁娶這樣不得不舉行的活動,我個人覺得像孩子的生日這樣的大型聚餐活動可以不急於一時。

其實最近,你是不是也是根本沒有收到結婚的邀請函,倒是孩子過生日的請柬一封接著一封的送到家門。送請柬的人都面帶著微笑的說:“來請你呢,到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去”。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你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這麼的迫不及待,你不反對給孩子辦生日酒席,正如這些給孩子辦酒席的家長的說法一樣,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生日經歷。

你卻不能認同要在這剛為抗擊疫情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時刻,來為孩子舉行生日活動,你想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你本就反對在這個時間段舉行的各種各樣的非必要的聚餐活動,更何況是舉行兩天的有來自各方的上百人的活動。所以你是拒絕參加的,更不可能帶著那麼小的孩子。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但你又無法做到真切的拒絕,因為人情,你必須到場,距離不遠,總不能直接發個紅包,那樣肯定會傷了和氣。

本身一件快樂的事情,在今天卻成了煎熬,本是去為孩子帶去祝福的幸福事,卻成了心中的忐忑

猶豫、糾結、徘徊、各種負面的情緒蜂擁而至。“怎麼了,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麼,為什麼這麼排斥”,一連串的反問自己,卻得不到一個說服自己的答案。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可終究那天還會到來,你必須做出抉擇。你戴上口罩,把孩子安頓好,一人獨自上了“前線”,可發現,除了你,沒有第二個人戴口罩,你成了“眾矢之的”。

“你家孩子怎麼沒來,可以帶來吃塊蛋糕”

“戴什麼口罩,哪有那麼嚴重”

“又沒有多遠,都是親戚,不用戴口罩”

“戴口罩有什麼用,過會還要吃飯呢”

別人的三言兩語,不是讓你臉紅了,就是讓你懷疑了。到底是你太過小心,還是別人太過無意,還是有人在抱著僥倖的心理。你可能一度後悔,後悔為什麼要去參加孩子的生日酒席。

那些因孩子出生,或者12歲,為孩子辦酒席的家庭,我們尚且能夠去理解。可是孩子從出生後,一直到現在的3歲

,年年辦酒席是不是有點“勞師動眾”的嫌疑。

當年年為孩子辦酒席的爸爸,在眾目睽睽之下,笑著清點錢數時,真的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到底是為了給孩子留個開心的回憶,還是給你自己留個開心的回憶呢?“吃相”不說太難看,是不是有些著急。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這種為孩子留開心的回憶,孩子真的開心麼?

不要讓孩子的生日活動,成為一個“吸金”的過場

當看到12歲的孩子,跪在地上,為一個又一個長輩“請頭”,而領除份子錢之外的“請頭錢”時,是沒有笑容的,反而有一絲不情願。沒人關心孩子是否情願,都在關心長輩給了多少“請頭錢”。

不是為孩子開心而辦酒席麼,孩子本是主角,但應為主角的孩子,卻成了金錢的配角。最開心的不是孩子,合不攏嘴的是孩子的父母。從早晨起來,到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孩子在生日這天沒有聽到來自客人的一句祝福。甚至,有些客人都不知道是哪個孩子過生日。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曾經看到這樣一本繪本,講了一個故事:小熊過生日,爸爸為小熊準備了小汽車和飛機模型,媽媽為小熊準備了蛋糕和小熊玩偶。當小熊爸媽把禮物送給小熊時,媽媽問小熊“爸爸和媽媽準備的禮物,你最喜歡哪一個?”而小熊的回答是“我最喜歡爸爸和媽媽”。這個繪本告訴我們,再好的禮物都不及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關愛。

想給孩子留個美好的生日記憶,這點每個父母都希望,是毋庸置疑的,但並不是每位父母都選擇大張旗鼓的為孩子辦酒席。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為孩子留下一個美好生日記憶的方式有很多,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最好的期待。

孩子的生日會,成了父母的“吸金”石,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

父母千萬不要因自己的私心,而把孩子的生日當成了“魚餌”,美名其曰為孩子,其實是為自己。更不能在這緊張的大環境中抱著僥倖的心裡,而舉行不妥的大規模活動。簡單的家庭活動依然能夠為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您覺得呢?最後,我想說,現在還不是摘下口罩的最好時機,也不是我們能“為所欲為”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出門戴口罩的意識,把這種良好的意識,表現在行動之上並繼續保持有什麼不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