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續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月31日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美元在IMF報告的外匯儲備中的佔比較前一季度下降至60.8%,美元儲備所佔比重已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數據顯示,全球外匯儲備增至11.829萬億美元,較第三季度增長1.5%,較2018年第四季度增長3%以上。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資產約合2027.9億美元,佔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1.89%,佔比高於澳元的1.62%和加元的1.84%。

  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資產中的佔比上升,反映出2016年底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興趣增加,對美元的依賴有所降低,有利於促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

  受疫情影響,美聯儲在短期內連出重招,其速度之快、力度之猛,遠超傳統貨幣理論和一般市場預期。專家指出,在美聯儲通過大放水和零利率,導致美元大貶值,向全世界分攤其救市成本,對美元持有人剪羊毛。

  中信證券債券首席研究師明明指出,美國當前的燃眉之急是解決流動性枯竭問題,然而長期來看,如若美國持續加大寬鬆劑量刺激經濟,此輪危機過後,或將從流動性緊張轉為流動性溢出,鑑於當前中美利差處於高位,彼時低息的貶值貨幣會湧向高收益的投資去處。不排除08年量化寬鬆後流動性過剩問題再次重演的可能性,從歷史經驗來看,量化寬鬆是一種“以鄰為壑”的貨幣貶值政策,甚至可能埋下全球通脹的隱患。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此輪危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鉅額的財政刺激嚴重威脅美國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極端的貧富差距降低了美國社會抵禦經濟衝擊的能力,疫情也暴露了美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短板。國際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已開始“用腳投票”。此輪危機後,美元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份額有可能進一步下降,這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明明認為,人民幣資產仍是全球資產的理想投資之處。“目前全球仍在水深火熱的抗”疫“中,而我國戰”役“已接近尾聲,疫情控制穩定後必將加快復工復產恢復經濟,疊加在主要經濟體中為數不多尤顯”珍貴“的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形成的寬厚利差和對外加速開放的進程,中國國債具有明顯吸引力。”

  孫明春認為,在此輪全球危機中,人民幣資產整體表現較為穩定,展現了避險資產的特徵。他認為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危機中表現穩定的原因,主要在於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成效顯著、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更加穩固、中國的宏觀政策更具前瞻性以及中國資產整體估值較為合理。

  孫明春指出,中國是全世界基本面最穩健的經濟體之一,國家外匯儲備穩居全球第一。中國政府的財政空間也相對更大,還有巨大的國有資產做後盾。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最高,在危難時刻更容易渡過難關。過去四年,中國降槓桿成效顯著,提前釋放了風險。貨幣政策一直保持謹慎,為未來的寬鬆留出了空間。疫情發生前後,貨幣政策已開始微調,進一步放鬆空間較大。中國的國債收益率更高,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中國股票市場的估值也具有吸引力。人民幣匯率整體處於長期升值通道之中。

  • 本文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