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店關了門,充值餘額未用完,受害人發問“我被套路了嗎?”導報律師出庭支持消費者訴訟

在美容美髮店裡辦的充值卡,還有兩萬餘元未消費,店家突然以經營不善為由停止了營業。不甘財產受損的浙江杭州消費者何女士為此較了真,並指稱經營者涉嫌操控多家門店,通過開業再歇業等手段誆騙消費者錢財。

日前,杭州市拱墅區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導報律師團律師李黎虹出庭為消費者提供了免費代理。庭上,被訴的美容美髮經營者則認為,消費者的部分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法院駁回相應的訴請。


美容店關了門,充值餘額未用完,受害人發問“我被套路了嗎?”導報律師出庭支持消費者訴訟

彩尚店停業引發消費糾紛

時間追溯至2017年12月。何女士回憶說,當時她在家附近的彩尚美容美髮店接受服務。期間,店裡的工作人員以充值優惠,以及“保證頭髮增量一倍”“保證腹圍瘦5公分以上”等各種誇口,誘惑她辦理了會員卡和護膚套餐。她先後充值了數萬元。

“因為要做頭療,我每天都過去的。在2018年9月底的時候,還沒有任何異常的風聲出來。但是到了10月份,待老員工都走後,換上新員工了,大家方才知道,這家店換了老闆,並改換了門面。”何女士告訴《市場導報》維權中心記者(維權微信/qq:541845077),她卡里還有不少的餘額,於是她當即聯繫了之前的老員工,找他們退錢。但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說店裡的錢都虧光了。

據稱,因為同樣原因而蒙受損失的消費者,能聯繫上的已有數十人。為了維護權益,眾人多方反映並持續交涉。此後,他們被告知,可以繼續去新店消費。但他們發現,若按照新店的有關規定使用,原先卡里的錢無疑都大幅貶值了。眾人為此堅持要求退款,卻無果而終。

近些年來,類似的糾紛可謂層出不窮,時常見諸於媒體。由於門店的停業、轉讓等原因,顧客充值的大額資金打了水漂,所引發的群體性投訴此起彼伏。

通常,這些店家都是以經營不善導致虧損等理由拒絕退還已充值款。但在同時,對於經營者惡意圈錢的猜想也不斷被提及,他們可能存在的欺詐手法被勾勒如下:先是不斷髮展客戶,並鼓動他們大額充值預付款,繼而通過停業、轉讓等手段跑路,大肆侵吞鉅額資金,最後再異地開店,重新尋覓客戶充值。如此循環往復。

一連串關聯企業令人生疑

此次,彩尚美容美髮店歇業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情形?

2018年10月,接到消費者投訴後的數月內,導報記者會同導報律師團律師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發現,彩尚美容美髮店(即杭州彩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所在杭玻街的地址上,登記的卻是杭州煌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彩尚店的登記地址則在拱墅區。此前,何女士為會員卡充值時,收款的主體又多次為第三方企業——杭州榮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而這三家企業在許多方面有著緊密的關聯。

進一步調查還發現,涉及上述三家企業的“跑路”店面至少有四家,並由此引發過相關的投訴或訴訟。此外,與這三家企業及經營者關聯的美容美髮店數量不少,至少有10多家。其中,部分店鋪因涉嫌價格違法、非法行醫以及消費投訴舉報等被行政機關查處過。

在得知上述信息後,何女士不免疑惑,涉案的相關企業莫非也是以美容美髮為幌子,不斷上演“跑路”倒閉事件,通過開業再歇業,以及關聯企業互換名稱、經營地點迷惑消費者等手段,不斷誆騙消費者錢財。她高度懷疑,自己是踩入了這個圈錢的套路。

導報律師團顧問、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李黎虹律師告訴導報記者,經查發現,涉及的三家關聯企業在人員、財務、經營場所、業務等方面存在著混同的現象,其各自的財產難以區分。她由此認為,三家企業實質上已喪失了法人人格獨立,構成人格混同,應共同就對外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另外,三家企業的相關經營人員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也應承擔連帶責任。

消費者起訴要求懲罰性賠償

通過多種方式維權未果後,何女士最終決定訴諸法律,將杭州彩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煌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榮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及關聯的股東三人作為共同被告起訴至拱墅區法院。在要求賠償損失外,何女士還提出了懲罰性賠償的訴請。

“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只有我一個人提起了訴訟。而這條維權之路也可謂坎坷,因為在確定被告上爭議巨大,光立案都跑了很多趟。”何女士稱,從2018年11月起遞交訴狀、補正、移送、重新立案、追加被告直至這次正式開庭審理,跨度長達一年之久。期間經歷的種種波折,讓她頗為感慨。

12月25日,拱墅區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導報律師團律師李黎虹作為何女士的代理人與原被告等一同參加了庭審。

庭審中,原告方進一步指出,杭州彩尚美容美髮管理有限公司在發售會員卡之前,未到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其髮卡、售卡行為屬違法。企業在明知其不具備發售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的情況下,還多次誘騙原告進行充值,且充值金額單筆高達1.6萬元,總額超3萬,明顯違反了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存在主觀惡意。此外,彩尚美容美髮店難以提供承諾的服務。如做頭皮生髮療程的並非專業人員,不僅髮量沒有增加,反而導致原告頭皮毛囊發炎;全身塑型、摸摸瘦、水光針臉部護理等服務也屬非法治療,構成欺詐。

法庭上,何女士還以六被告涉嫌團伙詐騙為由,請求法院將此案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告企業和人員否認欺詐質疑

不過,對於消費者的種種質疑,六被告基本予以了否認。

被告方答辯指出,其與消費者建立的服務合同關係均基於自願平等,其在經營期間並沒有實施虛假宣傳等誘騙行為。公司因經營不善終止門店經營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構成詐騙犯罪。另外,在糾紛發生後,公司仍積極與原告溝通後續處理問題,不存在惡意違約的情形。

被告方還聲稱,雖然被告間存在著關聯關係,但未導致各自財產無法區分,尚不構成人格混同,故原告要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責任的請求缺乏依據。此外,違反商業預付卡行政管理上的相關規定並不一定屬於服務合同法律關係中的欺詐,且被告在訂立服務合同或提供服務過程中並不存在欺詐,也未向原告提供頭皮生髮的醫療服務及其他醫療美容服務。原告主張被告存在欺詐的事實沒有依據。

結合其他事由,被告方認為,原告的部分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的依據,故請求法院依法判決,維護被告方合法利益,駁回原告除退還餘額以外其他全部請求。

庭審中,拱墅法院還主持了調解,但因雙方的要求差距太大,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這一起案件,拱墅法院最終會作出怎樣的裁判,《市場導報》記者還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