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幽默、禮貌、微胖、娃娃臉,這是我對94年出生的曾夢林第一印象。

談及 90 後,我們會聯想起很多不好的詞彙,比如“垮掉的一代”,“被抖音毀掉的一代”、“被花唄毀掉的一代”...而同樣身為90後的曾夢林,卻能夠三年兩度獲得中農網綠善員工,犀利得不像偶像派。

歲月悠悠,中農網正步過十年,當我們開始展望下一個十年,年輕力量一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因此懷著樹立年輕榜樣,發揮榜樣力量為出發點,讓我們走近曾夢林,深挖其背後的生活與工作,看看“綠善小巨人”是怎麼煉成的。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右起第4位,曾夢林

01

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厚待一個人,除非他自己向社會證明,他值得社會對他厚待。

---羅蘭

曾夢林出生在湖南農村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鄉村教師。

提及父親,曾夢林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勤奮學習,一步步從湖南鄉村小學教師到福建一大學教師的進化之路。

力求上進,勇於跟生活對抗,這是曾父種在曾夢林心田上的一顆種子,從此奠定了曾夢林的人生信條:人要敢於打破安逸的常規生活,不怕折騰,勇敢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曾夢林一家三口

02

你要的不是嶄新的開始,你要的是行動,從而轉向一個嶄新的結局。

--七堇年

在人生分叉路上,曾夢林的人生信條至少起到了兩次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是高考志願填報。

曾夢林生於內陸,長於沿海,小小年紀的他便嚐遍他那個年紀不該有的排擠與嘲諷,只因他不是福建本地人,存在明顯的口音差異,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太願意跟他玩,導致了曾夢林內向的性格。

基於此,曾母建議他到遠方上大學,在新的環境,人文背景下,學著外向,學著與人相處,學著自立自強,但曾母沒有給他太大壓力,把自主選擇權給了曾夢林,曾夢林望了望父親堅毅的眼神,決定遠赴哈爾濱上大學。

五湖四海的兄弟、包容的大學文化,曾夢林慢慢

打開了封閉的自己,發現了自己逗比奔放的內核本質,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曾夢林。但我認為,也許是他曾經失去過,現在的他才那麼喜歡結交朋友、重情重義,比如他畢業臨行之際跟同學吃散夥飯,聊的起勁依依不捨,直接放棄回家的機票,晚上慢悠悠拿著一條小板凳和一張無座票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這就是男人的浪漫。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畢業照,佔據C位的曾夢林

第二次是深漂。

2015年大學畢業,曾夢林班上的同學要麼留在北方,要麼去北京上海工作,但曾夢林卻被自媒體宣傳的深圳所吸引,“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開放與包容、遍地機遇、夢想之都等等都使他熱血沸騰,儘管曾夢林沒有來過深圳,也顧不上考證現實與網絡的差距,人生信條敦使他毫不猶豫的南下。

03

後來我不再去談論理想和現實,因為我相信對於真正優秀的人來說,他們是一樣的。

---熊德啟

也許是特別的緣分,當時中農網剛成立了新的白糖項目小組(好夥計前身),第一次面向應屆畢業生做校招,在這樣的機緣下,曾夢林等八個對白糖行業一無所知的畢業生來到了中農網大家庭,經過十天的短暫培訓,和半個月的批發市場臥底學習,他們開始了正式的職業生涯。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一起入職軍訓的小夥伴

回憶起“萬事開頭難”的業務初創時期,據老員工透露,當時需要每個小組成員走街串巷、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不僅要忍受身體上的勞累,還要承受磨破嘴皮子都沒能帶來訂單的潰敗感,所以沒等實習期結束,就有人陸續選擇了離開,現在就僅剩曾夢林和另外一個小夥伴。

那是什麼讓他堅持了下來?

曾夢林笑答,他並沒有太多感到苦與累,他是一個很能經得起折騰的人,曾從福建回哈爾濱上學坐過 52 個小時的綠皮火車,當中還有 38 個小時的無座...所以,他從沒因為這小小的折騰,萌生過想離開的想法,但是讓他堅持留在公司,他說起了另外一個小故事。

2015 年 8 月 26 日,是第一次出貨的日子,麵包車早早的就從倉庫出發,孫總齊總等十多號人開兩輛車隨行護送。那天他有很深的兩點感受,第一是他親自扛上一包包白糖給客戶送上門,原來看見自己勞動的花兒結果時,是這麼的妙不可言,就像是甜蜜的暴擊。

第二是看到孫總齊總親力親為,能夠跟大夥打成一片,上下齊心去完成一個目標時,曾夢林深信這是一個值得託付,共同成長的團隊。

對話曾夢林,“銷冠”是怎麼煉成的?

04

結語

這一託付,便是3年有多。

三年多來,曾夢林一直奮鬥在市場的最前線,先後擔任深圳、廣州、江門等區域市場開發的排頭兵,

累計開發客戶數千餘家,創下了個人單月最高銷售額 1000 萬記錄,他自身也從一個毛頭畢業生,一個基層銷售人員成長為一個有經驗、有擔當的區域主管。

行文最後,如果說曾夢林的小小成功,他的“銷冠”之路,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曾父種在他心裡的那條人生信條,值得我們在這裡重新再說一遍,那就是:

人要敢於打破安逸的常規生活,不怕折騰,勇敢點,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