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导语:


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23年前的4月11日,王小波离开了我们,但他却好像一直都在。他的思想在身后得到传播,他的魅力在逝后得到绽放。

读过王小波的人,都说他有趣、理性、智慧、自由、有个性,像个孩子。在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怜悯世人的心,他的作品,今天读来还是略带心酸、引人思考,以下三点是我读王小波文字得到的三点思考,希望能够让你爱上小波,爱上自己,爱上自己的生活。


01他用纯粹的真,启发我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小波说:作为一个寻常人,我的看法也许不值得别人重视,但对自己却很重要。这说明我有自己的好恶、爱憎等等。假如没有这些,做人也没什么味道。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是个纯粹的人,在他眼里受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作为写作者,他没有知识分子的优越感 ,所有的作品都好像和朋友的对话,从来没有价值观的引导。即使面对文革的沉重,他仍然选择用十几岁的孩子的视角,用戏谑的手法来描写。他尊重自己,也尊重读者。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与李银河


王小波的爱情也是纯粹的。那句“你好哇,李银河”一度成为美好爱情的代名词,那句“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出微笑”打动多少青年男女的心窝。他的爱热情、纯真而炽烈。之所以动人,是因为纯粹的真,王小波尊重自己,也尊重李银河,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好与不好。这与现在的男男女女颇有不同,很多网恋“见光死”,很多相亲“雾里见”,我们不敢展示自己的真实,也不愿展示自己的真实,也怀疑对方的真诚。只能在王小波李银河的爱情中寻求安慰,其实小波银河早已告诉我们:想要获得美好爱情,惟纯粹与真实而已。

王小波在友情方面也是纯粹的。他从来不考虑哪句话哪件事是否得罪了朋友,他认为既然是朋友,就不怕得罪,既然能怕得罪,那就不是真的朋友。如此率真的作风,也是如今很多年轻人的处世哲学。现在社会中的人们,无论身在职场,还是处在生活之中,应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坦率了,但却想要做到这样,王小波道出了我们心底的秘密,掀起了我们藏在心底的世界,怪不得他的书读起来酣畅淋漓。

做个纯粹的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无谓的人际关系中抽离,在爱情和友情中寻找真正的灵魂伴侣,这应该是王小波的文字留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之一。


02他用成长型思维,激励我们探索这个世界


小波说: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黄金年代》是王小波的宠儿,他从20岁写到40岁,当然不是一直写,而是写着改着,写好以后也时长拿过来看看,当发现原小说与自己当下思想不一样的时候,他就把它改掉,直到40岁,他的《黄金时代》才正式与读者见面。

就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王小波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他的思想一直在改变。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指出,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任何技能和能力都是可以发展的。

与成长型思维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具备典型的成长型思维。他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在40岁的时候辞职,以写小说作为自己的主业,一方面是因为他喜欢写小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经过20年的学习和练习,掌握写小说的技能,可以依靠写小说养家糊口了。

他并不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写小说的料,求学期间学的也是理工科,他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成长型思维的驱动下,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支撑起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当写小说的收入能够负担实际生活和责任之时,不惑之年的王小波有了更自由的世界,他选择从体制内辞职(辞职前曾在北大、人大任教),专业写小说,是不是很酷!但这酷的背后,并不是决绝与愤怒,而是有他评估后的中年责任,有他对世界的探索欲,也有他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支撑这些的都离不开他的成长型思维。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相较于王小波的年代,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陷入焦虑?一方面是面临的问题远超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实跟缺乏成长型思维有关。信息的充裕让我们过早的成熟,知道金钱的重要性,但是父母的过度保护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能力远远滞后于自己的欲望。面对这种矛盾,有人选择焦虑,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化解。

其实这个问题,王小波早就探讨过,他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是成长型思维让王小波没有退缩,他用二十年的坚持,雕刻出最经典的《黄金时代》。那为何,我们不能效仿呢?告诉自己,即使今天能力不够,但只要我们不断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刻意的练习,能力总会增长。不过,这里我想提个醒,自律不是目的,自律只是手段。希望我们都能要向王小波一样,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用自律和时间培育出想要的花朵。


03他用看似荒诞的逻辑,鼓励我们独立判断


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王小波《三十而立》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读王小波的杂文,总感觉他是皇帝的新衣中讲真话的孩子。王小波的爸爸是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逻辑学教授,虽然他高考没有选择逻辑学专业,但是他还是选择用最朴素的逻辑描述出特殊年代的滑稽事件。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小波特别喜欢用“逻辑归谬法”,就是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经过认真的逻辑推演,最后却得出荒谬的结论,由此来揭示前提的荒谬。这种方法强化了王小波杂文的幽默感。比如在《积极的结论》一文中,提到浮夸风时期关于“亩产30万斤粮食”的讨论,小波煞有介事地推算,假设亩产就是30万斤,一定会造成运输困难,只能堆积在原地,以致地平面以每十年7-8米的速度上升,十几年后,华北平原都要变成喜马拉雅山了。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回头看起来一眼可见的荒谬,当时确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在今天,情况似乎有改观,但其实很多人仍会在别人的逻辑谬误中焦虑。

比如,公众号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文章:30岁无房无车无爱人,请问你压力大吗?其实这就犯了预设谬误,这个问题在提问的时候已经隐藏了一个错误的假设,就是30岁不应该无房、无车、无爱人。但其实,我们看看周围,30岁无房无车无爱人的人多了去了,根本不存在对错。因此也没必要因此陷入焦虑,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开心有趣最重要。

04结语:


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倘若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逝世23周年:凭借超越时空的三点特质,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我不知道王小波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是否成功,但是他的文字却经常让我发笑、让我陷入思考。当我陷入迷茫时,他的文字也总会给我力量。如果你的生活陷入难以忍受的重复,如果你不再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如果你看看了很多工具书仍感受不到希望,我推荐你看王小波,相信他的幽默会让你放下压力,他的亲切会让你放下戒备,他的纯粹会给你带去热情,他的思想会让你豁然开朗,他的逻辑会给你判断的勇气和力量。

也许,我们也对自己的一生负责,是时候思考:如何才算成功的一生?你打算如何度过余下的生活?相信看完王小波的书,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欢迎关注@胖园191,留下的你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