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導語:


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23年前的4月11日,王小波離開了我們,但他卻好像一直都在。他的思想在身後得到傳播,他的魅力在逝後得到綻放。

讀過王小波的人,都說他有趣、理性、智慧、自由、有個性,像個孩子。在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包裹著一顆憐憫世人的心,他的作品,今天讀來還是略帶心酸、引人思考,以下三點是我讀王小波文字得到的三點思考,希望能夠讓你愛上小波,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生活。


01他用純粹的真,啟發我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小波說:作為一個尋常人,我的看法也許不值得別人重視,但對自己卻很重要。這說明我有自己的好惡、愛憎等等。假如沒有這些,做人也沒什麼味道。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是個純粹的人,在他眼裡受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作為寫作者,他沒有知識分子的優越感 ,所有的作品都好像和朋友的對話,從來沒有價值觀的引導。即使面對文革的沉重,他仍然選擇用十幾歲的孩子的視角,用戲謔的手法來描寫。他尊重自己,也尊重讀者。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與李銀河


王小波的愛情也是純粹的。那句“你好哇,李銀河”一度成為美好愛情的代名詞,那句“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出微笑”打動多少青年男女的心窩。他的愛熱情、純真而熾烈。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純粹的真,王小波尊重自己,也尊重李銀河,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好與不好。這與現在的男男女女頗有不同,很多網戀“見光死”,很多相親“霧裡見”,我們不敢展示自己的真實,也不願展示自己的真實,也懷疑對方的真誠。只能在王小波李銀河的愛情中尋求安慰,其實小波銀河早已告訴我們:想要獲得美好愛情,惟純粹與真實而已。

王小波在友情方面也是純粹的。他從來不考慮哪句話哪件事是否得罪了朋友,他認為既然是朋友,就不怕得罪,既然能怕得罪,那就不是真的朋友。如此率真的作風,也是如今很多年輕人的處世哲學。現在社會中的人們,無論身在職場,還是處在生活之中,應該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坦率了,但卻想要做到這樣,王小波道出了我們心底的秘密,掀起了我們藏在心底的世界,怪不得他的書讀起來酣暢淋漓。

做個純粹的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從無謂的人際關係中抽離,在愛情和友情中尋找真正的靈魂伴侶,這應該是王小波的文字留給我們的現實啟示之一。


02他用成長型思維,激勵我們探索這個世界


小波說:一個人倘若需要從思想中得到快樂,那麼他的第一個慾望就是學習。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黃金年代》是王小波的寵兒,他從20歲寫到40歲,當然不是一直寫,而是寫著改著,寫好以後也時長拿過來看看,當發現原小說與自己當下思想不一樣的時候,他就把它改掉,直到40歲,他的《黃金時代》才正式與讀者見面。

就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王小波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他的思想一直在改變。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指出,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任何技能和能力都是可以發展的。

與成長型思維對應的是固定型思維,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特質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王小波具備典型的成長型思維。他生前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自己在40歲的時候辭職,以寫小說作為自己的主業,一方面是因為他喜歡寫小說,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經過20年的學習和練習,掌握寫小說的技能,可以依靠寫小說養家餬口了。

他並不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寫小說的料,求學期間學的也是理工科,他是在興趣的驅使下,成長型思維的驅動下,用不斷的學習和練習支撐起自己對寫作的熱愛。當寫小說的收入能夠負擔實際生活和責任之時,不惑之年的王小波有了更自由的世界,他選擇從體制內辭職(辭職前曾在北大、人大任教),專業寫小說,是不是很酷!但這酷的背後,並不是決絕與憤怒,而是有他評估後的中年責任,有他對世界的探索欲,也有他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支撐這些的都離不開他的成長型思維。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相較於王小波的年代,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陷入焦慮?一方面是面臨的問題遠超個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實跟缺乏成長型思維有關。信息的充裕讓我們過早的成熟,知道金錢的重要性,但是父母的過度保護和社會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的能力遠遠滯後於自己的慾望。面對這種矛盾,有人選擇焦慮,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化解。

其實這個問題,王小波早就探討過,他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是成長型思維讓王小波沒有退縮,他用二十年的堅持,雕刻出最經典的《黃金時代》。那為何,我們不能效仿呢?告訴自己,即使今天能力不夠,但只要我們不斷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刻意的練習,能力總會增長。不過,這裡我想提個醒,自律不是目的,自律只是手段。希望我們都能要向王小波一樣,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領域,用自律和時間培育出想要的花朵。


03他用看似荒誕的邏輯,鼓勵我們獨立判斷


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裝作不存在。無論如何,我要為自己負起責任。

——王小波《三十而立》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讀王小波的雜文,總感覺他是皇帝的新衣中講真話的孩子。王小波的爸爸是中國人民大學著名的邏輯學教授,雖然他高考沒有選擇邏輯學專業,但是他還是選擇用最樸素的邏輯描述出特殊年代的滑稽事件。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王小波特別喜歡用“邏輯歸謬法”,就是從一個錯誤的前提出發,經過認真的邏輯推演,最後卻得出荒謬的結論,由此來揭示前提的荒謬。這種方法強化了王小波雜文的幽默感。比如在《積極的結論》一文中,提到浮誇風時期關於“畝產30萬斤糧食”的討論,小波煞有介事地推算,假設畝產就是30萬斤,一定會造成運輸困難,只能堆積在原地,以致地平面以每十年7-8米的速度上升,十幾年後,華北平原都要變成喜馬拉雅山了。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回頭看起來一眼可見的荒謬,當時確讓很多人信以為真。在今天,情況似乎有改觀,但其實很多人仍會在別人的邏輯謬誤中焦慮。

比如,公眾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文章:30歲無房無車無愛人,請問你壓力大嗎?其實這就犯了預設謬誤,這個問題在提問的時候已經隱藏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就是30歲不應該無房、無車、無愛人。但其實,我們看看周圍,30歲無房無車無愛人的人多了去了,根本不存在對錯。因此也沒必要因此陷入焦慮,畢竟生活是自己的,開心有趣最重要。

04結語:


小波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倘若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逝世23週年:憑藉超越時空的三點特質,他活出最清醒的人生


我不知道王小波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是否成功,但是他的文字卻經常讓我發笑、讓我陷入思考。當我陷入迷茫時,他的文字也總會給我力量。如果你的生活陷入難以忍受的重複,如果你不再感受到生活的熱情,如果你看看了很多工具書仍感受不到希望,我推薦你看王小波,相信他的幽默會讓你放下壓力,他的親切會讓你放下戒備,他的純粹會給你帶去熱情,他的思想會讓你豁然開朗,他的邏輯會給你判斷的勇氣和力量。

也許,我們也對自己的一生負責,是時候思考:如何才算成功的一生?你打算如何度過餘下的生活?相信看完王小波的書,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歡迎關注@胖園191,留下的你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