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線上服務+線下襬攤”招聘形式受群眾好評

日前,家住鄧州市湍河街道丁屯社區的脫貧戶段淑萍吃完早飯,早早來到聖新源紡織品有限公司上班。

“家裡有病號出不了遠門,我就在家門口就業。家到工廠只有十來分鐘的路程,工資也不低,這份工作讓我家順利脫了貧。”段淑萍踩著針車高興地說。

繡花車間內,70餘臺電腦繡花機噠噠作響,140餘名女工在繡花機前忙碌。“我已經在公司幹五年了,星期日休息一天能陪陪孩子,工資發放也及時,生活有保障。”家住北京大道附近的張競豔道出了大部分員工選擇進廠的原因。

“在家裡工資不比南方低,想什麼時候回家就回,十分方便。”工人王光恩說,“以前我在南方務工,除去生活費用、來回交通費等,所剩無幾。現在家中有老人,孩子正上學,離不開人,春節回來得知公司招工人,就毫不猶豫報了名,能在家門口就業真好。”

據該公司負責人高照燕介紹,公司現有員工1800餘人,僅本地員工就有1600餘人,其中以湍河街道、周邊鄉鎮的群眾為主。公司設有保底工資,按件計費,多勞多得,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公司在抓生產的同時,還注重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不定期舉辦文體比賽,公司設有籃球場、乒乓球場等,豐富員工下班後的空閒時間。

丁屯社區位於鄧州市產業集聚區內,轄區內有15家工廠。以前群眾以種地、外出務工為生,隨著產業聚集區框架的拉大,該社區周邊分佈了幾個大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家門口找一份工作,錢也不少掙,還能照顧家庭,群眾過上了亦工亦農的生活。

今年30多歲的丁明陽就是其中的一員。早些年和妻子外出打工,隨著孩子的出生和老人年歲漸長,不能外出務工,有電焊技術的他在農神機械找到了一份焊接工的工作,一個月3500多元。“家到工廠步行不到5分鐘的路程,老人孩子也照顧了,真好。”丁明陽說。

“隨著社區周邊企業的增多,許多群眾選擇進廠務工,有的群眾嗅到了商機,頭腦靈活的他們開起了飯店、跑上了運輸,搞活了經濟,這兩年群眾的錢包都鼓鼓的,過上了好日子。”該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秀龍說,在村兩委的鼓勵下,許多外出打工的群眾陸續回來就業,僅今年在家門口就業的群眾就達100餘人。

“目前,園區企業已帶動我市3萬餘人在家門口就業。我市是勞務輸出大市,每年有50萬人外出務工。為了讓農民工掌握一技之長,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家門口就業,園區和企業加強對員工的崗前實用技能培訓。”該市產業集聚區主任楊威說,2019年,園區與市人社局、康奕技校合作開展網創培訓班,幫助企業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為企業產品銷售打開新局面;組織園區企業員工培訓,以提高企業職工勞動技能和素質,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為目的,圍繞企業發展的需要,提供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服務,開展“菜單式”“零距離”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據瞭解,為了緩解企業的用工需求,園區在各大集貿市場、鬧市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立招工諮詢臺、登記站、懸掛橫幅、散發傳單,引導和鼓勵返鄉務工人員就近就業;搭建用工服務平臺,組織“春風行動招聘會”“三月十八招聘會”等多場招聘會,發放宣傳單頁3萬餘份,幫助企業招工120餘人。在該市產業孵化園設置招工服務中心,開展常態化招工,全力服務園區企業招工需求;建設產業集聚區企業招工服務平臺,以26個鄉鎮、產業集聚區管委會、68家規上工業企業為招工載體,實行鄉鎮企業分包對接、信息化服務模式,強化招工服務,通過定點對接、直接服務,節省了大量中間環節,提高了服務效率。

今年以來,隨著企業逐步的復工復產,很多企業和求職者都面臨著招工難和求職難的問題,該園區聯合市人社局、科工信局等相關單位舉辦線上招聘會,發佈企業用工需求,吸引了鄧州市許多群眾參與;在產業孵化園門口,設立企業招聘臺,方便群眾瞭解企業信息,這種“線上服務+線下襬攤”的形式受到群眾的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