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支撑 中超阶段性降薪如何推行?

9号晚,中国足协官网发布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召开研讨会 合理降薪成为共识》的公告;虽然这则公告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只是给了降薪的时间范围,但这则指导性意见的出台,也让各俱乐部看到了推行降薪的可能性。然而目前降薪至少对于中超层面,还只是停留在可能阶段,想推行还有很多麻烦事。

中超降薪的理由不充分

规则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支撑 中超阶段性降薪如何推行?


为什么中超要降薪?这是很多俱乐部的心声,也可以说是随大流,毕竟欧洲那边早就开始降薪了。但是客观的说,中超随大流一般的降薪至少理由不是很充分。

首先我们要想明白,降薪的目的是什么;在欧洲降薪的原因很明确,因为很多俱乐部处于自负盈亏状态,没有比赛打,失去了电视广播费、比赛日收入、球场周边旅游收入,直接导致俱乐部的营收能力巨幅缩水,俱乐部经营压力猛增的背景下,球员降薪既是为了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也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俱乐部其他工作人员的职位得以保留,是一种维系联赛架构,让俱乐部度过难关的操作。简而言之在欧洲,降薪是因为疫情对于体育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的权宜之计;等疫情过去了,这些现阶段生存出现问题的俱乐部,他们的生存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些球员的薪资还是会被恢复的。

规则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支撑 中超阶段性降薪如何推行?

C罗、梅西带头降薪

然而在中超想要降薪,理由恐怕就不是很能说得过去了;虽然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中国足球其实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营收能力极为糟糕,每一家每一年都处于亏损,甚至是巨亏的状态;而在中国,很多俱乐部打比赛还得交高额的场地租金和安保费,赢球还得发奖金,因此在中国出现了最为奇葩的一种情况便是,不打比赛反而会帮投资人省钱,疫情其实对于中超俱乐部的生存基本上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既然不打比赛可以给投资人省钱,那么中超降薪的目的是什么?说的直白点就是给投资人继续省钱。这个趋势是从2017年出台的引援调节费就已经开启了,通过四大帽等手段,管控不断升级,当中超俱乐部本赛季的预算相较以往都在往下减,我们完全可以说有没有疫情,有关方面都想给中超降薪。当俱乐部的预算已经被打到了俱乐部账户上,球员收入已经受制于政策开始被消减的背景下,再去跟球员谈降薪的理由,就不是很充分了。

缺乏合理架构,降薪如何推行?

规则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支撑 中超阶段性降薪如何推行?


理由不充分能不能降呢?也不是不行;但是在推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首先每家俱乐部背后的投资方财力、经营状态各不相同,球员功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各家减薪的力度恐怕很难统一。即便足协有可能接下来会给球员、教练按照薪酬额度来分级降薪,但是每一家俱乐部面对降薪问题的心理状态恐怕也是不太一样的;不少俱乐部比较担心自己的核心球员,因降薪遭到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挖角;争冠俱乐部也担心因为降薪问题,引发球员的心理波动,从而在球队内部造成一种情绪上的对立。

目前也有不少俱乐部本身就存在欠薪问题,这时候再谈降薪本身就很扯淡;哪怕是在这些已经获得中超准入的俱乐部里,也存在薪资拖欠的情况。当俱乐部原本就在欠薪,再来谈降薪,岂不是成为了很完美的欠薪理由?

怎么降薪也是一个大问题,有人觉得不该一刀切,应该从最高收入的球员、教练入手。但是客观的说,降薪不能是劫富,而是得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然而过去这么多年,中国足球总是在不断找平衡的过程中,往往会愈发失衡。何况到目前为止,从联赛运营到组织架构,再到球员权益保护等方面,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跟欧美成熟的联赛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且连联赛恢复时间都没确定,损失无法预估的情况下,缺乏逻辑性的降薪,想在中超推行很难做到让各方心服口服。

规则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支撑 中超阶段性降薪如何推行?


原本各方希望由足协出面来主导降薪,但由于足协不属于劳资双方的任何一方,因此足协能向FIFA一样,出台一个指导意见,但很难再出台具体条例的背景下,谁来主导降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