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曾經有媽媽上傳孩子房間的照片,看著滿地的玩具,吐槽說自己每天除了收拾房間,還是收拾房間,真是分分鐘要崩潰。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不過,有這樣一個媽媽,家有三個孩子,家裡卻總是清清爽爽的,就像下圖這樣: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她就是《小家越住越美的極簡收納術》的作者——米歇爾。



在本書中,她分享了一些實用的技巧,並將其命名為“懶人收納法”。這些方法簡單易行,每次也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即便是“懶人”也能做到。

她總結出的收納方法除了能將家裡整理得很整潔之外,更主要的是還能夠提高孩子的收納能力,因此很值得各位爸爸媽媽借鑑。

1、減少物品數量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媽媽,雖然也很勤快,可是家裡總是亂糟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物品太多了。

單是一個屋子裡,孩子的玩具就不下50個,大人收拾起來都不容易,更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收納習慣了。

首先要想辦法減少物品的數量,才能做到“懶人收納”。

爸爸媽媽要先從整理自己的物品做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如果家長的衣櫃、壁櫥裡總是堆著一些長時間用不到的東西,孩子也很難學會對自己的東西“斷舍離”。

像當媽媽的,照顧孩子時穿褲子比穿裙子方便,就不用買太多的裙裝,留下一兩件必要的,其他的就可以清掉了,孩子長大後可以穿的時候再買就是。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在清理自己的東西時,可以給孩子講一講為什麼不要這件了,這樣孩子就可以學習如何去取捨。把不穿的衣服送到指定回收站,告訴孩子會有專人將這些衣服送給需要的人們。這樣孩子下次扔自己穿小的衣服,知道能幫助到他人,也會痛快很多。

每年的3月和10月,是米歇爾為家庭設置的兩個固定“斷舍離月”。

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這個季節穿著正合適的衣服,下一季再穿的時候往往就已經小了、短了,因此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的時候,很適合給孩子的衣櫃進行“瘦身”。

爸爸媽媽哪些衣服穿著不太舒服,或者派上用場的機會不多,也可以考慮剔除。廚房裡的食材、儲備的藥品,都可以統一看看是否已過期,該扔的就扔。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2、給每樣物品指定一個位置

家裡的物品數量減少了,想要做到整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就各位”。

如果大家看到某樣東西散落在外面,非常清楚它應該放在哪裡的話,就可以快速地將其放回原處。

米歇爾觀察過,自己家變亂,有90%都是因為孩子們隨便拿東西、放東西造成的。因此,越是孩子的東西,越要做到分門別類,給出明確的收納空間。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米歇爾在入門的玄關處給3個孩子每人一個小箱子。這樣他們傍晚放學時,進門時就可以直接把書包放到自己的箱子裡。

孩子們經常去室外玩跳繩、足球、棒球手套等,在玄關較低的地方也有位置供他們放置這些用品。這樣他們可以自己摘取,既方便,還不用麻煩大人,提高了孩子的主動性。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米歇爾也給孩子們買了不少玩具,她在每個玩具箱上貼了圖片。這樣孩子一眼就能明白哪個玩具該放哪裡。對於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孩子做起來會很積極,要求他們玩夠後把玩具放回去這件事就成為可行的。

3、儘量不要在地板上放東西

利用掛鉤、洞洞板之類的東西,把能掛的都掛起來。這樣整理和打掃地板所耗費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很快就能讓清潔工作見到成效。

跟3娃媽學習“懶人收納法”,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擁有閒暇時光,

如果地板上沒有太多雜物,也就有可能使用掃地機器人。藉助機器的幫助,可以讓我們的負擔減輕,騰出更多的時間。


《小家越住越美的極簡收納術》中介紹的招數還有更多,比如週末時把下個星期的主菜準備好,雞肉、魚等該調味調味、該裹面裹面,等到做的時候簡單加工一下就好;比如養成記錄購物清單的習慣,並讓全家人都方便添加自己想要的東西,去超市時按照清單購買;托盤、燕尾夾、膠帶等小工具,可以把零碎物品整理到一起 ……

這些做法都可以節約時間,讓人不會總是手忙腳亂,生活更加從容。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