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3個月以後,50%的中小企業將處於破產境地

4月10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出席“疫情下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佈”線上論壇時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已經出現衰退,我們要全力阻止經濟走向大蕭條,2021年全球經濟會出現緩反彈,U型反彈。

朱民表示,疫情衝擊了總需求和總供給,比如,美國失業人數不斷上升,從680萬轉眼之間跳到1000萬,我們用模型看,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大概會下跌15-20%;東京封城一個月,損失1%的GDP。

“這一次疫情的衝擊將遠遠大於2008年,需要政策來平緩疫情的衝擊。“朱民表示,我們需要貨幣政策確保流動性,同時保證資金流向到位;需要財政政策支持企業運營,居民消費等內容。但是當前全球央行的空間很小,財政赤字也很小,且很多落實不到位。

面對經濟是否會走向大蕭條的爭議,朱民認為,當前講大蕭條還為時過早,但是還不能把它排除在外,我們現在是全力阻止經濟走向大蕭條,其中關鍵在於消費、貿易和失業情況。

朱民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會緩緩反彈,主要是因為總供給能力不容易恢復,3個月以後50%的中小企業大概處於破產的境地,新的中小企業重新進入產業鏈,這將對供給、產業鏈帶來巨大影響。

“所以維護民眾和維護中小企業的生存變得特別重要,全球合作推進貿易的反彈和產業鏈的恢復,已經超過了各國維持自己的內需。”朱民說。

此外,針對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的疑問,朱民表示,市場下滑到現在基本上是理性的調整,風險溢價不多。一是中國和亞洲的疫情調整,二是能源價格的調整,三是疫情全球蔓延下的流動性調整。

“流動性以後,市場已經開始平穩,而且還逐步有所反彈,現在樂觀情緒有點回來。”朱民強調,此次股指下跌是對2008年以來全球市場大發展泡沫和估值過高的擠壓和調整,是市場的理性調整。”今天的情況和1929年非常像,泡沫超過了2008年,然後開始反彈,未來還是要看疫情的發展。市場到現在流動性的反彈,基本上把風險溢價部分全部覆蓋。“

朱民強調,是否會發生金融危機,公司債務市場,非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是發生危機的關鍵指標。“今天高債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風險,企業的債務,主權債務,非銀行債務和金融機構和2008年相比高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