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哪些因素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經濟走向

朱民:哪些因素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经济走向

朱民: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對經濟話題而言,講形勢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未來。

2018年,全球對經濟增長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焦慮感。大家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未來的經濟正在發生非常深刻的結構性的改變,而我們尚難以完全理解這樣的改變。

三股力量正在改變經濟走向

我感覺,當前有三股力量正在深刻地改變未來世界經濟走向。

第一股力量是增長的週期力量。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會從3.7%降到3.4%左右,2020年估計會繼續往下走,週期的力量不樂觀。從聯合國相關機構預測來看,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會從4%逐漸降到2.2%,降到1.5%左右。日本經濟會跌得更厲害,2022年時增長率只有0.5%。週期的力量背後,是勞動生產率急劇下跌。

第二股力量是結構的力量。全球經濟在走向“輕化”,貿易投資數額在往下走。我們拿發達國家今天的投資額和2007年時的預期做一個比較可以發現,跌了25%。十餘年來減少了25%的投資額,經濟怎麼可能景氣?在過去的十年裡全球投資力度可以說是很弱,經濟增長更多是由消費主導,消費教育、消費醫療、消費旅遊、消費文化,冰箱、彩電、車這些消費則少了很多。人的偏好是沒法改的,人的偏好發生變化,這個偏好將在未來越來越多地主導經濟結構,因為人的偏好決定總需求的結構。

第三股力量是超級關聯的力量。大家都生活在關聯如此密切的經濟“場”中,產業鏈的形成使得全球經濟緊密聯合在一起。今天的經濟是要漲大家都一塊兒漲,要跌大家都一塊兒跌。關聯性從金融市場延伸和擴展到實體經濟。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整個經濟行為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當整個經濟行動變化的時候,都是自上而下,即由政策的變化、大的事件的變化帶來全局改變。而今天所有人都有手機,能在同一時間得到幾乎是同樣的信息,在這個時點上,所有的人或多或少會採取同樣的行為,通過產業鏈可以在瞬間改變經濟全局。

“風起青萍之末”,當風起來的時候,我們真的不知道是哪一片浮萍動了。整個世界今天是如此密切地關聯在一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在急劇擴大。我們生活在一個密切關聯的系統裡面,大家同方向移動,在這個時候每個個體都會成為推動者和被動承受者,因為風起的時候,單一個體根本擋不住。

三件大事對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

有三件大事,正在影響“明天的經濟”,且意義十分深遠。

一、世界主要國家的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們把2015年全球人口的結構根據數據模型推算到2050年會發現,淨增長最多的是60歲以上年齡段。而世界主要國家的老齡化進程更快。舉個例子,根據測算,到2050年,日本相比2015年淨增長最多的是80歲以上的老人,這就是未來三十年會發生的事兒,在座各位都會見到這一切。

老齡化進程加快會帶來什麼?1994年到2016年這20多年時間裡,因為老齡化進程加快,日本的建築行業急劇萎縮,製造業同樣萎縮得很厲害,同時,服務業和金融保險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在萎縮,政府整體開支裡急劇增加的是醫療支出。老齡化進程加快,使得日本的房地產業中,新樓盤開工總量和新房銷售總量都在下跌,土地價格在90年代泡沫經濟達到頂峰以後急劇下跌。日本的房地產行業整體產值大幅下跌,有相當大的原因是泡沫,但是泡沫只是觸發誘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整體老齡化。

日本是老齡化對經濟影響特別明顯的例證。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主要國家其實都將面臨老齡化進程加快對經濟產生極大影響的狀況。我們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二、氣候變化。我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與日俱增,但總體而言關注力度還不算大。其實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是非常明顯,且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的。根據一些機構的測算,各國如果不予以控制的話,按照現在全球平均氣溫每年1.5℃上升態勢,到2069年全球相當一部分地區會變成極度的乾旱和炎熱,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只有西伯利亞地區以及加拿大的一部分區域。

在最近的兩百多年內,碳排放總量急劇上升,遠遠超過人類在工業革命以前排放的總量。碳排放的上升是因為我們對能源的消費急劇上升。所以,要應對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控制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總量非常重要。現在,中國、美國等主要大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而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新能源開發和使用成本迅速下降,對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能源開採和使用結構的劇烈變化無疑將引起經濟全局性的變化。

三、人工智能正在顛覆傳統觀念。它現在廣泛地運用在預測、導航、規劃等領域,機場、鐵路、運輸,只要環境相對封閉的、規則明確的,人工智能就能給出最優化的操作方案,它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業、安全、娛樂乃至軍事。金融業以後將是一個由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的行業,人工智能在其中將發揮巨大作用。

對中國經濟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經濟佔全球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到2022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維持在30%左右。

我們會看到中國經濟結構在持續調整之中,消費所佔比重繼續上升,儲蓄率則會繼續下降,人民的收入會提高,工業在總體經濟中所佔比重會下降,服務業所在比重會繼續上升,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大格局下,將通過深化改革繼續朝著結構優化的方向穩步前進。

同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對國有企業採取一系列改革政策,以及面向金融領域的改革,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將持續提升,深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實際推動力真是巨大。

在科技方面,中國在能源和環保領域已經予以很高的關注度,當前的投入也非常大。在人工智能科研領域,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國競爭的人工智能科研大國,許多研究已經達到世界的前沿。

綜上所述,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於2月16至18日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堅定信心、迎接挑戰——改革開放新徵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出席並發表演講。他表示,三股力量正在深刻改變未來經濟,要對此予以足夠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