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澳大利亚在世界人的眼中,似乎比英国本身还像英国。吃着单调的传统英式食物,做着定期的节日项目,满大街的快餐店文化,男人绅士女人淑女,一片英式祥和气氛。但是越过20世纪,似乎一切都变了样,澳大利亚人群逐渐褪去昔日笼罩着头顶上的光环,撕掉某些标签;国内居住人口亚裔数量取代了英裔群体的高占比,而当年声称“白澳”主义的国度也丢弃了这种陈旧观念,变成了一个包容并蓄的国家。显然

澳大利亚对英国的亲近程度已经走向了淡漠,那个原来声称自己是地球上“第二个英国”的国度,是维多利亚女王子民的身份归属,转眼就抛之脑后,甚至于赶紧撕掉“英国子民”的标签,把自己看成一个全新的民族,拥有全新的身份。从澳大利亚殖民化开始的那天,一直纠结于“自我身份认同”这个问题上。一波三折的认同变化历程,澳大利亚和英国到底存在怎样的爱恨纠葛?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殖民时代的身份依赖:我们和日不落帝国是“母子”关系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园湾。当时英国政府并不认为澳大利亚是个适合移居的宝地,之所以派遣这支舰队,是因为船上载有736名囚犯。这虽不是块居住宝地,但是绝对算一块囚犯流放宝地,因为南半球这座孤岛距离英国半个地球,相差8-10个时区。英国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偏远的流放地点,还有个目的是这里能为英国海军舰艇,商人,工人提供一个在太平洋的军事和生产基地。

在抵达八天后,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增长而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悉尼,当然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这群英国移民共同组成了澳大利亚岛上的“常驻居民”。实际上在英国移民之前,岛上并非空无一人,早期的原始土著们生存方式和其他大陆的还不太一样。

众所周知早期殖民殖民扩张往往伴随着军事暴力,武装杀伐,不管在美洲大陆还是印度半岛上,土著们早就形成了自己的部落,有酋长和军队,但是澳大利亚的土著们还过着游牧生活,其他大陆上有的政权形式组织,它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英国移民的到来直接掌控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在霸占原住民生存空间时,都不用商量地把他们挤出了生存圈子,根本用不着采取暴力掠夺和镇压。这种轻而易举地占有就隐藏了着一个问题,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澳大利亚的原始土著一直都被排除在社会群体之外,他们不用讨论所谓的“身份认同”,真正在乎这四个字的恰好还是这群英国移民以及后代。

初到澳大利亚,这里还是块未开垦的荒地,要养活这群“流放者”,第一舰队付出了好几十年的物质补给。直到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才有了生产能力,向英国国内输送产品。从人口结构和生存补给两种层面看,这个时期的澳大利亚群体身份认同情感往往很简单:不管是不是罪犯,他们都来自英国,吃第一舰队运来的的英国食物,英国本土就像“母亲”一样滋养他们长大。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自治时期:我们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子民,只因为英国是太平洋的霸主

说到澳大利亚的自治之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被殖民国家都来得轻松。

随着在澳英国人人口和势力的增长,他们有意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试图与英国脱离所谓的“母子关系”。本以为这会像美国式的独立战争一样发生动荡和武器交锋,没想到英国政府大笔一挥,满口答应了,完全不被反对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就获得了“自治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被称为自治而非独立,是因为此时的澳大利亚和英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断裂,它仍然属于英国的一个联邦国家,名义上尊称英国君主为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也就是澳民们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子民。

为什么英国这么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自治需要呢?第一个是航线距离的问题,当年第一舰队就花了八个月时间才到达澳大利亚,距离导致了沟通延迟,英国政府根本没办法对澳大利亚进行管控,还不如顺水推舟让他们自治。第二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了,被殖民时期的澳大利亚一直都属于被供给一方,其殖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美洲大陆和非洲、印度,这么穷的地盘还是早点让它自治的好。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 英国子民身份认同历程

英国政府唯一要做到就是为澳大利亚提供军事保护,来换取对其的部分权益,如国防事务、人口迁移、叛国罪证裁抉择权,还有澳大利亚政府最核心的外交事务权。这个时期的背景恰恰就是19世纪末,英国在南太平洋上的势力非常雄厚,足以庇护这个联邦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1901年出台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中,澳大利亚各界地都认可成为联邦国家的前提是:“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的恩准下,联合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联邦国家。

”无异于用法律的形式宣称自己是英国女王的子民,承认英国王权的势力。还有那张飘扬在澳大利亚领土上空以英国国旗为主要元素的“澳国旗”就是最好的身份表态。

  • 英国子民身份认同维护方式

早期殖民时代的澳大利亚英国移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囚犯而感到可耻,相反他们还像当年的五月花号移民一样自豪。到了自治时期,他们更因为这种“英国子民”身份认同而骄傲。特别是1914年,一战打响了,英国对德宣战,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自治政府收到这个消息,立马组织起40万的澳洲群众远赴战场支持英国,要知道当时的澳大利亚总人口不到500万,这里面有30万被派遣到英国支援。除了这种身份认同这个理由,我们很难理解这群澳大利亚民众远渡重洋去打一场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仗,图的是什么?在一战中牺牲的澳大利亚群体们把这种壮烈的牺牲当成为母国英国回报与忠诚的象征,这种自豪的身份认同一直持续到二战前夕。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二战之后:子民认同感意识淡化,甚至有点可耻,只因英国打了败仗

一战时期由于英国的海外实力还很强,有了英国的庇佑,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居民被隔离了战场,让他们持续保持高昂的“英国子民”身份认同激情。但是二战的炮火摧毁了澳大利亚的防线,英国无暇顾及澳大利亚安危这件事,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崩塌的导火线。特别是英国在二战末期向日军投降的那一瞬间,整个澳大利亚都傻了眼,一种前所未有的耻辱感蔓延开去。

本来在英国对德再次宣战的1939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依旧像一战一样,里面组织军队向德国开火,也往欧洲派遣了大量的军队,虽然当时丘吉尔满口承诺一定会保护好澳大利亚援助军,但是由于战火的冷酷,英国人自顾不暇哪还顾得上澳大利亚军队。加上日本在太平洋势力的不断增加,炮火打到了澳洲领土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向丘吉尔发出求助信号,要求召回救援军以求自卫,结果遭到了拒绝。

二战前期被澳大利亚看作“军事壁垒”的泱泱大国,转眼就在1942年2月15号宣布投降,在被送往战俘营的英国士兵中,就有2000名澳大利亚士兵。所以

在澳大利亚人民的眼中,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是军事挫败,英国的实力衰败,更关于双方的信义问题。当时澳大利亚总理向丘吉尔发去电报,谴责英国不兑现保护澳军的承诺,声称这是“不可原谅的背叛”。

这种愤懑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了二战之后,随着而来的就是“英国子民”身份认同的崩溃,加上这个时期澳大利亚移民政策从原来的“白澳”政策转变成了多元移民接受,就意味着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居民成分,英国血统的人口占比逐渐下降。大量的北欧、南欧甚至于美国人移居到此,形成一个民族大熔炉。那么本来就淡化的“英国子民”认同感随着人口组成的变化变得更加遥远。

值得注意的时,这个时期英国战败,重心从全球转移到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撤回了南太平洋的军事势力,英国已经没有心思再管澳大利亚大陆上的一切事物。所以说双方的逐渐淡漠不只是澳大利亚单方面的排斥,还有英国出于利益考量后的刻意疏远。这成了两者之间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双方关系渐行渐远。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小结:新世纪下的各自安好

曾经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它的殖民地有英国军队的军事庇护,也是互相间贸易合作伙伴。随着日不落帝国光辉走向衰微,澳大利亚对它的感情也就走向了崩溃的边缘。澳大利亚的军事庇护来源转移到了美国身上,而贸易的对象也开始转向亚洲。

1955年,英国在选择要“世界”还是要欧洲问题上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刚开始出于海外市场的考虑,他缺席了六大西欧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的会议。但是随着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英国突然意识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不管是对经济还是政治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一旦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意味着其中的关税壁垒把非经济体成员阻挡在外,这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冲击是最直接的,甚至于这个选择对澳大利亚的冲击比二战的“不保护”更加戳心。

对于澳大利亚人们来说,这种贸易壁垒等同于二次背叛,澳大利亚从身份和内心中都极度排斥曾经的“英国子民”身份认同。但是采取这种隔离手段的不止澳洲单面,英国颁布的《1968年移民法案》更是直接把澳大利亚划分到外国人的范畴,甚至于1972年宣布澳大利亚为“非我族人”

,这是受委屈方还未发话,就被对方倒打一耙。想当年,澳大利亚为了维护英国人在大陆上的利益,保持的单一的民族结构和正统的英国血统,用“白澳政策”来阻止非英国本土人士的移民,但是现在对方却翻脸不认人地将自己“弃之如敝屣”,这是何等屈辱之事。

澳大利亚自我“身份认同”历程,实际与英国海外势力盛衰挂钩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恩恩怨怨已经变成过眼云烟,英国有自己的衰亡过程,自然就有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那么澳大利亚认清楚这场事实后,也就坦然接受了,因为澳方也有自主的权利选择合作对象,也有新的“自我身份认同”。

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自信地站在历史舞台面前宣称:他们不再是英国的子民,也不再依赖英国军队的庇护,也不再以维多利亚女王为国家元首,更不可能维护英国在澳的利益而继续施行陈旧的“白澳政策”。新时代的澳大利亚就是一个多元民族共生的民族,有自己的国家政权,政府机关,也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归属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