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常態化”,尋找確定堅持確信

鄒晨瑩

4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近段時間以來,連續多次重要會議強調的“常態化”,標誌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需要高度重視“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日常生產生活逐步找回往常的運轉節奏。我們理解,中央反覆強調的“常態化”,意味著既要充分認識到疫情輸入和反彈風險的長期存在,始終把做好疫情防控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要適當調整高度緊張情緒,專責部門和專業機構做好防控工作、廣大社區保持防控狀態的同時,社會大眾高度緊繃的弦可以稍微鬆一鬆。心存戒備,卻無需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保持警覺,也不必一驚一乍、過度擔憂;嚴抓防控,但也不能防控“擴大化”,以致貽誤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時機,讓疫情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

“平戰結合”是疫情防控過程中的“高頻詞”,也可用來形容今後一段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工作狀態。首先,考驗的是“平時”的底子,意味著日常狀態下的穩定高效運轉;同時,能夠應對突發應急事件和重大疫情的“戰時”,迅速調動兵力、排兵佈陣,或防禦或出擊,力求決戰決勝。換言之,日常的工作準備越充分,到了“戰時”就能做到遊刃有餘。

疫情防控方面,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今天的“向好”局面。從早期發現有症狀患者,到集中隔離、檢測診斷、疾控介入、流調追蹤……速度極快,銜接完善,加上白衣戰士具備豐富的專業救治經驗,社區村落、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等“防線”不斷築牢。可以說,這套經受住考驗並不斷優化的防控體系,在今後的疫情防控中仍能持續發揮作用。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經驗,應能毫無扞格地轉化成常態化、長效化的機制,成為確定性的做法。這就是三湘兒女積極應對未來風險挑戰的底氣。

疫情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但我們不能坐視停擺、坐等復甦。越是有不確定性,我們越是要尋找“確定”、堅持“確信”。湖南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確定的;用充足精準的政策供給來“活血”紓困,用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來釋放活力,用不斷吸引好項目來擴大有效投資,這些穩經濟的方法論,也是確定的。更何況,我們手中還有工程機械和智能製造這樣的“王牌”。把這些確定了的戰略機遇抓實、抓細,就不會被風浪擊垮,也不會為變數所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