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刊」霍林郭勒市:載生態之美 向幸福出發

「兩會·特刊」霍林郭勒市:載生態之美 向幸福出發

「兩會·特刊」霍林郭勒市:載生態之美 向幸福出發

霍林郭勒市

載生態之美 向幸福出發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經歷了疫情的考驗,霍林郭勒奏響了春之序曲。站在春風裡回望,過去一年,霍林郭勒市鼓點激昂、步履不停,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正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推進,前行之處,幸福滿溢。

“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過去45年,該市每年沙塵天氣平均為15.3天,近三年來下降到5.1天。”“2019年上半年,該市空氣質量排名全區各旗縣市區第36位。”“2019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達到93.3%。”……可以抬頭看的藍天、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氣、可以駐足賞的城市景觀是這座城市所有人共同的幸福感,也是霍林郭勒市打造幸福之城的底氣所在。

關鍵詞 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說到底是轉型發展。告別傳統發展模式,攥穩“轉型升級”這把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轉向高精尖、少冒煙、高附加值項目,提升產業鏈水平,做大“綠”文章。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傳統產業“變綠”

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的雙零箔,投產後每噸附加值8000元以上;已經開工建設的鋁銀漿項目,每噸附加值2萬元左右;年產2.5萬噸的球形鋁粉項目,每噸附加值1萬元左右......近年來,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霍林郭勒人正在致力於“非煤”產業發展,嚴把產業政策關、資源消耗關、環境保護關,推動主導產業由“黑”變“綠”。2019年,該市鋁後加工產能達到155萬噸、運行率達到72.1%。附加值1000元以上的產能佔比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50.2%,煤炭產業對經濟貢獻較去年下降2%、降至23.3%,鋁及鋁加工產業對經濟貢獻較上年上升1.5%、升至36.6%,產業發展從煤電鋁“一枝獨秀”變為多鏈條“春色滿園”。

生態經濟“添綠”

2019年,隨著嘉晟電解鋁固廢處理、恆生鋁灰高附加值應用、銘浩石膏板等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項目相繼建成,霍林郭勒市工業固廢回收綜合利用的“先手棋”已經落子,“變廢為寶、吃幹榨盡”讓我市有了好中選優、補鏈強鏈、綠色崛起的底氣。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規上工業總產值468.39億元、增長31.4%。與此同時,我市積極佈局文化旅遊會展、現代物流等全產業鏈,舉辦了冰雪節、國際半程馬拉松、2019中國鋁工業高質量發展峰會等品牌活動,旅遊人數、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96.1萬人次、10.3億元;

關鍵詞 綠色變革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方式、發展目標的全方位變化。”必須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改革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保駕護航。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綠色改造為引領

“這兩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路上灰少了,山上綠多了,村裡變美了。”霍林郭勒市河日木特村村民何建說到,“以前那些排土場,遠遠看去光禿禿一片,風一刮,全是土。所以,實施礦山復墾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老百姓造福。”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該市累計投入5.2億元,修復治理礦山排土場20554畝,治理面積是過去40年的一半以上。累計投資2.7億元建成了3處大型封閉儲煤倉和8000餘米擋風抑塵牆,投資10億元啟動了煤炭企業集中倉儲建設項目,拆除主城區267臺燃煤小鍋爐,改造棚戶區8000餘戶,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99%。投資2.6億元完成6臺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4臺建成機組全部改造完畢;投資1.77億元開展48項電解鋁無組織排放技能改造,已完成38項;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工程減排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2019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群眾滿意為標尺

“讓老百姓坐擁‘金山銀山’,享受‘綠水青山’。”這是霍林郭勒市市委書記張鴻福在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向全市作出的承諾。近年來,該市通過引導礦山企業種植大果沙棘、枸杞等經濟作物,建設園林式景觀,配套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和旅遊業,在全面建成綠色礦山的基礎上,逐步建成有經濟效益的“花園式”礦山。2018年至2019年,全市平均植被覆蓋度從69%上升至80%,高覆蓋度佔比由62%上升至76%,低、劣覆蓋度佔比已經“清零”,生態環境改善成效明顯。

關鍵詞 綠色生活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好生態是民生也是民意。

近年來,霍林郭勒市以建設“推開窗是森林、走出門是花園、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態城市為抓手,開展花園式單位、花園式學校、花園式工廠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層次分明、錯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色動脈”,近三年全市新增綠化面積2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6.9%、綠地率3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實實在在地提高了霍林郭勒人的幸福指數。

綠文化改變著生活品質。

“以前冬天我們村部都是集中買煤,然後僱人工燒,今年,通過咱們的光伏取暖項目,我們有了電鍋爐,再也不用燒煤了,既方便又環保。”霍林郭勒市查格達村黨支部書記劉暢介紹,2019年,該市實施光伏取暖項目,為達來胡碩蘇木查格達村、河日木特村村部各新建50千瓦光伏電站一座、電熱供暖系統一套,解決了兩個村村部的冬季供熱問題,讓光伏產業走進尋常百姓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需求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那些曾經讓人們感到陌生的詞彙正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品質,讓人們的生活不僅富起來、還要“綠”起來。

如今的霍林郭勒,幸福觸手可及,它在綠色發展之下崛起,在城市轉型升級裡穿梭,在綠水青山中流淌,在春意萌動中散發……幸福又是潤物細無聲的,它不僅代表著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還有優質的教育、便利的就醫、完善的機制、豐富的文化……

翻開霍林郭勒市這一年的“民生賬本”,會發現該市市委、政府把握了民生脈動,將民生訴求放在重要地位,通過實施十件利民實事織就了一張密密實實的民生“幸福網”,從街角公園,到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感受真切的實事,無不展現著民生之利。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吹響街鄉的“哨子”。

2019年4月,霍林郭勒市積極探索建立“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2019年9月,將其納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範疇,進一步解決老百姓遇到問題該向誰說,該誰受理的問題,讓城市更有溫度,也讓市民的生活更有質感。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份,霍林郭勒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受理群眾有效訴求總辦件672件,響應672件。解決667件,滿意667件,滿意率 99.25%。

改變辦事兒的“路子”。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突破口撬動各領域改革,截至目前,全面梳理企業和群眾辦事事項639項,公佈“最多跑一次”事項591項,“就近跑一次”事項19項,“跑零次”事項536項,對447個承諾件的辦事流程、辦事時限進行優化再造,流程優化率58.3%,時限壓縮61.8%。“最多跑一次”覆蓋率達到93%,群眾滿意率達93.6%。曾經以為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變成了企業和百姓的獲得感,讓在這裡安家置業的人們品味出一種新的幸福。

提升城市的“氣質”。

2019年以來,霍林郭勒市把提升城市品質貫穿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其中,開展“禮讓斑馬線”活動,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加大對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共處罰不禮讓行為1200餘起,斑馬線禮讓率提高至85%以上;開展文明養犬工作,完成養犬信息平臺和流浪犬收容所建設,累計發放犬牌、犬證500份,捕捉處置流浪犬30只;開展市花評選活動,2020年4月2日,市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聽取審議了霍林郭勒市政府《關於提請審議霍林郭勒市市花的議案 》,作出決定將“芍藥花”定為霍林郭勒市“市花”,併發布公告。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為民生之首、發展之本,教育承載著每個家庭對於美好生活的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和期許。2019年以來,霍林郭勒市學前教育普惠式發展,審批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2所,將普惠率提高到57.45%。義務教育均衡式發展,義務教育學生就近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教育提質式發展,實施第一中學自治區示範性高中建設、第三中學標準化普通高中建設、蒙古族學校民族教育示範校建設。2019年高考一本上線167人,一本率18.96%;本科上線485人,本科率為55.05%。

增強醫療保障能力。

去年年末,霍林郭勒市查格達村的村民李輝在市人民醫院完成了關節置換手術,他說:“沒想到不出霍林河就能讓大醫院的專家做手術,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近年來,該市持續推進“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19年,新增合作醫院5家,開展三、四級帶教手術159例,疑難病例討論81例,遠程會診60例,惠及群眾4000餘人次,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500餘萬元。同時,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34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家庭醫生簽約人數4.89萬餘人,簽約率46.91%,其中重點人群簽約率83.16%,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率達到100%。制定公立醫院控費臺賬,科學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2019年共讓利患者925.38萬元。

滋養群眾文化生活。

2019年,該市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拓寬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館功能,博物館全年累計接待團體289個,參觀群眾達51700人次。圖書館新館開放,累計接待讀者突破6萬人次。同時,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全年舉辦大型文藝演出30場次,組織文化惠民演出、廣場文化周展演等115場次,指導街道社區開展文化活動65場次。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現在日子好了,孫子上學不用操心,家人生病有醫聯體,兒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我們老年人的生活也豐富多彩,霍林河越來越像樣了!”家住霍林郭勒市豪林國際小區的王鳳梅老人發出這樣的感嘆。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民生圖景溫暖著百姓的心坎,形式雖然多樣,核心始終如一:霍林郭勒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抓好民生工作,持續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無疑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幸福”。2019年霍林郭勒市榮登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18名,位列自治區內進入百強縣級城市第一名,成為東北地區唯一進入縣級市小康指數前50名的城市。

冬去春來,霍林郭勒正滿載生態之美,向幸福出發!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來源:摘編自《通遼日報》4月11日7版

「两会·特刊」霍林郭勒市:载生态之美 向幸福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