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劃分的?

春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時期。春秋戰國是歷史時期而不是朝代,朝代一般是對一個統一的(至少是名義上)政權的稱呼,例如夏、商、周、秦、漢等;而歷史時期則是對某一階段歷史的概括性稱呼,比如春秋戰國、三國、東晉十六國、五代十國等。

從時間上看,春秋戰國約等於東周,可並不能說相等,這個後邊再說。春秋戰國實際上是兩個歷史時期,前者為春秋,後者為戰國。一般認為春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與東周一同開始,而戰國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春秋戰國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劃分的?

那麼“春秋”“戰國”這種叫法是怎麼來的呢?一般這種時期的叫法不同於朝代,時期是後人命名的,而朝代叫法同於當時的國號,當時的人們也會那樣稱呼。

先說說“春秋”。春秋的說法來自於一部著名的史書《春秋》。魯國史官按一年四季記錄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故而定名為《春秋》,後經孔子修訂,稱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載的是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間各國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後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而為了敘事方便,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作為“春秋”的開始。

春秋戰國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劃分的?

再來說“戰國”。其實“戰國”這個詞在戰國當時直至西漢初年一直有使用,比如《尉繚子·兵教下篇》有“今戰國相攻,大伐有德”,《史記·匈奴列傳》中有“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甚至《戰國策·燕策·一》中蘇代曾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這其中“戰國”一詞的指的是當時戰力強大的國家。而真正把“戰國”作為一個時期的名稱,則是在《戰國策》成書以後。

還有一個問題是春秋和戰國之間是怎麼劃分的呢?在這個問題上一直以來並沒有統一的說法,主流觀點主要有3種:

(1)春秋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而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這種說法主要源自於《史記》,《史記·六國年表》中記載“餘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訖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諸所聞興壞之端。”後世便以周元王元年作為戰國的開端。

春秋戰國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劃分的?

(2)以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為分界線,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也即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從此周禮崩壞,群雄競逐。而歷史上另一部著名的史書《資治通鑑》就是從這一年,“三家分晉”的事件開始記起。

(3)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做了個折中,公元前453年(周貞定王十六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智氏,此時晉國已經名存實亡,三分之局以定,七國爭雄局面初步形成,應當以此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

其實除了這3種說法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觀點,只是不太出名罷了。比如黃式三的《周季編略》等以公元前468年(周貞定王元年)為戰國起始,值得一提的是《左傳》的記載剛好到這一年終止。再比如呂祖謙的《大事記》則以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為戰國開端。

春秋戰國的叫法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劃分的?

​諸位讀者對春秋戰國的分界有什麼看法呢?

還有一個問題,文章開始說春秋戰國不等於東周,因為東周亡於公元前256年,而公認戰國結束於公元前221年,相差35年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