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省錢和會花錢的人,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區別,他們的人生格局也迥然不同。

01

小宇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女兒的背影,說把女兒送回廣西老家上幼兒園了,很失落。

可當有朋友留言問她,為什麼出生都沒送現在反倒送回去了?

她的語氣馬上活躍了起來:因為剛出生的時候留在我身邊有母乳吃啊,省一大筆奶粉錢!

現在奶奶帶回去上幼兒園,託費連北京的零頭都算不上!

這就是小宇,算盤永遠打得噼啪響,每個人都繞不過的開銷,她全都能省下來!

她是我們小圈子裡最能省錢的十大人物,沒有之一,因為她以一頂十。

小宇是我來北京認識的第一個同事,她為人樸實熱情,很好相處,卻沒什麼朋友。

原因很簡單,她的愛好太特別:省錢!

省錢的人從不買單,不買單的人總是缺朋友。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她省錢,能不花的錢一定不花,必須花的錢就一分錢掰成十瓣來花。

早午餐在公司吃,一定不超過補貼標準;

下班一定回家做飯,除非有人請客;

買衣服一定要趁打折季,高於五折一定不下手;

裙子永遠穿著幾年前的款式;

一對純銀耳釘,鑽飾已經掉得七七八八,還捨不得扔;

需要花錢的聚餐絕不參加;

絕不在沒用的地方浪費錢財,比如旅行,比如買花,比如去電影院。

她家的固定開銷,幾乎只有房租和食材。

紙抽、紙杯什麼的,都從公司拿,她做行政工作,正好提供方便。

就連洗髮水、沐浴液之類,她也能在幫公司採購禮物時,嚮導購討到一大兜子試用裝,夠用一年。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有一年她過生日,我們幾個同事湊錢給她買了一束鮮花,她說,“還不如送點有用的東西呢,我還能省點錢。”

小宇就是這樣一個把省錢掛在嘴上並身體力行的姑娘。

問她存錢要幹嘛,她說買房。

然而房價飛漲,她遲遲沒下手。

三環的房價從一萬多漲到四萬多時,她才在河北全款買了一套期房。

是的,河北!

那些錢明明夠付北京房子的首付啊!可她說,

誰不想在北京買啊!可是貸款一百萬,利息就要八十萬,多虧啊,我買在河北省了80萬利息!

現在,女兒送回老家,小宇兩口子仍然租住在一套老房子裡,和房東一家一起生活。

其實他們的收入並不低,足夠讓孩子在北京受到不錯的教育,並且維持體面的生活。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在很多人眼裡,他們的生活方式都太過苦逼,小宇卻不以為意。

小宇儉省並快樂著,這是她鍾愛的生活方式,誰都無權質疑或者指責。

然而省錢和會花錢,生活方式真的是天差地別。

省錢的人,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刻板固定的生活模式,唯一的快樂來源就是銀行卡餘額一點一滴的增加。

而會花錢的人,不會在用金錢換取快樂、換取高品質的生活、換取有趣的體驗時有絲毫猶豫,他們的快樂是多方位、多形式的,生活過得繽紛多彩。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02

省錢和會花錢的人,不僅僅是生活方式的區別,他們的人生格局也迥然不同。

做生意的人都很善於省錢,節約成本嘛。

然而那些把生意做大了的人,從來都不是因為善於省錢,而是因為會花錢。

提起張勇這個名字,也許很多人會不知道他是誰,然而說到海底撈,就無人不知了。

張勇就是海底撈的創始人。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幾年前第一次去吃海底撈時,簡直被海底撈的土豪氣質給嚇到。

排隊的人太多,我們排了兩個多小時都還沒等到位置,於是在這兩個小時裡,吃了無數盤蝦片,喝了好多杯涼茶,我還抽空做了個指甲。

位置沒等到,我們已經吃飽,就打著蝦片嗝回家了。

一路上愧疚不已,怕把海底撈給吃倒了。

然而幾年來海底撈發展得如日中天,分店越來越多,版圖越來越大。成為了餐飲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典範。

在《海底撈你學不會》裡有這樣一段內容:

張勇到店巡視,嚐了一口免費贈送的西瓜,覺得不甜,於是找來採購經理問怎麼回事。


採購經理說,“這個西瓜4毛錢一斤,比較甜的那個5毛,反正是免費贈送的,為了節約成本,就買了4毛錢的。”


張勇義正言辭地說,“你4毛錢都花了,還省這1毛錢幹嘛!要送就送好的,不許省!”

因為他的一句話,顧客永遠能在海底撈吃到最好吃的水果。

張勇不僅對顧客大方,在員工身上也從不省錢。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住宿、培訓、還有給父母的各種福利,海底撈的服務員比很多白領的待遇都好。

服務員心滿意足,所以總能給顧客最真誠的笑容。

於是,在火鍋店漸次倒閉的狂潮中,海底撈不僅屹立不倒,還快速擴張,現在已經在全國有上百家分店。

海底撈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張勇的會花錢理念。

技校畢業的張勇,因為海底撈的成功,成為國內知名企業家。

其個人財富,也早已名列胡潤財富排行榜前列。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同樣是開火鍋店,我家的一位親戚(我叫他叔叔)總是能成功地把店開倒。

叔叔不安於上班,又善做火鍋底料,所以創了幾次業,都是開火鍋店。

每次店面剛開張時,都是賓客滿堂絡繹不絕,叔叔志得意滿。

然而那張臉,很快就會變得頹喪,因為要不了多久,消費者就會呈線性減少,再後來門可羅雀,直至關張。

火鍋店最初能夠火爆,是因為叔叔調的底料香而不膩麻而不辣,十分帶勁。

可食材實在太差,大家也就漸漸不來了。

為節約成本,叔叔選用的食材都非常劣質。

牛羊肉下鍋就成渣;丸子裡一股濃濃的添加劑味道,吃起來味同嚼蠟;葉菜總是不新鮮。

成本是降低了,顧客卻全都被嚇跑了。

叔叔屢敗屢戰,再戰不改,因此屢戰屢敗。

後來他的處境就很尷尬了。

屢次開店不僅賠光了家底,還欠了銀行幾百萬貸款,而自己又年歲漸老,沒有還款能力,整天被銀行職員追得東躲西藏。

省錢和會花錢,說到底更是人生觀、價值觀上的迥異,它最終會拉開人格局的高下。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省錢的人,太在意眼前的利益。

用一點小聰明把該花的錢都省下來,把本該進別人口袋的錢都摟進自己的兜,看上去只賺不虧,卻為後面的人生埋下種種隱患。

於是人生越往後走,格局越小。

會花錢的人,著眼的是未來的發展。

花今天的錢,鋪明天的路。

這種聰明看上去傻傻的,卻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於是錢越花越多,路越走越寬,人生也越來越開闊。

03

一個人省錢還是會花錢,不僅僅會影響自己的格局,還會對孩子造成截然不同的影響。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玲子和三妹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

小時,玲子家貧,三妹家境還不錯,可外表看起來卻完全相反。

三妹總穿著姐姐淘汰下來的衣服,從小沒買過幾次新衣服,他們家生活也很儉省。

她很羨慕玲子過年有新衣服穿,時鮮水果上市時能嘗一兩次,學校收費時能按時交上。

每次學校要求繳費,三妹都是最後一個。

收到通知繳費通知,媽媽都會罵罵咧咧,說學校黑心,才交過錢又收;

說養孩子太貴,養你們不知道能幹嘛。

罵完了也不會給錢,等老師三催四催才不情願地把錢掏出來。

而玲子的父母,從不在孩子身上省錢。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有時他們為了讓孩子及時交上學費,玲子好幾次的學費都是父親找朋友借的。

從小,玲子就比三妹快樂很多。

上一次回去,和媽媽在市場買菜時碰到三妹,她的孩子正在賣醜橘的攤前嚎哭,她生氣地說“不都是橘子嗎,幹嘛非買這麼貴的。”

孩子一邊哭一邊說吃過別人家的,這個好吃。

為了解圍,我幫她的孩子買了幾顆醜橘,接著我們聊了聊近況。

三妹憤憤地說了很多她媽媽的壞話,摳門,她買房不肯掏錢;偏心,給哥哥就買房了;暴躁,和兒媳婦整天打架。

提起玲子,三妹不無羨慕,說人家有錢,平時想吃啥買啥,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上個月還剛從海南旅遊回來。

看她酸溜溜的表情,我心裡很是痛了一下,以為她過的不好。

分開之後,媽媽才告訴我,其實三妹很厲害,老公是公務員,她自己開著一家小店賣精品服裝,生意紅火。

三妹的媽媽愛省錢,生活中錢為大,其它次之。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三妹雖說從小深受其苦,卻還是繼承了媽媽儉省的理念,把生活過得狹窄侷促。

而玲子的父母,那時並不懂什麼“女孩要富養”的大道理,他們只是本能地想給孩子好的,不願意在孩子身上省錢。這樣長大的玲子,自然懂得富養自己,也富養孩子。

省錢的家長總是在小處摳摳索索,孩子長期慾求不滿,就會變得自卑。

覺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物質享受,配不上光亮的人生。

如若這種自卑一代代傳下去,便是一窮窮n代。

而會花錢的家長,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

孩子的需求總能得到滿足,就會變得自信,便會習慣於追求那些踮起腳尖才能夠到的東西,變得積極、努力。

省錢和會花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而積極又努力的人,總是能得到命運的垂青。

家長省錢,孩子的人生也會日漸晦暗狹隘。

家長會花錢,孩子的人生會變得寬闊多彩。

的確,在很長的歷史時間裡,資源不足,物質匱乏,會省錢的人往往就是會花錢的人,他們善於用有限的金錢,辦更多的事,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然而時至今日,物質豐裕,錢幣貶值,競爭激烈。

善於省錢不再是優勢,而是短板。

最終決定一個人經濟走向的,往往是他會不會花錢。

會省錢和會花錢,已經變成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那些會花錢的人,通常不會把眼光和心思放在省錢這樣的事情上。他們著眼未來,花掉今天的錢,換取自身的成長和未來的可能性。

於是他們的錢越花越多,眼界越來越寬,人生越來越廣。

作者簡介:呂多米,不甘平凡的美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