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口袋公園 過街天橋 夜景亮化……今年濱州城市品質將實現大提升

濱州日報訊 4月10日,記者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將牢固樹立“為人民管理城市”的發展理念,聚焦城市品質提升,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智慧停車場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進一步推進“城市園林園藝化、深度保潔標準化、城鄉一體長效化、亮化管理智能化、城管執法規範化”五化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精緻化、生態化、智慧化水平,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對美好城市生活環境的新期盼,助力“富強濱州”建設。

垃圾分类 口袋公园 过街天桥 夜景亮化……今年滨州城市品质将实现大提升

聚焦社會熱點、難點,抓好四大民生工程

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讓市民生活更加環保。制訂出臺濱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年內將在濱城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其他縣(市、區)至少建設 1 個分類示範片區。加快完善垃圾處置終端,在原生活垃圾填埋場內建設大件垃圾分揀中心和有害垃圾存貯中心;加快餐廚垃圾終端處理場所建設,完善現有垃圾中轉站中轉能力;規範建築垃圾消納場管理,各縣(市、區)將啟動 1 座建築垃圾消納場建設,實現市城區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全面推廣道路深度保潔,讓市民生活環境更加潔淨。全面推廣“以克論淨”深度保潔新模式,市主城區主次幹道要達到60%以上,各縣(市、區)要按照省廳要求城區40%以上的主次幹道要實現深度保潔。同時主城區主次幹道,道路保潔機械化作業要保持100%;縣城區主次幹道,道路保潔機械化作業要保持在80%以上。

積極推進公廁建設,讓市民生活更加文明。5月底前在市主城區建設完成環保公廁及帶有公廁功能的環衛設施26座,各縣市區也將建設便民公廁,切實解決市民出行如廁難問題。

高效推進過街天橋建設,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在渤海十一路(萬達廣場)、黃河二路(濱醫附院南門)和黃河五路(濱城區第三中學門口)3處建設人行過街天橋,緩解交通壓力,真正解決市民出行難問題。

垃圾分类 口袋公园 过街天桥 夜景亮化……今年滨州城市品质将实现大提升

聚焦城市品質提升,實施六大提升工程

實施園林綠化提檔升級工程。啟動建設北新開河溼地公園、中醫藥主題公園、植物園三期、新立河四期工程,完成渤海五路、黃河八路、黃河五路沿線等36個口袋公園及黃河二路、黃河十二路、渤海十一路、南外環等城市主幹道園林綠化提升工程,對主城區長勢不良的行道樹及林下裸露地進行更換和改造。結合黃河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大力實施南海溼地園林綠化、行道樹更換和綠道建設工程;圍繞新立河兩岸、北外環區域建設綠道約34.3公里,各縣市區分別建設綠道長度不得低於10公里;實現全市新增城市綠地65萬平方米以上目標,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公園之城。

實施城市夜景亮化提升工程。積極推進《濱州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25年)》修編,對市主城區9條主次道路路燈設施進行集中改造,各縣(市、區)要完成城區 30%以上背街小巷功能性照明建設改造。在市城區重點部位設置40組景觀小品亮化,完成新立河景區兩岸2.4公里亮化設施提升改造,做好中海天地橋及景區周邊亮化升級改造和春節亮化工作,真正做到用燈光展示濱州的特色風貌。對市級城市照明智能監控平臺進行升級擴容,各縣市區的城市照明監控系統要逐步納入市級平臺。

實施三大攻堅持續提升工程。持續開展城市建築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各縣(市、區)將按照“一街一景”標準,對城市主次幹道兩側、出入口周圍建築外立面進行規範提升,清除亂扯亂掛、亂貼亂畫,年內打造 1-2 條建築外立面整治示範路;加快推進戶外廣告整治力度,儘快完成臺賬內剩餘戶外廣告、標識牌的整治任務,確保戶外廣告兩年專項整治工作完美收官。持續開展架空線路整治工程,充分發揮牽頭部門的作用,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的聯繫溝通,按照“入地、入管、貼牆、捆紮”的原則齊心協力推進治理進程,全面規範淨化城市空間。全面完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惠民、陽信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要確保年內投入使用。

實施城管智慧化水平提升工程。對數字城管系統軟硬件進行全面升級,加快推進市級綜合執法平臺建設,構建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考核“五位一體”智慧城管體系。積極推進各縣(市、區)城市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市、縣(區)互聯互通;開發“惠眼濱州”微信公眾號,拓寬群眾參與城市管理渠道,形成執法合力;同時加快“三級平臺、五級處置”項目建設,以濱城區彭李街道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為試點,推廣彭李街道數字化城管指揮中心“智慧城管365”做法,在鄉、鎮、街道辦事處建立數字化城管服務平臺,將“智慧濱州e平臺”延伸到街道、社區、小區(村居),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蓋、無縫隙、制度化、精細化”。啟動智慧停車場建設項目,實現停車資源高效利用,解決市民出行停車難的問題。

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鞏固提升工程。採用市場化方式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暗訪,不斷加大督導力度,以縣區(市、區)為單位積極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非正規垃圾點整治確保農村環衛基礎設施配備率達100%,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得到改觀。

實施城市秩序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各縣(市、區)將定期開展以“十亂”(亂貼亂畫、亂潑亂倒、亂拉、亂掛、亂搭亂建、亂停亂放)整治為重點的市容環境治理行動,不斷加強共享單車監管,加大渣土運輸車輛智慧化管理力度,持續鞏固城市建成區露天燒烤整治成果,全面禁止露天燒烤,燒烤市場內全面推行無煙爐具,實現達標排放。按照“清理存量、嚴控增量”的原則,堅決遏制新增違建,加大存量違建治理處罰力度,集中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啟動開展城市無違建鎮(街、鄉)、城市無違建小區創建活動,逐步建立違建治理長效管控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