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強者變為弱者,去合群就好啦

1.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回答:為了合群,你都做過什麼?

網友“大青衣”說:

“為了成為家長心中完美小孩的形象,幾乎忍了所有我討厭的人和事。”

網友“李鑫”說:

“欺負,侮辱,漠視那些我同情的人。”

網友“恍惚莫子”說:

“死命的笑,後來才知道渾身散發著虛偽的氣氛。”

一個人為了合群,戴上虛偽的面具,憋壞了自己,傷害了別人。


一個強者變為弱者,去合群就好啦


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裡的女主角,為了儘快融入到新公司同事裡,做了許多努力。

同事做錯事,沒人站出來認錯,她站出來,替同事背黑鍋;

為了融入新集體,不吃自己準備好的便當,轉頭與同事一起吃飯;

同事說的笑話,自己聽不懂,卻假裝自己瞭解其中內涵,臉上掛滿尷尬的笑容;

但同事們並不買女主角的“單”,背地裡說她是“我們的專用繼承人”。

好心被他人利用,自己努力合群的樣子被看成是刻意討好,於是我們成了別人眼中嘲笑的對象。

我們生活周圍,乃至自己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費盡心思去融入一個不合適的圈子。

丟掉真實的自己,努力的合群,都頭來成為了一個小丑。

2

我的一個好朋友本身不擅長於交際,但為了拓展自己在大學裡的人脈,她在大一時就參加了學生會。

為了處理好與學姐學長以及部員之間的關係,別人請她幫忙的事,她很少拒絕。

有一次會里組織活動,需要做策劃PPT,本來是她與其他幾個部員共同完成的任務,但另外幾個部員卻以各種理由說沒有時間做,好朋友二話不說,整個任務獨攬。

因為第二天就要上交PPT,她連夜找素材,整理策劃,直到凌晨4點多,才爬上床睡覺。

我問她為什麼不和學姐學長反映,她說:

“別了,以後還要一起做事的,關係不能太僵。”

每次組織的聚會,帶著未完成作業的焦灼感,她在餐桌上假裝展現出與他人相處融洽的笑臉。

她害怕一次不參加聚會,會被人扣上“矯情”的帽子。

一方面她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人際關係上,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學習成績有滑落,所以常常熬夜學習。

最終,她的身體因為吃不消這樣不規律的生活,患了卵巢炎,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治療的期間,除了舍友經常來看望她以外,那些在學生會里的同學卻很少來看她,其中包括她經常幫助的同學。

經過了這麼一遭,她知道了人情冷暖。

不合適自己的圈子,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得到一段真摯的情誼。

而在合適的圈子裡,你會很輕鬆地收穫一段情誼,從不需要你費力討好。


一個強者變為弱者,去合群就好啦


3

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曾做過一個名為《我想和你做朋友》動畫短片。

短片裡的泥人為了交到朋友,在街上尋找著目標。

它看到了一隻大象在路邊嗅著花朵,便上前和大象交流,卻遭到了大象的拒絕。

它看到大象有著長鼻子,於是便把自己的鼻子拉長,學著大象嗅著花朵,卻什麼香味也聞不到。

它看到有兩隻小鳥在吃蟲子,它走上前去,兩隻小鳥遞給它蟲子,它拿起來便吃,最後鼻子過了敏。

它看到路邊有一隻動物走路姿勢很特別,為了模仿,便把自己的腿掰折。

小泥人為了交到朋友,“改造”自己的身體,吃不合適的食物,但內心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

最後它看到天台上站著與自己模樣相似的泥人,它伸出自己的手,同時它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短片趣味簡單,但我們卻有不少人在上演著裡面的劇情。

不吃辣,為了合眾人口味,逞能說自己可以吃辣。

為了找話題聊天,花大量時間去了解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東西,放棄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玩著大家喜歡,自己不喜歡的遊戲。

網上有一段話: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不要問別人好不好看,你努力合群的樣子,並不漂亮,你的生活不會別人的話變好。

我們努力的強顏歡笑,最終丟失的只能是真正的自己。


一個強者變為弱者,去合群就好啦


4

我剛上大學時,為了與舍友處好關係,過著自己不喜歡,舍友習慣的作息生活。

不得不改掉早起的習慣;

放棄下午沒課時泡圖書館的美好時光;

原本複習計劃被打亂;

在自己與舍友之間,我左右為難,日子過得很煎熬。

在與舍友相處久了以後,其中一位舍友看出了我的為難,和我說其實我不用勉強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我很感謝我的舍友,尊重了我的選擇。

在說開了以後,我把更多的課外時間放在了閱讀上和寫作上。

很慶幸,我在寫作這條道路上結交了不少朋友。

合群,大多時候意味著勉強自己,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在《烏合之眾》有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一個強者變為弱者,去合群就好啦

長時間的合群,我們會被漸漸同化,丟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丟掉自己的特性。

在不合適自己圈子裡結交的朋友,反而是最脆弱和最易被破壞的

與自己有共同的目標,相同三觀的人,總有一天會與你不期而遇。

這樣收穫的感情,比任何的勉強來得實在,也更加牢固。

不合群,不意味著自己是“異類”,只能說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