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紀念館

歷時9年改擴建工程的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新館,已於9月17日隆重開放了,有喜歡書畫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徐悲鴻紀念館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新館坐落於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可以憑身份證在入口處免費領票參觀。

徐悲鴻紀念館

博物館1層到3層是固定展區,集中展示徐悲鴻的生平資料、照片,以及各個時期的畫作、書法、素描。4層為臨時展廳,目前正在展出“大師眼中的大師—徐悲鴻與齊白石”,在這裡可以看到兩位畫壇巨匠一起合作完成的作品。

徐悲鴻紀念館

進入1樓大廳,第一件展品就是徐悲鴻紀念館的鎮館之寶—《八十七神仙卷》(複製品),相傳此畫為唐代“吳道子”所作,整幅畫場面恢宏,氣韻生動,代表了唐代白描技法的最高水平。

徐悲鴻紀念館

《八十七神仙卷》對面就是徐悲鴻原來的故居—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復原場景,“悲鴻故居”為周恩來親自題寫。

徐悲鴻紀念館

室內陳列皆為徐悲鴻生前所用原物,牆上掛著他寫的魯迅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不過這幅書法的真跡在3樓展廳。

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所用畫筆,據導遊說,從左到右第3個是徐悲鴻故意把筆尖剪去,好方便畫馬的鬃毛,第5枝則是動物毛做的。

徐悲鴻紀念館

《愚公移山》是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出自《列子·湯問》的一則寓言故事,表現了人民頑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徐悲鴻紀念館

《田橫五百士》創作於抗戰期間,表現的是田橫與五百人依依惜別的場景。畫面中右側穿紅衣的田橫表情肅穆,慷慨悲壯。左側雙手握劍勇士,臂膀青筋暴起,似乎要發洩無盡的力量。整個作品希望通過田橫寧死不屈的精神,來激勵國人抗擊日本人的侵略。

徐悲鴻紀念館

泰戈爾是印度最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徐悲鴻和他交往甚密,併為其畫肖像,這是其中一副。

徐悲鴻紀念館

1938年,中國遭受侵略, 國土淪喪,徐悲鴻悲憤難忍。他筆下的《負傷之獅》回首翹望,怒目圓睜,雖然負傷但是沒有屈服。在它身上充滿了自尊自強,同時也包含了徐悲鴻對民族精神的崇尚。

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最善畫馬,他的《奔馬》極具動感,使我們彷彿聽到了馬蹄蹬踏的聲音。

徐悲鴻紀念館

1937年,徐悲鴻暢遊了桂林灕江,被甲天下的美景所感動,隨後創作了這幅潑墨山水畫《灕江春雨》。

徐悲鴻紀念館

《會師東京》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副畫,此畫創作於中日戰爭相持階段,作者取諧音,把象徵中國和反法西斯各國的獅子畫在了日本富士山上,寓意中國抗日戰爭必勝。而右下角有隱約紅日升起,預示勝利的曙光就要來臨。

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筆下的黃山,風光無限。

徐悲鴻紀念館

1953年,周總理在參觀徐悲鴻的遺作展時,指著這幅對聯說:“徐悲鴻便有這種精神”。

徐悲鴻紀念館

徐悲鴻不僅把“俯首甘為孺子牛”寫成對聯懸掛客廳,還創作了油畫《魯迅與瞿秋白》,表達了他對魯迅的推崇之情。

徐悲鴻紀念館

參觀完1到3層展廳,我們可以到第4層的臨時展廳,這裡可以看到齊白石的畫作,還有兩個人一起完成的作品,比如這幅《墨蝦蜀葵》。

徐悲鴻紀念館

齊白石說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悲鴻,他們可以說是莫逆之交。

在1947年的除夕,一位年輕裱畫匠劉金濤向徐悲鴻求畫,徐悲鴻欣然答應,頃刻間兩隻公雞躍然於紙上。正畫在興頭上,突然停電了, 只好改日補畫。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拖就是幾年。後來徐悲鴻突然病逝了,裱畫匠想到了齊白石,在他的懇求下,已經90歲的白石老人答應了他的要求,在上面那隻雞的下邊用濃墨補畫了石與蘭,一下子使這幅畫更加生動有趣。 這也就成為了兩位大師合作的絕響。

徐悲鴻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