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虞美人》,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納蘭容若《虞美人》,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品讀

虞美人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詞牌,喜歡這個名字也喜歡它的韻律平仄,讀起來自然婉轉,頗有種無調而成曲的感覺。這首詞寫的是詩人借酒消愁的情景,都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可傷情買醉依然成為了多情人千年不變選擇。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寒風吹滅了殘燭,青煙也慢慢成為冷灰,孤獨單薄的身影在黑暗中晃動,引人垂憐。“判教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就這樣守著杯盤一片狼藉,醉態不堪,讓別人看到了定會指指點點評說一翻。

納蘭容若《虞美人》,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然而,詩人卻覺得雖然自己看似醉的一塌糊,可內心清楚明白,更知道自己因何買醉,可世上又有多少自以為清醒的人,實際上卻整日裡在混混沌沌中生活。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花間買醉表面的狂歡,若是一時忘卻內心的愁悶也好。然而一個“難逢”一個“易散”,方知推杯換盞過後曲終人散,留下了更多的孤獨給自己,這些不過是表面的繁華,這些人不過是逢場做戲罷了,更不會真正理解他的痛苦也無法給他救贖。

納蘭容若《虞美人》,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閒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樽前。”相思覓閒愁,酒化相思淚。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在麻醉中才能入睡。一個“只恐”便看出了詩人內心的惶恐,他知道這不是個好辦法,酒精救不了自己,一再依靠終究會變成一個整日酗酒的醉鬼,而愁悶也並沒有因此而減少一分一毫。

讀完這首詩,對納蘭滿滿的心痛,一個內心永遠明白清醒的人,何以能在世俗中放縱自己的行為?於他而言越是放縱越是不安。屈子說: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勸解他要入世隨流,可此時通過納蘭來看,酒能醉了人卻並不能麻木了心,外在與內在越是糾葛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和對人生的失望。(本文作者:玲瓏翦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