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致讀者:我長期在邵陽日報採編崗位上,結識了一批又一批文友,時任中共邵陽市委常務副秘書長劉立新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10月,邵陽日報創刊30週年開設專欄對外約稿,我驚喜地收到劉立新寫的《從士兵到教授》這篇通訊,由於文內“主人公”是我,也就不便編髮見報。後來劉立新選入2015湖南人民出版社《哲海拾貝》一書。在慶祝中國記者節之際,回顧自己走過的歷程,深感奮鬥的豪邁,使命的光榮。特轉發此文,深表感謝。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從士兵到教授

——記邵陽日報社高級編輯、邵陽學院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羅礎

劉立新

聽說過從士兵到將軍,“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讓人激動了一陣子。但沒聽說過從士兵到教授,因為在人們的思維定式中,“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教授應當稱得上秀才,那是知識的代名詞,而士兵似乎成了沒有文化沒有知識的同義語,幾乎很難將士兵與教授結合在一起。但是,羅礎將二者結合得完美無缺。羅礎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在一次隨領導下基層調研活動中,只見他右手握筆、左手拿筆記本不停地記,不明白的地方不停地問。當時我覺得當記者很辛苦、很累的,但他吃得這個苦、受得這個累,因而實現了由士兵到邵陽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編輯、邵陽學院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的飛躍。

勤奮與堅守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先哲說過,成功之路絕無捷徑和竅門,而在於勤奮與堅守。

羅礎這位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農家子弟,年幼長身體的時候,沒吃飽過飯,家境貧寒,從小立志發奮讀書。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見到在部隊當新聞幹事的鄧集文帶著年輕美貌的妻子到他們村裡走親戚,那身軍裝、那種莊嚴,讓他羨慕不已,整個晚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特別是讀了鄧集文在報上發表的新聞作品後,下決心要像鄧集文那樣拿起筆,開創人生美好的未來。從那時候起,他開始向縣廣播站寫稿起步,凡被廣播站採用了的稿件,再進行打磨後寄往省以上報刊雜誌,偶爾也用一兩篇,這樣,寫作興趣更濃了。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高中畢業後,羅礎回鄉務農,憑報刊雜誌刊登了一些“豆腐乾”,被選為黃亭市公社文化站輔導員,為鄉村文藝宣傳隊自編了一些文藝節目。當時,正處“文化革命”,讀“工農兵大學”須勞動鍛鍊三年,再由貧下中農推薦,時間不等人,唯有當兵找出路。他纏著武裝部長:我要去當兵!他用堅定的決心和激揚的熱情感動了接兵隊伍這個“上帝”,終於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當兵願望,自豪地跨進了綠色軍營。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新兵訓練是很緊張的,紀律是很嚴密的,軍營統一作息時間。每天晚上深夜,戰友們睡熟了,他就在被窩裡亮著電筒寫稿子。由於在當新兵的頭一年寫的稿子被採用了,隨即被參與部隊報道組擔負報道工作。他所在部隊離廣州市很近,經常有機會到《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廣州軍區《戰士報》求學拜師,聆聽報社老師們的教誨。在部隊搞新聞報道,他體會最深的是:稿子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正由於這樣,他多次被評為優秀報道員。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正當他酬志滿懷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巧遇“裁軍百萬”,所在部隊解散,退伍回邵,分配在邵陽市機繡廠搞文秘工作。由於能寫稿子,在廠裡僅呆了三個月,就被抽到邵陽市二輕工業局擔負《輕工業志》的編寫。白天一輛載重單車四處奔跑,晚上伏案組稿,相繼寫出了邵陽市木器、制鎖、印刷、制鏡、布傘、服裝等14家企業的廠史,以及邵陽市塑料、毛筆、竹藝、皮革等行業史,這些材料呈送到《湖南省志·輕工業志》編撰辦公室後,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隨即把他作為邵陽地、市唯一代表,借調到省輕工志編纂辦公室工作。他十分珍惜難得的機遇,全身心地投入,足跡遍及三湘四水,深入百餘家相關工廠企業採訪,摸清歷史淵源,熟悉發展概況,掌握了大量素材。然後將採訪蒐集的大量材料進行整理加工,與省內一些知名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編輯在風景秀麗的南嶽編寫省志,受名家的指教受益匪淺,圓滿完成了《湖南省制鏡行業史》、《湖南省眼鏡行業史》、《湖南蚊香行業史》,以及改寫邵陽市二輕工業的廠史和行業史。凡所寫的稿子,全部彙集在《湖南省志·輕工業志》、《湖南二輕工業史彙編》等史書之中。在這期間,他充分利用採訪收集的素材陸續寫成新聞稿件見諸報端,被省以上新聞媒體採用各類稿件上百篇,收穫頗豐。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鑽研與積累

人生中機會總是有的,只要你做好準備,機會就會青睞你。機會來了!有一天羅礎看到公告:中共邵陽市委創辦《邵陽日報》,需要招聘一批採編人員。他欣喜若狂,馬上回家清點整理歷年來發表的作品,整裝待發,儼以一個將要接受檢閱的戰士。他揹著裝滿這些作品的軍用挎包,來到市委宣傳部找到籌備辦負責人,自報家門:我叫羅礎。這位領導看到他一身舊軍裝、一雙解放鞋、一個脹鼓鼓的黃挎包,帶著輕視的口氣問:“你找我幹什麼?”“我想當記者!”羅礎語言裡充滿著自信。“你憑什麼?”領導面帶疑色。羅礎立即把自己帶來的作品擺在這位領導眼前,領導為之一驚,當即表態:你明天就來報到。就這樣,羅礎憑兩本厚厚的“軍報、省報及雜誌發表的作品剪貼”和參與編寫《湖南省志·輕工志》等三本書,首批調入邵陽日報社從事新聞採編工作。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從1984年3月至今,羅礎始終保持鑽勁、拼勁、韌勁,堅持不斷地學習、探索、積累,風雨砥礪,奮力前行。歷任邵陽日報社經濟新聞部副主任、主任、政教新聞部主任、副處級編委、社務會班子成員、副總編輯,1988年獲編輯、1997年獲主任編輯職稱,均一次性申報、評審通過,2012年度參評新聞系列正高職稱評審,全省僅通過5名,羅礎以“發表新聞論文多、獲新聞獎作品多、獲新聞獎品種多”獲得全票通過。羅礎先後獲全國地市報首屆優秀記者、黨報優秀群眾工作者(社長、總編)等榮譽稱號。在這些“桂冠”與“輝煌”的背後是艱辛。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在新聞採訪崗位上,羅礎跑工廠、下農村、進社區、走軍營,哪裡需要到哪裡去,注重捕捉重大新聞線索,挖掘含金量高的新聞題材。爭分搶秒,馬不停蹄,一走進辦公室就能靜下心來伏案疾書。餓了,泡方便麵或吃餅乾充飢;困了,把頭對著自來水龍頭衝一衝;眼睛模糊了,點幾滴眼藥水潤一潤。夜以繼日,筆耕不輟,寫稿篇數、字數在報社記者中名列前茅。其中,在採寫的人物通訊中,有銳意改革、勵精圖治的廠長、經理;有頑強拼搏、敢於攻關的科技人員;有埋頭苦幹、忘我勞動的一線職工;有忠於職守、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有默默耕耘、甘為人梯的人民教師;有胸懷大志、勤勞致富的新型農民;有牢記宗旨、勤政廉政的黨政幹部;有正氣凜然、懲治邪惡的政法幹警;有保家衛國、無私奉獻的人民子弟兵……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在新聞部主任崗位上,羅礎始終把政治上的高品位、內容上的高格調、寫作上的高水平作為自己的追求,精心策劃採寫新聞精品,先後獲省以上新聞獎140多件。其中,1996年採寫現場新聞《省委書記算賬談“減負”》實現邵陽日報獲湖南新聞獎零的突破;1995——2001年,創造連續七年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紀錄;2004——2012年,連續九年奪得湖南省市州報新聞獎一等獎“十三冠”;先後獲省部級新聞獎一等獎15件,2005年開創年度內消息《新邵在全國首創“拓展家庭教育試驗縣”》、通訊《驚天之舉總有緣——記大祥區捨身救人好青年呂曦東》均獲省部級一等獎先河,2009年撰寫《炒作小瀋陽現象可以休矣》的文藝評論,獲中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成為當年度湖南報紙副刊一枝獨秀;2010年再創年度內通訊《權與法的較量》、論文《地方典型人物如何走向全國——邵陽日報報道愛民模範宋文博的探索》均獲省部級一等獎佳績。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在副總編輯領導崗位上,他注重新聞理論研究,緊密聯繫新聞實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論題,經過深思熟慮有感而發,寫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他把採編出彩的報道分門別類剪輯成冊,寫論文的時候,從中找出鮮活的例證。大致分為經濟新聞、政教新聞、典型報道、輿論監督、新聞攝影、文藝副刊、報業管理等10多個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先後發表新聞論文30多篇。其中,一年度內撰寫《新聞策劃須“三管齊下”》(《中國記者》2012年第6期)、《堅守副刊的文化品位》(《新聞戰線》2012年第3期)、《改革創新是加快報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邵陽日報社推行企業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報業》2012年第6期)、《精心策劃採寫新聞精品》(《新聞與寫作》2012年第8期)、《怎樣增強突發性事件報道公信力——以邵陽日報報道“9·9”沉船事故為例》(《新聞知識》2012年度第9期)等5篇新聞論文,均發表在中國新聞核心期刊。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傳道與育人

羅礎深深愛著新聞這個崇高的事業,有一顆為之奮鬥終生的痴心。平素不釣魚,不打撲克,不打麻將,不進娛樂場所,不分工作日和節假日,一門心思撲在黨的新聞事業上。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凡審籤編髮稿件、標題、按語、圖片、版樣設計等,須反覆推敲,力求成為精品之作。羅礎先後編髮邵陽日報經濟新聞版、政教新聞版、理論版、法制版,以及審籤要聞版、綜合新聞版、副刊版等,他對報紙業務中稿件選擇、稿件配置、報道組織、版面編排、圖片處理、專欄設置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嚴格把關。他始終抱著對黨和人民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負責態度,像眼睛裡容不得沙子一樣,不能容忍文理不通、寫作馬虎的現象,力求所編髮的版面圖文並茂,軟硬結合,長短搭配,把重要文字新聞、圖片新聞放在重要位置,對其他有價值的新聞集束刊發,組成一個統一風格的整體,增強新聞版面的衝擊力。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羅礎編審稿件近似“苛刻”,無論是同事的力作,普通作者的來稿,還是自己的作品,決不放過瑕疵。他跟我說過,多少次在回家的路上對某篇稿子想起一個好詞語,便立馬返回辦公室進行修改。一位作者深有感慨地說,文章經羅礎一改,那怕只改一個字,文章就生動起來、活躍起來。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羅礎常說,一篇文章裡總要有點金子,這種金子或是新觀點、或是新語言,或是新視角,或是新事例,或是新人物,求新是新聞的活力所在,新聞不“新”,就無人去“聞”,就會失去受眾,失去存在的價值。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因此,他把自己編審稿子戲稱為“掏金子”,這是很貼切的。他對不適合的稿子,對稿件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消息缺由頭、通訊缺故事、評論缺論據、新聞空洞無物、選材不當、主題不突出、角度不新穎等,他總是快言快語,一針見血,毫不留情,提出修改意見,讓人口服心服。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羅礎把培養通訊員和新聞學子作為己任。2013年受聘邵陽學院新聞學客座教授,特別是2014年被湖南省教育廳、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選入全省第一批19名編輯記者到高校兼職任教的教授之後,從原來的客座教授向兼職教授的角色轉換,深感當老師傳道、解惑、釋疑,職責的神聖,使命的光榮,激勵自己把辦報30年來的點滴收穫進行回顧總結,編撰成《怎樣採寫好新聞》一書,成為難得的新聞學教科書。羅礎經常到邵陽市轄12個縣、市、區以及市直各單位為通訊員講新聞業務輔導課,帶著通訊員深入現場採訪,傳授採寫新聞技能,使一大批新聞愛好者走上成功之路,有的已在省級和中央媒體工作。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嗨!這位士兵竟是高等學府首位新聞學兼職教授



精選留言

陳衛民18773163227(朋友)

機會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羅教授的經歷確實勵

老黎(朋友)

贊 羅礎老師

風風雨雨數十年,

士兵教授路唯艱。

執筆瀟灑文章雅,

業精人勤耀杏壇。

行事方正和為貴,

履職磊落胸坦然。

桃李著意化棟樑,

素筆丹心樂餘年。

袁光宇(朋友)

我最佩服羅總三點:

第一,敬業

第二,執著

第三,下屬做的事看得見, 怕領導看不見會大聲為部下宣傳。

袁勝利(湖南新邵農夫)

老黨員朱軍來

為羅礎點贊。從士兵到教授。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為有這樣的戰友驕傲。高興。

知足(佩佩)(朋友)

欣賞了由劉立新老師撰寫的羅礎教授從士兵到教授的經歷實實在在,顯示了羅礎教授崇尚學習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質。羅教授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

海綿

一篇立志自強、不斷自我完善的好文!為主人公點贊!

周寶娥(朋友)

看到羅礎老同學給我發的這篇報道,我的內心非常的感動,同時也為老同學你的成功感到欣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與你平時對你自己的高要求也分不開,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你是我們同學之間的楷模與驕傲,在看到你獲得了這麼多的榮譽,在我的內心對你也是無比敬佩,幾十年同學情,至今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也非常深厚,仍然會保持聯繫,時光荏苒,我相信我們同學的之間的友誼依舊會如松柏常青,也希望你今後取得更多的榮譽。

黃本華(朋友)

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準備與等待的過程;從士兵到教授,過程裡有艱辛,準備中有快樂,等待中有希望。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就如讀一本好書。讀羅總的經歷,有人說是邵陽新聞的發展史,我卻以為是個人心靈成長的奮鬥史。為不斷準備不斷突破自我的奮鬥者致敬,也為正在準備正在自我奮鬥的人們祝福!

小青(朋友)

羅教授不平凡的經歷,深深地感染了我們通訊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成為我們光輝的榜樣!

yjg(朋友)

羅總您是教授,新聞界的前輩,向您學習致敬

南樓(曾)(朋友)

向偉大而崇高的羅大師致敬

羅礎大師,皆為師表;

鐵骨丹心,文筆為槍。

羅氏經典傳天下 新聞基因駐邵陽。

廣西賀州讀者。

堅守自我(詩珈)(朋友)

感謝師傅當年的栽培,喜歡每次見到師傅拍著我的肩膀說:“徒弟長大了,師傅就變老了。”

越城千仞秀(朋友)

香光莊嚴.彪哥

向羅老師學習

劉四強

俊浩(朋友)

羅老師是勵志成功的典範!善於抓住各種機會並刻苦勤奮走向成功人士的光輝楷模!值得我等後輩學習敬仰!

鄭雲喜(粹粹)(朋友)

馬上馬下俱能幹

金子在哪都閃光

一路胸襟天下裝

雙修德藝展輝煌

精湛才華疊報刊

濃厚正氣有擔當

完美“大兵”兼“秀才”

為人楷模在一方

ℳℓ 容ོ(朋友)

厲害了,羅老師!八一,向您敬禮!

營養、加果粒

親愛的!看了您幾篇文章,必須給您一個大大的“贊”,我們是通過WIFI增粉的,專門為公眾號(認證、非認證)漲粉、個人微信號加好友、小程序漲粉、按照性別、地區、場景、興趣等多個獨家精準投放,粉絲都是精準粉絲。百分之百活粉,目前已和多家知名自媒體和多家五百強企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為慶祝為合作伙伴增粉突破1.5億,特推出活動大派送,如果您有需要請聯繫:13456747972(胡);威信:yqd20180;扣扣:2102264032;願我們在茫茫網海中相遇!

愛我所愛

向新聞界資深前輩羅老師學習、致敬!“邵陽縣發佈”微信公眾號已轉載羅老這篇文章!

阿舟(周偉文)

很多年不見羅兄了

心似白雲(朋友)

羅礎戰友,從士兵到到將軍的人我們聽到見到的不少,從奴隸到將軍的也有那麼一部電影,從士兵到教授,到高級編輯的我可沒聽說過,我建議劉立新老師能把這篇文章投到解放軍報社和退軍人事務部,羅礎為五千七百萬退役軍人做出了榜樣,當前國家為解決退役軍人的安置和生活待遇問題下了很大決心,如果能有部分退役軍人能象羅礎一樣自強不息,依靠個人奮鬥也能減輕國家不少困難,同時也希望劉立新老師把這篇文章發送到省市有關部門。

心似白雲(朋友)

羅礎戰友你好,看了劉立新(從士兵到教授)一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你的成長之路是一條艱辛之路,也是一條奮鬥之路和光明之路,一般人是學不了的,新聞寫作是異常艱苦的工作,耗時,耗力,耗精神,你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耗在了寫作與採訪上了,幾乎沒有娛樂時間,苦行僧一祥,最終從士兵到教授,到高級編輯,試問幾人能做得到,實在太不容易了,你所取得的成績與榮譽都是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出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我為有你這樣的戰友而驕傲,自豪,榮幸,羅礎戰友,你是好樣的,我為你點贊,願你多多保重身體,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新聞人材。趙玉民。

劉克勤(朋友)

羅礎老師嚴謹治學的作風讓我感觸尤深,他如果收到我投來的值得斟酌的稿件時,電話裡一時講不透,便約我晚上散步途中詳述,從新聞由頭到主題提煉,從觀點到立意……路在腳下延伸,話兒入腦入心,總會給人一種拔雲見日、茅塞頓開之感。發一稿,聽一課,學一技,增一智,進一步。謝謝老師,一路有您!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劉克勤。

陳建社(朋友)

我和羅礎是一個連隊的戰友,當時我是衛生員,羅礎當文書,我們與連長、指導員住在一起。羅礎同志那種寫作蠻勁真是沒得說,為了不影響大家作息,晚上熄燈號一響,他就跑到倉庫裡去寫稿,常常一寫就到凌晨,第二天還能按時出早操。他的充沛精力和驚人的毅力我打心眼裡讚佩!

艾哲順發(15907392828)(朋友)

《羅礎頌》 (七律-新韻) 文/邵陽日報 艾哲 苦慮篤行如蠟燒, 士兵教授闢新高。鍵盤巧繪多歡恨, 紙墨暢抒從暮朝。斗室無眠初念炙, 櫞鋒有意戰歌嘹。書香縷縷隨風遠, 後輩芸芸趁沓潮。——2018年8月4日於老家張古塘

嚮往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勤"與“礎”二合一成就才華橫溢,德高望重的羅老師!您是我們這些晚輩學習的楷模!

黃尚喜(朋友)

當年當兵每月六塊的貼津,還要存點家用,為了省錢買稿紙每次連隊進行實彈打靶訓練的時候,羅礎就把只有巴掌大的包裝子彈的牛皮紙一張張檢起來抹平,作為寫稿的草稿紙。

谷州農夫(朋友)

縱觀羅礎的成功之路:首先,離不開一個“礎”字。做任何事情要想獲得成功,打好基礎最重要。羅礎的文學功底是很紮實的;其次,離不開一個“勤”字。就是眼勤、腿勤、勤思、勤寫;再次,離不開一個“闖”字。敢闖敢幹,始終保持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本色,刻苦鑽研,勇往直前! 向老戰友學習,致敬!.

鶴舞九天(賀旭豔)

羅總愛崗敬業精神可嘉。在所有有能耐的新聞人中,他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年輕人的關愛和培養,而且一直鼓勵大家不盯職位盯職稱。是一個值得點讚的新聞前輩!

資江河畔一小子(朋友)

  • 作為部下,羅總的工匠精神,多年來言傳身教,感同身受

劉克勤(朋友)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新聞戰線老黃牛一羅袖老師點贊!邵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劉克勤。

艾哲順發(15907392828)(朋友)

非常佩服羅總的敬業精神,在我心中,是永遠的楷模,羅總也便成為我在這方面的學習對象、競賽對象、參照對象。但於我內心,只有永遠的佩服;對我而言,只有永遠的鞭策。向羅總的敬業精神致敬!——邵陽日報記者 艾哲

馬劍敏(朋友)

難忘羅總兼任採訪中心主任那些年,每當邵陽日報社參評湖南新聞獎市州報好新聞獎揭曉之後,他就及時組織全體記者召開經驗交流會,讓一等獎獲得者登臺介紹採寫經驗,並將獲獎者的發言稿張貼在《邵陽日報》《邵陽晚報》宣傳欄裡,吸引更多的採編人員學習,激勵更多的報人創新、創優。


精選留言


  • 艾哲順發(15907392828)(朋友)
  • 時刻感念羅礎副總編輯恩德,佩服羅教授之敬業精神。與羅礎,一為尊師,二為領導,三為老鄉矣。此詩為餘新作,由於是新手,折騰半宿方成,以表心意——
  • 《羅礎頌》
  • (七律-新韻)
  • 文/邵陽日報 艾哲
  • 苦慮篤行如蠟燒, 士兵教授闢新高。
  • 鍵盤巧繪多歡恨, 紙墨暢抒從暮朝。
  • 斗室無眠初念炙, 櫞鋒有意戰歌嘹。
  • 書香縷縷春風舞, 後輩芸芸趁沓潮。
  • ——2018年8月4日於老家張古塘
  • 顏如玉(朋友)
  • 羅教授寫作功底深厚,指導後輩言傳身教,是我們最尊敬的老師
  • 人到中年劉雲雨
  • 羅大教授如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從士官到大教授,從平凡到不平凡。在紅色的搖籃裡脫穎而出,在狂風暴雨中茁壯成長!
  •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從勝利走向勝利!走向輝煌,到達了文壇之頂峰!
  • 同時,為黨和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功不可沒,是我等學習之表率!
  • 大江東去(朋友)
  • 羅教授的不平凡的經歷告訴我:“機會是留給勤奮上進,做事認真靠譜的人。″向羅教授致敬!向羅教授學習!
  • 詩酒趁年華(朋友)
  • 羅叔的文,我是第一次看,因為很少接觸到他的文。我知道一個老兵從部隊寫文到報社寫文,其中吃不少苦。人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羅叔的文,卻讓我看到他和我父親生活同個時代,成長曆程都不一樣,但羅叔所經歷是從軍的生涯,我父親經歷是高中畢業後,供小叔讀高中。如果可以的話,我願加羅叔微信,聽他講他們那年代的故事
  • 李碩豐
  • 從群眾中來,發掘身邊的好新聞,一步一個腳印,羅礎走出了一條好路!
  • 肖團結
  • 羅老師是新聞通訊員的良師,令人敬仰
  • 大漠蒼狼
  • 向老班長致敬!同樣曾在部隊擔任過報道員的我看到了差距而為之感慨,為前輩的經歷及精神點贊,向前輩敬禮!!!
  • 風雪夜歸人(朋友)
  • 童心未泯!
  • 魏力興(大布衣)
  • 羅戰友,為退伍軍人增了光!加油!
  • 老查(朋友)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紮根基礎,立於磐石!為羅礎老戰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