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兩彈元勳程開甲|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程開甲手書:“人生價值,在於奉獻。”

[人物名片] 程開甲

1918年8月3日,出生於江蘇吳江盛澤;

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1937年夏,就讀浙江大學物理系,成為束星北、王淦昌的學生;

1946年,經著名生物學家李約瑟推薦赴英留學,師從愛丁堡大學物理學大師波恩,與導師共同提出超導雙帶理論;

1950年,回國,任浙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60年3月,錢三強點將,調二機部任中國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962年,成為我國核武器試驗研究的技術總負責,12月30日,總參部決定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核試驗基地研究所,被任命為副所長;

1980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9年9月18日,榮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此獎章的,全國共有23位科學家。

兩彈元勳程開甲|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準備很重要。”

“你再準備,但競爭很厲害,現在的人為什麼拜金、務實,都跟這個有關係,所有人都想往高處走,有多少高處呢?”

“路是自己找的。路很多。每個行業都有貢獻。”

“過去整個社會都在講奉獻。現在社會發展得太快了。想法是在變化的。很多事情你看不慣,只能說明你落伍了。你只有這一條路,你認為大家都應該如此。但是現在的人和過去的人不一樣。”

“現在也可以啊。”

“是可以啊,但是大家不想走這條路。”

“那是你準備得不夠嘛。”

“但過去大環境不是這樣的。”

“這關鍵就是要教育了。要鼓勵,要努力啊,爭取進步。努力是會有結果的。”

……

2011年12月10日下午,在北京家中的書房裡,94歲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和他的助手、女兒程漱玉熱烈討論著有關奉獻的話題。

“奉獻啊,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老人有些固執地、幾乎天真地,反覆強調著,這句幾乎融入他骨血的話。他平時的書法作品內容也不離“奉獻”二字。臨別時從眾多作品中找出“人生價值,在於奉獻”字幅贈送給我們。

1950年,32歲的程開甲捨棄在英國的大好前程,回到中國,正是感應到新生的祖國,需要他。這麼多年來,他從來不曾後悔過:“我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決不會像現在這麼幸福,因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兩彈元勳程開甲|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說到“奉獻”,程開甲與女兒程漱玉在觀念上發生碰撞。

記者:您在中國“兩彈”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您覺得自己成功的因素是什麼?記得您曾說過,成功是99%的汗水+1%的天分。

程開甲:對。但有一個原則,要貢獻。大學、中學、小學都是以奉獻為主。那個時候下了決心,自己努力,才有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記者:奉獻貫穿了您的一生,請問,奉獻精神為何能滲透您的內心、您的骨髓?從小您受的家教、境遇也不是很好。

程開甲:中學對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很重要。當時我看了很多偉人的傳記,其中有許多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牛頓、馬克斯維爾,從這些傳記裡,看出他們努力,為了人類的幸福貢獻一切,這也是他們的幸福。人生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貢獻就是人生的價值。

記者:這麼多名人傳記,誰對您的影響最大?或者說哪本書對您的影響最大?

程開甲:愛因斯坦。還有牛頓,也很有影響。

兩彈元勳程開甲|1931年,始讀於浙江嘉興秀州中學

1937年秀州中學畢業照(前排右一為顧惠人校長,前排左三為程開甲)。 


記者:您在秀州中學曾學習了6年,多年後,您曾經和同學回憶,“求學問和學做人,中學時期是關鍵,我有幸在一個比較完美的環境中成長”。請問,秀州中學,對您的一生來說,特別是您後來取得巨大成就,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程開甲:中學很重要。相比小學,中學更重要。對於做人的價值,它(秀州中學)起到很大作用。

記者:這是不是與當時的秀州中學有個好校長有關?顧惠人,當了28年的校長,當時也是秀州中學最輝煌的時期,10名院士都出在那個時期,非常不簡單。

程開甲:顧惠人,對。他提倡為人類進步讀書。這個精神啊,起了很大作用。

記者:當時說您是天才,我覺得您能成為科學家,天分還是很重要的。您當時數學特別好,為什麼沒當數學家?

程開甲:物理比數學更重要。物理,是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嘛。基本規律掌握了,數學當中的很多規律也解出來了。但是數學不好,物理肯定學不好。

記者:您的祖上是徽商,您爺爺也是非常天才的商界人物。您如果經商的話,說不定也會成功。現在社會很看重金錢,像您這樣奉獻一生,有沒有失落的時候?

程開甲:我祖父很能幹的。他做生意,一手打算盤,一手記賬。

程漱玉(插話):他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

程開甲:中學的教育對一個人的品質影響很重要。覺得自己必須要努力,將來才能做貢獻。所以中學教育,要讓學生了解老一輩科學家的努力方向,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

記者:但是現在的環境很複雜,選擇多元了,價值觀上也多元了。

程開甲:那就與教師有關。看適合他的路,引導他、鼓勵他,讓他為將來做貢獻做好準備,教師有這個責任。我們那時,教師就是這樣,只要我的方向對了,教師就會鼓勵我們,這個學生很好。這樣鼓勵奮鬥,很多學生就都出來了。我在中學的時候,我的老師都對我監督啊,鼓勵啊。

記者:現在高考指揮棒在指揮,不能像您那時候可以好好看書。

程開甲:我們那時候,也一樣要看教科書,但是我也可以看很多名人的傳記。

記者:是不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當時的熱血青年都想為國家做些什麼。這種熱血現在好像有些缺失了?

程開甲:從中學大學,我讀名人的傳記,看名人的發展,他們一生為了什麼?為了奉獻。學了之後呢,我心裡有打算,為了奉獻。(出國留學)回來時候,有機會,就上去了,奉獻了。我原來也不是搞原子彈的,回來也沒想到我是搞原子彈,(上面領導點將?)點將。但是我有條件啊。這個條件怎麼來的,中學的時候,大學的時候,就確立了,將來要做奉獻,努力學習。回來後,需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記者:現在很多人可能不這麼想,既然有才的話,在政界商界發展可能更有前途。

程開甲:也可以啊,是另外一條道路,也是做奉獻嘛。這不是科學,這是社會學嘛。社會學也是奉獻,不是說搞科學、搞核武器的人才是奉獻,搞行政的人就不是,都一樣。搞行政的有他們的責任和他們的貢獻。他從中學確定成為大的政治家、大的思想家,他從這個方面努力,將來,他就能在政治上做出貢獻。

記者:我們這代人看你們的成長故事激勵自己,我們受的教育是這樣的,但當我們面對現實卻與那些教育相矛盾,您對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有什麼話說?

程開甲:奉獻。奉獻是人生的價值。奉獻有大有小,沒關係,都有價值。一千塊一萬塊都是有價值的奉獻。只要你願意奉獻,人生價值實現,那你就會滿足了。不一定要當什麼長什麼長。

記者:奉獻是不是要考慮家人的感受?那時您夫人對您是很支持的。

程開甲:當然要照顧家裡。

程漱玉:(當時)不可能照顧家裡,我們都不知道他在哪裡。當時跟我父親一樣情況的一個科學家的家屬,說,他在哪裡?在信箱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