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附加扣除,看起来很美,其实很骨感

专项附加扣除,看起来很美,其实很骨感

今天与大家聊聊刚刚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最新动向,专项附加扣除。这个专项附加扣除,其实是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的最大亮点之一,而到底如何进行扣除,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并没有特别明确说明,大家都望眼欲穿。

终于,2018年10月20日,今年个税改革的最大亮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揭开了神秘面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以下就暂且称之为《暂行办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虽然这个暂行办法还没有正式实施,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百计可施就为大家解读一下。

专项附加扣除,看起来很美,其实很骨感

什么是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之后,最核心的亮点就是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可以说是巨大的税制改革。这个制度让我们日常的必要支出能够在税前扣除,间接的让我们少交了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特别及时的税收政策红利。

我们以前交税的时候,能够在税前扣除的就只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而现在除了这些扣费项目之外,又增加了六项可以扣除的内容,我们就把他们称之为专项附加扣除。这六个项目就包括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费用。

这个专项附加扣除问世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可以把很多日常开支在交税前扣除了,欣喜之余,我们也会思考,这些费用到底能扣除多少,到底该如何落地政策红利呢?这个问题是个让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所以,呼之欲出的实施细则就让我们非常期待了。

专项附加扣除,看起来很美,其实很骨感

我们如何享受税收红利

虽然我们可以在税前扣除这么多费用,但是,到底该怎么扣,能扣多少,如何证明这些费用发生,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根据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初步规划,我们发现,专项附加扣除的落地方案有如下几个特点:

1、每个年度或者月份的扣除数都有上限。

比如,子女教育的上限是每年12,000元,首套房的贷款利息上限是每年12,000元,租金扣除的最高上限是14,400元,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60,000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2、扣除费用都要留存票据。

特别对于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都要票据予以佐证,有的还需要合同、还款支出凭证等证明费用的真实性。

3、扣除方案针对的大都是必要的合理支出。

专项扣除的方案考量细致入微,考量到了首套房、独生子女和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如果我们用高净值家庭的标准来审视,这些费用的支出对于税收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在税收上进行大幅节省,还是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专项附加扣除仅仅是手段之一。

专项附加扣除,看起来很美,其实很骨感

总结:

个税革命,是一盘大棋,也是财富管理革命大幕开启的重要信号,有了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收入结构调整的更为合理,但是如果要更优化高净值家庭的税收结构,仅有专项附加扣除是杯水车薪,我们也期待最终的扣除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