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式樣,規定以 “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誌。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設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的決策始於陝北米脂楊家溝。1948年2月21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電,徵求對設計軍旗、軍徽和臂章的意見,請各地各單位研究擬具體樣式送報中央審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從楊家溝啟程,於4、5月間到達西柏坡。這時,周恩來便將軍旗、軍徽、臂章樣式的彙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給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

大約在1948年底,中央機要室主任葉子龍拿著一本軍內刊物來到作戰室,指著封面對承辦人張清化和江右書說,這是魯中軍區政治部《前衛報》社為紀念建軍21週年出版的特刊,毛主席和首長們對封面上的五星和“八一”都很欣賞,指示可以按這個思路來設計軍旗和軍徽。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工作人員設計並用紅布製作了兩幅樣旗。1949年3月5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開幕。七屆二中全會《關於軍旗的決議》中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應為紅色,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之後,設計人員製作了一幅綢料標準樣旗,並按照周恩來的指示,通過華北軍區司令部的同志,組織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隊演練授旗儀式;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北苑攝製了授旗儀式的紀錄影片。

1949年4月26日,毛澤東審閱、修改了李濤將軍關於軍徽問題的請示報告。製作軍徽(帽花)的標準樣品,是趙光琛承辦的。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1949年5月27日,在毛澤東的住處——香山雙清別墅院內,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軍委各部門的領導同志們審定了“八一”軍旗的標準樣旗後,又在別墅的客廳內審查了授旗儀式的紀錄影片,並決定在新政協籌備會議開幕的當天——6月15日公佈。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頒發經毛澤東主席審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式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誕生。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八一”軍旗、軍徽的設計始末

陸軍軍徽亦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海軍、空軍的軍徽以“八一”軍徽為主體。海軍軍徽為藏藍色底,象徵廣闊的海洋,襯以銀灰色鐵錨,代表艦艇;空軍軍徽為天藍色底,象徵無垠的藍天,襯以金黃色飛鷹兩翼,代表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