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朱棣跟他的父親都充分地認識到必須憑藉擁有強大衛戍部隊的北邊城市,來抵擋蒙古持續人侵的威脅。然而朱棣對於興建北方新都這件事,似乎已經到了走火人魔的地步。就像寶船船隊的遠航一樣,如何實踐遷都北平的計劃,跟這位篡位的皇帝如何看待他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是在規模和華麗的程度上,或者由瘋狂地追求完美這個角度去觀察,都反映了朱棣對於證明其帝位的合法性那種永不滿足的需求。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正如寶船船隊令國外諸王讚歎不已,使他們充滿敬畏(或被迫)而承認明代第三任皇帝的偉大一樣,紫禁城的壯麗也是朱棣追求正統的表現,當紫禁城最後完工時,亦可謂天下無雙。紫禁城在路上,而寶船船隊在海上,代表朱棣的權力,同時也象徵他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當性來支配這個權力。寶船船隊與北京的紫禁城將會遺留下來,成為永樂皇帝在位22年永恆的遺產。永樂十四年,大運河整治完成。在短短的5年之中,長達130多英里的運河得到疏浚,並且建了38座船閘。到此時,北方的新都城可以從南邊得到更充分的補給,工程也可以加速完成。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紫禁城

朱棣不但指示紫禁城宮殿的施工,並在隔年親自前往北平監督這項工程。計劃中預定建造800間以上的廳堂,包括三幢主要的大殿,座寢宮和百間以上分別作為辦公、檔案保存、藏書、工廠、匠作坊、庫房之用的房間。所有主要的建築都井然有序排列在一條南北走向的軸線上,形成對稱的格局,反映儒家強調穩定與協調的理想原則。而紫禁城這個名字,則取自中國人所稱呼的紫微星座,因為天上的皇帝象徵一北極星,就是位於紫微星座的中央。當時朝廷登記有案的為帝國服務的專業工匠,計有62種不同的專業領域,總共232089人。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匠作坊與庫房

不但如此,任何可能需要的服務人員,不管是醫生、廚子,或者是更換破損封印的工匠,也都一起隨行。由於皇帝是上天與地面之間精神上的聯繫,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他的行動必須小心,不能干擾大自然的力量,所以朗誦祈禱文,奉獻牲禮,都是為了安撫沿途的各路山神和水神。這是禮部官員們負擔沉重的時刻。永樂十四年秋天朱棣返抵南京後,於十二月二十八日對鄭和下了一道命令,要他護送來訪的19國貢使回國。成祖給予鄭和朝服、錦綺、紗羅,作為賞賜諸國貢使的臨別贈禮,另外還有一枚印璽,用來冊封印度西海岸的柯枝國國王。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朝服

就如中國之前已承認滿刺加國的獨立,來遏阻勢力強大的暹羅和爪哇各個王國;現在同樣也授予柯枝國相同的恩典,來防範該國主要的競爭對手馬拉巴海岸的古裡國。朱棣親自為冊封柯枝國的碑銘撰文,字句間顯示了他在位中期的治國理念。他寫道:“皇帝之道,與天地相聯結,包含各地所有的人民。普天之下,只有唯一的法則,所有的人都受到相同的關懷”。他問:“憂成喜樂之同情,安逸飽暖之同欲,奚有間於遐邇哉?"就像之前的父皇一樣,他想見到遠邦異域,鹹欲使之各得其所接受中國的教化與融入中華帝國,柯枝國因此獲得五穀豐收與繁榮興盛的太平恩澤。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柯枝

於是臣服於中國的柯枝國王,也像朱棣—樣仰望著天說:“何幸中國聖人之教,沾及於我。乃數歲以來,國內豐囊,居有室廬,食飽魚鑑,衣足布帛,老者慈幼,少者敬長,照黑然而樂,凌厲爭竟之習無有也。山無猛獸,溪絕鱷魚,淳出奇珍,林產嘉禾,諸物繁盛,倍過尋常,暴風不興,疾雨不作,札滲珍息,靡有害災”。冊封柯枝國的碑文,見於《明太宗實錄》。於是永樂皇帝把自己當作一位賦予生命的父親,不單對城邦小國柯枝如此,同時對世界上所有民族也是如此。這種認知回應了中國固有的觀念。天子既為上天之子,當然也就是全天下的統治者。

為什麼說朱棣的遷都計劃,目的不只是在為其舊封地增添光彩而已?

永樂皇帝劇照

歐洲的侵略行為,超越原本為了滿足開拓東西貿易有利環境的需求,這種好戰而類似十字軍東征的殖民主義,完全和中國人理想中全能的、半神性的天子背道而馳。因此,在朱棣的身上看不到歐洲這種觀念。歸順中國所換得的報酬是本身的繁榮;以這種方式對待未開化的民族可以逐漸提升他們對中國的忠誠度,這遠比加強駐軍的兵力要來得有效得多了。無論如何,如同洪武皇帝在明代一開始就得到的結論,試著在半個地球之外的地方維持駐軍是愚蠢的行為,因此朱棣和他的繼任者從來沒有做過這種嘗試。而歐洲各個殖民強權還要再過四百年後才得到相同的結論。

·《明太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