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的概念

所要探索的系統中,有一些不可或缺的、不能違背、不能省略和刪除的前提或假設命題。

這個概念影響了很多人。最近解析這個概念的是網紅企業家、牛人,埃隆·馬斯克。馬斯克詮釋,第一性原理是其創業選擇解決問題思維方式。正是第一性原理思維,才引發了特斯拉、SolarCity、SpaceX等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瘋狂的項目。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存在的於科學的每個領域

第一性原理在數學上,也有經典的解釋,那就是“公理”

例如,歐幾里得平面幾何,就是在五條假設作為公理,進而推導出幾何的世界。正是因為將第五條假設“經過直線外一個點只能做一條平行線”做了改變,後來又產生了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應用到廣義相對論等諸多領域。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牛頓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終其一生都信仰上帝。


儘管牛頓三定律推導出了甚至行星的軌跡,但至始至終牛頓都相信,這個世界存在著一種“第一推動力”,而讓“沒有外力的作用下,物體只會靜止或勻速運動”的世界運轉起來。牛頓認為這就是上帝。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現代的理論物理,尤其量子力學,更將第一性原理推廣至極致。


經由少量假設基本物質結構,來演繹無盡的物理世界。依照邏輯推導出來結論,而非根據實驗數據獲得認知,一切從頭算起。愛因斯坦是理論物理的代表人物,其後半生致力於統一四種力未果,卻最終篤信萬能的上帝。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本質上就是信仰


從科學巨匠們的眼中能夠看到,科學和非科學,其實並不是簡單就能區分,而其中最大的變數在於信仰。第一性原理,就是信仰。無論是公理,還是假設,本質上都是決定事物的、最本質的不變法則。而其他的一切,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邏輯演繹出來的。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回到現實世界,何嘗不是如此?無論現實世界中的善與惡,還是個人行動的多種選擇,最本質的支撐者,不是知識、閱歷、性情,而是信仰。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信仰是最基礎的推動力


產品設計、業務推廣、企業運營,甚至於家庭運轉、工作選擇、組織建設,都是基於信仰的產物。信仰是最基礎的推動力,也是一切高樓大廈的地基。最這個意義上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並非唯心,反而很有道理。

這種信仰的力量,現實中有很多案例,只不過出現的時候面目不同。例如:問題背後的問題、產品價值觀、以顧客為中心、員工第一、價值投資,包括初心與使命、為人民服務等等。

胡劍鋒:科學或信仰?重新理解第一性原理

有時候,我們本以為我們的力量來自某種知識、或秘訣、或事物、或權力、或財富,只要掌握就能如何如何。孰不知,絕大部分時候,根本的力量來自信仰,那才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推動力。

所以十九大報告才會寫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