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共生的邏輯關係

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提及共生型組織

一詞,那麼何為“共生型組織”呢?共生型組織其實是在對當下不確定社會環境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對未來組織形態的預判。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年代,當新型技術開始代替一些基礎工作,組織管理已經開始遭受重創。能力較強的個體開始打破組織邊界,出現很多跨行業的現象,全新的商業模式更是不斷衝擊著傳統行業。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互聯網時代下,組織正在面對什麼樣的困難?

如何正確理解共生的邏輯關係

一、互聯網技術對組織提出的巨大挑戰

不同的時代對組織提出的要求都是不同的。企業管理者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做好應對新挑戰的準備,找不到解決新困難的方法,那麼就無法帶領組織走向更好的發展。

看過大企業對組織的管理之道後,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企業在組織層面上都遇到了三大挑戰

1. 看似無序卻深度關聯的市場

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在全球迅速掀起一場數字經濟風暴。共享經濟的強勢湧入,激活了部分紅利存量市場,成為了新行業的一匹黑馬。人與虛擬數字世界中間存在的天然鴻溝,隨著大數據應用的成熟正在逐漸消失。人工智能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的新戰爭,也將傳統的組織競爭關係賦予了全新定義。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一系列的變化仍在繼續,數字技術在全世界的廣泛應用,也不斷的滲透組織的方方面面,這將改變組織與顧客、世界的互動方式,在全新的經濟模式中徹底打破現實與虛擬的邊界。

2. 核心競爭力不在是企業強有力的壁壘

在數字時代拉開帷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以來,核心競爭力已經無法形成企業強有力的壁壘。往往跨界競爭帶來的無形壁壘快速形成,導致企業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不攻自破。所以,從現在經濟時代看,以核心競爭力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組織原有的競爭優勢,不再經受不住數字經濟帶來的考驗。

同時,在經濟環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的時候,想要創造價值也變得愈發艱難,顧客也愈發趨於年輕化。然而,即使組織已經察覺到這一變化,但是也難以想象這些變化趨勢相互碰撞下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更無從知曉因此創造出的經濟和商業新環境截然不同的效果。

據調查表明,當外部因素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行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的時候,顧客將永遠面臨著供大於求的選擇。我們才能夠堅信產品競爭力、品牌因素等因素,已經無法維持企業持續發展和強有力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科技帶來的變化和複雜多變的環境已經打破傳統競爭壁壘,行業邊界和競爭壁壘的消失也帶來了這個時代中最大的機會。

3. 未知的挑戰者

當今社會,跨界作為一種趨勢,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商業模式。互聯網革命帶來的行業邊界和競爭壁壘逐漸消失,使得很多組織都在進入或者試圖進入與主營業務不想管的領域。跨界潮流已然不可阻擋。

二、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從內部轉向外部

組織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在解決問題上,而應該看重機會。現在的組織,無論出於何種階段,都無法逃避這個問題,如何從難以克服的問題中尋找機會就成為了組織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全球化競爭加劇的當下,我們不難發現,組織績效不再由組織內部因素決定,而是由更多的外部因素決定,比如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合作伙伴的穩定性、新技術帶來的挑戰等等。這些外部因素遠遠大於組織內部的因素。

今天,讓很多領導層感到無所適從的是,即使組織內部已經足夠完善,遠遠領先於同行業的其他組織,也無法逃離被淘汰的命運。這時人們漸漸開始發現,“組織”一詞的意義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化發生了更加深遠的變化。

組織面臨的這些問題,傳統的組織已經無法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因此,我們非常清楚想要解決當下的困難,組織必須變革,重組組織,從而獲得更有效的解決途徑。

所有組織形態的設立其實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怎麼取得組織績效?因此美國著名學者提出“協作優勢”的觀點。一個組織具備強大的協助能力,對提高公司的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個組織離開協助,都無法發揮組織個體的最大優勢,1+1>2才能共同為顧客創造價值。

如何正確理解共生的邏輯關係

在這樣一個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趨勢下,任何組織的發展都離不開行業間的相互協作,更無法脫離顧客去創造價值。協作對原有的相對封閉的環境進行重組、將從前封閉、孤立的組織重新聯繫起來,組織之間的競爭變成合作競爭,優化組織之間的競爭關係,從而更好的激發每個組織的活力,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消費需求。

在合作的基礎之上,相同或者不同領域的組織將不再是競爭對手,而轉變為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組織需要轉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將傳統的價值鏈創造模式轉變為命運共同體合作創造模式。

根據眾多成功的商業合作案例表明,創建命運共同體模式為組織帶來的價值效果往往是顯著的,把顧客的需求和供應鏈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新興技術無縫連接,可以獲得更高效的決絕辦法。我們把這種新型的合作組織稱之為“共生型組織”。

三、“共生型組織”的定義

何謂“共生型組織”?其實,共生型組織本質上就是一種基於顧客價值創造和跨領域價值網的高效合作組織形態,其組織成員之間可以互為主體、資源共通、價值共創、利潤共享,進而可創造任何個體組織都無法實現的高水平發展。

新型的共生型組織生態網絡摒棄傳統競爭思維,剝離層層“條件”,真正圍繞為“顧客創造價值”開展,將理解和創造顧客價值作為組織的核心,從而使創造價值的各個環節和組織整體價值按照最優原則有機融合。

共生型組織以共同的價值為導向,從組織核心價值觀出發,顧客就是組織的核心。一切以向顧客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及服務為圓心。

其實,打造共生型組織的關鍵是打造價值組成模塊。在既定的價值主張下,根據想要達到的價值目標,規劃創造價值最優化的組合模式,選擇合適的夥伴,再最大程度上讓組織共同價值有效運轉。當然,組織在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協調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平衡好組織之間關係,最大化發揮組織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能削弱組織協作過程中產生的不和諧因素。

命運共同體是共生型組織共同的標識,但是如何形成有效的命運共同體,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每個組織之間的理念差異和價值觀不同必然會產生摩擦,這就要求共生型組織必須經歷一個磨合期,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會使共生型組織的構建充滿坎坷。這些是共生型組織需要面臨並共同去解決的問題。

四、共生型組織的特徵

現在的許多企業仍然利用自己技術的優勢,製造更豐富的需求,創造出更優質的產品。雖然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能獲得很多關注,但其實獨享的優勢明顯大不如前,包容性才是現在時代下的新主題。隨著紅利的消失,同質類競爭對手激增,這類型組織早晚會被擊敗。

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京東堅持開放賦能的主張,在“無界零售”的時代裡,成為賦能者,與合作伙伴實現雙贏。

如何正確理解共生的邏輯關係

更多實例讓我們不難看出,價值創造是命運共同體的智慧結晶。共生型組織意為不同組織之間存在相互合作關係。在此過程中,組織擁有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性,與此同時,組織之間資源共享,通過共同激活、共同促進、共同優化,從而獲得無論任何一個單個組織都無法達到的高水平發展。儘管共生型組織不可避免的會帶來很多困難和分歧,但我們也能從中發現新型的共生型組織更多地強調了組織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理解,進而實現彼此更好的發展循環鏈。

如何正確理解共生的邏輯關係

共生型組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1. 整體多利性

共生型組織的最大特點就是合作,但是合作並不意味著就不存在競爭。但是共生型組織之間的競爭和傳統意義上的競爭不一樣,共生型組織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強調組織之間的相互吸引和補充,最終從競爭關係中產生出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正是因為組織之間有這種相互競爭、相互促進的關係,才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些價值創造不僅幫助了合作伙伴,同時也為自身的發展帶來更多益處。

2. 協同效率

提高組織效率一直是組織的痛點,而在組織績效由內轉向外部的今天,組織需要提高整體協同效率,既包括組織內部的協同效率,又包括組織外部協同效率,“分工、分權、分利”已經無法滿足組織對整體效率的追求。整體效率已經最大化的轉向組織間的協同合作。共生型組織之間保留了組織之間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依賴彼此資源,讓組織能快速的融入新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組織的整體效率得以提升。

3. 柔韌靈活性

對於組織外部來說,共生型組織擁有更強大的連接與互動,讓基於顧客價值的創造更高效、更快捷的響應需求變化。只有建立這樣靈活的組織形式,才能根據市場的極速變化做出最快最合理的調整。

4. 互為主體

共生型組織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互為主體,這就要求組織成員能夠做出根本的改變。複雜多變的環境要求成員從單一的協同模式轉變為跨組織的協同模式。共生型組織強調開放性和互聯性,與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其本質就是追求打造開放式的合作生態系統,共同尋找突破性發展的解決方式與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