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昨天中午買菜歸來,十字路口等紅燈,有個五十多歲挺壯碩的男人,迎面走來。

操著一口陝西口音,問我能不能幫個忙,來石家莊走親戚,坐不了公交車。

抬頭看他時,雙鬢微白,眼睛裡含著淚花。

“大爺,我這裡有饅頭,是餓了嗎?您別嫌棄。”

我從車筐裡拿了倆饅頭,遞給他,他接了饅頭就吃了起來,哽咽著。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本來還疑心是不是遇到騙子,看他吃的那麼香,一顆警惕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他眼裡含著淚花,一個身高馬大的男人,如果不是遇到難處了,不會紅著眼睛求人的吧…

“俺們倆個人,需要八塊錢做公交車。”

他又說了一句。

我錯愕了一下,拉開羽絨服口袋,摸出了十塊錢遞給他。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然後不遠處走過來一箇中年女子,看樣子像他的愛人,走到我的面前,雙手接了錢,不停地說謝謝,謝謝。

“沒事,誰都會遇到難處。”

我沒多問,又從車筐裡拿了倆饅頭遞給那個女的。

“別嫌棄,你也吃點吧。”

那女的雙手捧著,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又重複了幾句謝謝。

再次看了他們一眼,此時已經是綠燈了。

沒有道別,我們就此各奔東西。

遠遠的又聽到身後一句顫巍巍的

“丫頭,你路上慢點。”

我笑笑回頭,就此別過。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能幫助到危難中的路人,也算是我的福氣了。

祝福那對夫婦,希望他們在他鄉,別再遇到為難事。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曾經我在包頭獨自出去玩兒,結果路上怎麼也打不到車,從公園出來傻眼了。

於是我就步行幾公里了,搜了搜地圖還有十幾公里。

我幾乎絕望,後來路過一輛皮卡,問我是不是需要幫助,我才急忙竄上去,哭著鼻子說,把我拉到能打車的地方吧,我給你錢。

對方是個女孩,只是笑笑,說不要錢反正是順路。

我是說了一路謝謝,才下車的。

他鄉遇到難事不容易,需要一雙援助的手。

我後來飛回石家莊,時時會記得那件事,十分感激。

後來想想:可能是雪中送炭,救人於危難,總令人難以忘懷吧。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假如你餓得飢腸轆轆,有人送給你一個饅頭,可能都是人間美味吧。

而如果有人不管你是否吃撐,不斷將更多好吃的送上來,你還不好意思拒絕,硬著頭皮吃下去(宴席上經常遭遇這種事兒),這時你不但不感激,怕是大概要心存怨恨了。

這就是“邊際遞減效應”,物品的價值並不取決於物品本身,而是通過自己的需求、慾望得到滿足的程度來主觀體現的。

同一樣東西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和效用,會隨著它的增加,而使效果遞減,越到最後,效果越小。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德國經濟學家戈森曾提出一個有關享樂的法則:同一享樂不斷重複,則其帶來的享受逐漸遞減。

因此錦上添花的效果會遠弱於雪中送炭,一定要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最貼切、最體貼、最實用的幫助。

生活中,誰都可能遇到困境,而困境中的幫助尤其難能可貴,老子曾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意思是人們常巴結處於頂峰的人,而忘了處於困境中的人,甚至還踩一腳。

人們常說“疾風知勁草”,又說“日久見人心”其實不僅僅是看平時對方對自己怎樣,而且要看危難之際困境之中,對方是否能夠善盡“朋友之義”。

-01

著名作家錢鍾書年輕時在上海寫《圍城》,在經濟上非常窘迫,只好辭退保姆,由夫人楊峰親手操持家務。一天寫500字的“精工細作”絕對不夠養家餬口,這時候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可謂“救之於水火之中”。


錢鍾書向來不喜歡與人交往,常常在家著書立說,卻與黃佐臨結成了不錯的友誼。

時隔多年之後,錢鍾書名滿天下,黃佐臨之女黃蜀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在如鯽的導演堆裡獨家獲得錢鍾書親允開拍電視劇《圍城》。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鍾書40多年後還報。

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你不經意的小幫助,對於他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個很大的人情。

因為對方正處在困境之中。明白了這一點,就不要讓自己做出“人走茶涼”“痛打落水者”的事,相反要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才能贏得對方的情誼。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02

在這一點上,沒有比相聲演員李菁和何雲偉做得更差勁。

那段時間,因為郭德綱其中一個弟子和記者起了衝突,連累了他的名譽,各大電臺、電視臺紛紛封殺郭的節目。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在關鍵時刻,他的兩位弟子李菁、何雲偉捅了師傅最後一刀,退出了德雲社。不說郭的為人怎樣、矛盾中到底誰對誰錯、兩位弟子的退出是否早已經決定的;在老師落難的關鍵時刻,即使默默站在他背後支持他,不是為人弟子應該做的嗎?

做不到“雪中送炭”起碼也不應該“雪上加霜”吧!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往往要到最危難的時刻,才能分出個人品格的高下,“雪中送炭”不是高尚的要求,而是道德底線。

能夠做到這一點,夠獲得他人的感激和友情,才能得到日後的幫助。

“人脈投資”往往在他人最低落的時候,才可能產生最良好的效果。

救人危難--從兩塊錢的饅頭,看邊際效應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