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重慶:敢用願用安心用!

公平正義是司法的終極價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及時懲治犯罪、強化保障人權、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刑罰寬嚴相濟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找準“寬”與“嚴”的平衡點,則成了確保公平正義的關鍵。重慶市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各項數據在全國居於前列,近日,記者對該項制度的適用情況進行了採訪。

10月31日,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檢察院,任某向記者講述了一年多前發生那場交通事故的晚上。儘管依然心有餘悸,但對任某來說,更多的是對檢察機關嚴格依法、公正司法、保障人權的尊重。

敢用——減少對抗情緒 化解社會矛盾

2018年4月28日,任某駕車行駛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的大道上,與行人王某發生碰撞後,他迅速聯繫朋友將王某送往醫院。由於害怕,任某躲在事故現場附近。“等到民警將現場勘查完畢後,我才返回住所。”任某告訴記者。

當晚,在得知王某經搶救無效死亡後,任某便將手機關機。經過一晚的輾轉反側,次日,任某來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經認定,任某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儘管任某如實供述罪行,態度良好,並與被害人家屬進行溝通,表示願意積極賠償,被害人家屬表示不予諒解任某。

那麼,是否應當以被害人諒解作為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前提要件?九龍坡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表示,“刑事訴訟法並未對此作具體規定。當時考慮到任某認罪態度良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最終決定對任某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任某在認真聽取檢察官告知其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後,在辯護人的見證下籤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更為積極地與被害人王某家屬協商並賠禮道歉,終於在法院審判階段再次補償被害人家屬十餘萬元後取得了被害人家屬諒解。2019年8月14日,法院採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判處任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記者注意到,該案的辦理與今年10月出臺的規定相契合。《意見》第18條規定,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同意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寬處理的,不影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

“王某有三個子女,溝通工作並不容易,檢察官在與王某家屬溝通時做了大量工作,我很感謝檢察機關。”任某說。

“由於法律後果可預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悔罪、和解退賠積極性大幅提升。”九龍坡區檢察院檢察長趙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1月至9月,九龍坡區檢察院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量刑建議法院採納率為93.62%。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的案件,沒有出現無罪判決、撤回起訴、被上級檢察機關改變處理決定等質量問題。

願用——抓關鍵節點 深化流程再造

重慶市是全國首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18個地區之一。重慶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建超表示,在試點工作結束後,重慶檢察機關以貫徹落實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為契機,以實現公正與追求效率有機統一為導向,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方面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重慶檢察機關抓住控辯協商、精準量刑建議、權利保障等關鍵節點,加強工作規範和辦案指導,促進制度落實落地落細:

——明確界定“認罪”“認罰”認定標準,嚴格規範訊詢問、認罪具結程序,只認輕罪不認重罪、只認部分犯罪事實的,全案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檢察官提出的從寬處罰建議,除有立功、家庭經濟困難等新的事實情節,經查證屬實可予調整以外,量刑輕重視悔罪態度和表現予以區別。

——貫徹認罪認罰越早從寬幅度越大的原則,強化法治宣講、釋法說理和教育轉化,通過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師有效溝通,激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儘早認罪認罰,促進達成認罪協商“訴訟合意”。

——刑事訴訟法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來,即要求法定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全部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8月全國刑檢會後,進一步要求對全部案件一般應當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

——提升“智慧刑檢”輔助辦案效能,對危險駕駛等25個常見犯罪的生效判決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分類梳理出量刑要素,納入量刑輔助系統,構建量刑建議大數據平臺。

……

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過程中,重慶檢察機關還著力在程序簡化、繁簡分流上下功夫,深化流程再造,確保檢察官“願用”:

——協調公安、法院建立“三集中”工作機制,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作特殊標識,由公安機關相對集中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相對集中提起公訴、法院相對集中開庭審理。

——推行遠程視頻提訊和庭審,分別在看守所、檢察院建立遠程視頻訊問室,遠程訊問後在值班律師在場情況下籤署具結書,部分院已對90%以上的認罪認罰案件實現集中遠程提訊,提訊1人平均用時15分鐘。

——打造速裁案件收案、掃描、移交、送案快速通道,探索危險駕駛、交通肇事案件“一站式”高效辦案模式,創新刑拘直訴、社會調查前置機制。

……

記者採訪瞭解到,試點以來,重慶檢察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比例逐年上升,今年1月至9月,共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案件17664件21877人,案件適用率84.7%,提出確定刑量刑建議佔比71%。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結的案件,98.11%的被告人認罪服法,提出上訴的多為留所服刑的“技術型”上訴。

安心用——

同向發力 完善制度保障機制

“在貫徹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過程中,我們與江北區法院多次就常見罪名的量刑標準、對被告人的從寬幅度等問題進行溝通交流,確保提出的量刑建議符合審判標準。”江北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徐建輝表示。

記者採訪瞭解到,這樣的溝通協商在重慶市已經逐步機制化。重慶檢察機關與公安、法院等有關部門一直保持密切協作,專門建立了定期通報機制,定期將各自部門開展認罪認罰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對相關案件信息與數據進行比對,及時發現查找問題。

“重慶市高級法院將其他政法部門的通報中涉及法院工作情況的部分,作為專項整改的內容和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重慶市高級法院副院長孫啟福表示。

在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過程中,重慶市有關部門在制度適用、理念轉變、精準量刑、釋法說理等方面也各司其職、全力以赴。

據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郭金嚴介紹,重慶市公安局專門制發《關於貫徹實施新修訂〈刑事訴訟法〉適用法律文書有關問題的通知》,重點在《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起訴意見書》、提請批准逮捕的《社會危險性說明書》等文書中增加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情況記錄,並制發統一模板,確保權利告知、內容記載、附卷移送等環節全覆蓋,最大限度保障嫌疑人合法權益。

“自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以來,重慶市共安排值班律師超過25000人次,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答法律諮詢超過48000人次,見證簽署具結書超過45000人次。”重慶市司法局副局長熊世明表示,目前,重慶市42個看守所、44個法院、44個檢察院均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已經實現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對法院、檢察院、看守所的全覆蓋。

重慶市檢察院建立了專項考核機制,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情況納入對“一把手”的考核之中。“我們還將巡察、檢務督察深度融入業務工作,利用統一案管平臺實現辦案流程同步留痕、動態監控、司法風險隨案跟蹤,同時,重點加大對提出量刑建議和不訴案件的監督力度。目前,《檢察官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已起草,將在全市檢察機關試行。”重慶市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表示,有關部門同向發力,將對縱深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真正行穩致遠地釋放出法治正能量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