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191所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管理 讓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更廣

從清末的合肥“興辦新學”,到由書院遞嬗蛻變而來的全市僅一所的“中學堂”,再到如今兩千多所各級各類學校的“百花齊放”;從曾經的“好上學”到如今的“上好學”,40年波瀾壯闊中的合肥教育,同樣也一直在“改革”二字上不斷嘗試、勇於奮進。

【基礎教育】走過40年波瀾壯闊,合肥教育邁上新臺階

基礎教育,是發展教育事業、改革教育體制的基礎一環。根據合肥市教育局提供的一組數據:1986年,合肥市城鄉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城區為97.3%、郊區為70%、三縣為50%。

“但當時的學校規模較小,辦學設施簡陋,教學設備缺乏,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普遍存在,農村地區尤為嚴重。”合肥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國家《義務教育法》的頒行,為了有計劃、分階段、按質按量實施義務教育,1987年12月《合肥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實施規劃》正式發佈,隨後,在基礎教育地方負責、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新體制下,政府增加投入、群眾集資辦學、社會捐資興教、加快了教育發展步伐。

到1989年,合肥市區學齡兒童入學率提升到99.8%,其他各項指標均在99%以上,肥東、肥西縣普及初等教育通過了省級驗收。此外,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市區提高到98.8%;三縣上升到70%左右。

到1998年,合肥市區有幼兒園125所、小學240所、初中47所、普通高中32所,職業高中49所、中等師範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校總數達496所,在校生總額達到22.25萬人,約佔市區總人口的20%。“再加上地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地方中專學校、中等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和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初步形成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銜接,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相互溝通,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互配合,規模、層次、結構較為協調的教育格局。”

如今,合肥教育又走過20年的改革歲月,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規模均邁上“新臺階”。合肥市教育局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2004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54所、中等職業學校54所、普通高中108所、初中245所、小學542所、幼兒園994所、特教學校6所、國防學校1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87.3萬人,教職工12.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9.9萬人。

【改革舉措】大力擴建普惠園、公建民營幼兒園緩解“入園難”“入園貴”

在《合肥教育年鑑》中,記錄著合肥市在學前教育上的一段數據:1992年,幼兒入園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辦園條件和保教質量得到提高,評定出首批6所市級一類幼兒園,起到了示範效應。

如今,隨著“二孩時代”的全面放開,越來越多家長將焦點關注在學前教育上,然而,他們也欣喜發現——“家門口”的普惠園越來越多。從2011年開始,合肥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改擴建公辦園,讓更多適齡幼兒低價讀上高質幼兒園。據合肥市教育局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幼兒園930所,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含公辦幼兒園)710所,佔幼兒園總數的76.3%;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117所,實現了農村“一鎮一園”全覆蓋。

為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難題,近年來,合肥市突出學前教育的普惠公益發展,建立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移交與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強對涉及國有資產園舍及設施的幼兒園管理,通過改革民辦幼兒園投入機制鼓勵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創新建立“公建民營”零租金辦園模式。

並明確提出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50%,在園幼兒普惠率達到85%,努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幼兒園明廚亮灶信息化工程,強化幼兒園過程監管。

午餐工程“全覆蓋”讓學生在校吃上“熱乎飯”

早在2015年,針對合肥市多數中小學沒有食堂,家長沒時間接送孩子的情況,合肥市各縣區就已經在試行中小學生午餐服務工程,有部分學校開始提供午餐服務。土豆排骨、毛豆燒仔雞、乾鍋有機花菜、肉末豆腐羹……2016年秋季開學,合肥市南門小學桐城路校區的第一週的菜譜搭配營養又健康。

“整個南門小學共有學生2500多人,今天約有780餘人選擇在校吃午餐。”南門小學校長費廣海介紹,每週三,學校還會到學生中做“民意調查”,制定出下一週受歡迎的菜譜,變著花樣的同時實現營養均衡。

通過“學校食堂+午餐配送”兩種配餐方式,從2017年秋季開學,合肥市中小學午餐工程基本實現了在城區中小學的全覆蓋。一些新建學校全部要求配建食堂,城區的老校由於場地、人員不足如果不具備建食堂的標準,也都通過區裡統一招標配送。

合肥市率先試點的午餐工程,不僅讓學生在校就能吃上“熱乎飯”,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啟動了“明廚亮灶”工程。通過攝像頭監控校園午餐的製作全過程,同時,我省還計劃制定學校午餐管理辦法,引入准入與退出機制。並計劃落實中小學校長陪餐制,及時公開就餐人數和帶量食譜等相關信息,併成立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參加的膳食委員會,定期對飯菜價格和質量進行評估。

全市191所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管理,讓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更廣

名校的教師授課、教學資源能不能輻射更廣?近年來,合肥市率先在“集團化辦學”上開始有益探索。從2016年開始,師範附小四所分校組建成“合肥師範附小教育集團”、四十六中及其南區分校組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教育集團”,讓“走校上課”成為打破學校壁壘的全新教學模式,由此也拉開了合肥市集團化辦學的序幕。

隨後,採取名校辦分校、名校託管、名校弱校捆綁、學區聯盟、名校集團化等辦學方式,逐步提升新建和薄弱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目前,全市191所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管理,佔義務教育學校的24.26%。這種集團化辦學採取的是“一所龍頭學校帶多所新建學校”的“1+X”聯合模式,集團內各學校打破學校界限,可以共享龍頭學校的課程、師資、管理、文化等優質資源,從而使各新建學校共同進步、快速發展。

【合肥教育改革大事記】

1979年12月:

合肥師專151名首屆大專畢業生在九日分赴合肥一中、四十五中、四十六中、四十七中等校,進行教學實習。合肥師專是合肥市自辦的第一所大專學校,這屆畢業生是1977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後,經過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入學,兩年間分別完成中文、數學、物理、化學四個學科的預定學習任務。

1983年秋:

合肥市區小學從1983年秋起已改為六年制,動員了部分在高中和初中任教的教師分別回到初中、小學,充實了初中和小學的骨幹力量。

1984年9月:

被譽為“中國科技城”的合肥高等教育事業發達,當年,全市25所高等院校中有四萬多人在校讀書,包括來自外地的學生在內,全市平均每15個人中有1個大學生。

1985年10月:

合肥聯合大學擴大招收自費走讀、不包分配的專科生五百四十一名。

1987年9月:

合肥市第一所實行中小學九年一貫制的實驗學校正式成立並開學。這所實驗學校與省重點中學合肥一中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充分開發中等和中等偏上智力兒童的潛力,首批招收的一年級新生共36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