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十萬“鴨軍”打響產業脫貧攻堅戰

“稻漁鴨共生模式”是元陽縣對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在這一模式中,養鴨收入佔了貧困戶收入的“大頭”。

近年來,元陽縣在產業扶貧中,充分利用哈尼梯田自然資源優勢,結合上海對口幫扶資金,建成年存欄肉鴨10萬隻生態稻田鴨養殖基地,打響了產業脫貧攻堅戰。

元陽縣2019年梯田鴨養殖項目是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項目,總投資8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生態梯田鴨養殖示範基地、梯田鴨種苗基地、13個鄉鎮梯田鴨養殖基地、暫養點、技術指導站、前期10萬隻鴨苗培育和發放、梯田鴨追溯體系建設、梯田鴨養殖隊伍培養。通過項目建設,達到年存欄生態蛋鴨10萬隻以上,產蛋1260萬枚,推動梯田鴨養殖產業持續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該項目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600戶,惠及7800人。

該項目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運行,元陽朝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脫溫鴨苗給8個養殖基地飼養,並帶動周邊群眾或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參與到梯田鴨養殖產業中,飼養到成品鴨後,由元陽朝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按保底價收購,由紅河紅源公司創立元陽梯田鴨品牌,由上海生物品牌標識公司進行產品品牌標識,進一步開拓市場,解決群眾賣鴨難的問題。項目建成後,養殖基地交給元陽朝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養殖基地產權屬於村集體資產,形成每年不低於5%的資產性收益,每年兌現一次,連續10年,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為實現梯田鴨產業可持續發展,政府將採購10萬隻鴨苗,其中,6萬隻作為基地代養,其餘4萬隻作為農戶養殖。農戶每年需要補充的新鴨苗,由元陽朝富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每年提供3萬隻以上,期限5年,實現梯田鴨產業持續發展。

項目實施後,養殖基地和養殖戶年存籠蛋鴨10萬羽,產蛋鴨8萬羽,年產蛋量1260萬枚,每枚銷售按2元計,產值2520萬元;10萬隻梯田蛋鴨養殖一年半後,出欄合格老鴨按70%計算,出欄7萬羽,每羽銷售100元/羽,產值700萬元。

目前,生態梯田鴨養殖示範基地、梯田鴨種苗基地、13個鄉鎮梯田鴨養殖基地、暫養點、技術指導站的基建部分已完成。有2個基地已引進鴨苗1.6萬隻進行脫溫,脫溫後體重達1.4斤再發放給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目前已經發放鴨苗0.8萬隻給建檔立卡貧困戶。

推進稻田鴨養殖,有利於充分挖掘梯田資源品牌優勢,發展梯田系列品牌農產品,提高梯田產出率,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有利於發展高效農業,豐富城鄉菜籃子市場;有利於保護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促進旅遊業發展;有利於促進梯田鴨養殖與梯田紅米種植有機結合,鴨攝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減少飼料量的同時少用化肥農藥,減少環境汙染,稻、鴨、蛋農產品質量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元陽:十萬“鴨軍”打響產業脫貧攻堅戰

審核:周健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