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清華北大的學子,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天賦的代名詞。甚至有學生髮出"沒有天賦,何以進清北的感嘆"。

卻不知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

河北高考狀元孫浩寧,就是一步一步踏實地靠自己的方法走到了清華的校園裡。

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曾經,他抄了上百條素材,卻仍然被老師批評,中心模糊,素材不新穎。做了上百道語法填空題,卻還是錯五道。

他懷疑自己,卻不敢停下。默默在心裡告訴自己6個字:但行,莫問前程

最終,依靠不斷踐行自己的方法,以裸分734分的成績登頂河北高考狀元,尋到了自己的前程。

雖說過程艱辛,但是結果值得。孫浩寧的方法總結來說,有三重點。

01作文需素材,厚積才薄發

孫浩寧高考結束後,作文素材摞成了一堆,這些都是他在看書或實事的時候所摘抄下來的。

很多高考狀元都有摘抄的習慣。浙江省高考狀元鄭恩柏,從高一就開始摘抄好詞好句,甚至把自己偶爾特別出彩的想法都記下來。

這些好的習慣為他們後期語文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很多學生也知道摘抄的重要性,但是要用的時候,找不到也記不起來。

這個時候,就需要思維導圖的加持。

把實事和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是一部分,重要的是要思考這些事例和句子可以用在什麼樣的選題上。

例如,尊敬他人,仁義道德的為不同類,把關於選題的事例記錄在旁邊,用思維導圖把他們聯繫起來。

又或者以事例為大點,把可能運用進去的選題寫在一旁,這樣就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更快地想起來。

這兩種都是比較好的建立素材體系的方法,自己覺得哪種合適就使用哪種。

在平常寫作文的時候,就要寫到最好,把這些事例和好詞好句都用上去,儘可能用最新的素材和最精彩的句子。

把這些銜接在一起,在考試的時候再遇上同樣的選題,就會發揮出最強的實力。

平常多積累,才能在考試的時候比別人多一些實力。

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02查漏補缺,有自己的計劃

對於孫浩寧而言,跟緊學校步伐固然重要,但是有自己的計劃更重要。

一個老師,講的所有問題都是針對大多數人的水平而言的。每個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自己去發現,去彌補,才能補上知識的漏洞。

不管是平時所做的練習題,還是考試的試卷,錯誤的題目表達的都是"這個知識點掌握得不透徹"。

這個時候,首先就是要把這道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找出來,按照這道題的思維梳理一遍。

其次,就是把錯誤的原因寫出來,做一個分析,減少下次出錯的幾率。

最後,就是把整道題的方法和套路寫在一旁,作為解題思路。

再遇上同類型題的時候,就能不遺餘力地得出答案了。

在高考的角逐賽中,橫衝直撞是不行的,要時時查看一下自己身上的破洞。

磨刀不誤砍柴工,補漏洞,或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是卻能讓我們跑得更快更遠。

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03重點三:熟讀課本,掌握內容

在高考試卷中,簡單,中等,難題的比例是3:5:2。

總而言之,課本的內容佔大多數,延伸的內容是小部分。

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學生,考不了高分呢?因為,沒有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

逆襲北大賀舒婷,曾經把歷史書翻來覆去背了六遍。

孫浩寧,平時在複習的時候,都會把看課本,看得越多,對做題越有幫助。

有的同學,看了課本但是記不住。背了一遍,就不想再背了,根據艾賓浩斯曲線,一遍是不能達到記憶的效果的。

只有重複記,重複背才能牢牢掌握。

現在市面上也有僅用兩分鐘,就可以對當節課重要知識進行整理、覆盤的時間管理手冊。

從被老師批評,到逆襲高考狀元,他說:迷茫時,告訴自己這6個字

不僅受到了多位經驗深厚的教師的稱讚,還得到了學生的認可。這個方法對課本知識的記憶是十分有效的。掌握了課本知識,就相當於掌握了考試的命脈。基礎打好了,不管題型怎麼變化,都不會成為分數的攔路虎。


天道酬勤,厚積薄發,從來不只是說說而已。正確的方向,拼命地努力,得來的就是超人的成績。把握這三個方法,再去努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