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你好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克莱·舍基


作者还有另外一本书叫《认知盈余》。


两本书都受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倾情推荐。


前言


自从互联网出来后,你是不是发现我们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了。比如经常看到食品安全、交通事故、暴力事件等等这些问题。难道说我们这个世界比以往都往更差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80后和90后的感觉可能没那么强烈,但更早的一代人可能就会有世界变差的感觉。比如我爸就有这种感觉,他说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地沟油是什么,看了网上的信息后感觉到处都有地沟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答案是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消除了两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信息的局限性。第二个障碍是公众反应的壁垒。


就拿地沟油来说,以前没有地沟油吗?也有,但这样的信息只会在油品加工里的小圈人知道。但互联网出来后,有人把它写成文章,于是你知道了地沟油,而且能影响家人的健康,你就会在文章下面留言并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之后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大众所知。这样,信息的局限性就解除了。而你在文章底部的留言就是你对这个事件的反应。也就是说,

互联网是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和公众反应的成本。


以前需要花钱买报纸获取信息,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就可以。以前需要写信给对方面才能表达你的态度,现在打开手机就可以。以前你写信给对方,对方还不一定看,现在不需要对方看,只需要让大众看到就可以了。


更多关心地沟油的人就会形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的反应就是集体的行动。互联网消除了集体行动的障碍。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无组织的的组织力量。无组织的组织,为了方便,我们就当它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组织,无数的新组织形成了今天 的人人时代。


本期的解读将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新组织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规律可寻。第二个问题是,新组织对传统组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在这个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第一部分:新组织是怎样形成的?


那怎样算这个时代的新组织呢?简单来说,所有一起参与编辑维基百科的人,所有关心某一事件的人,还有你的微信群这些都算这个时代的新组织。当然新组织也是相对于传统组织而言的。


这些组织虽然看似千差万别,但它们有着三个共同形成因素。分别是承诺、工具和协议


就拿微信群来举例子。假如你是做微商的,你想创建一个群来销售你的衣服。首先你要考虑的是承诺,也就是价值。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比如你有价格优势,设计潮流前沿,审美独到。这些你都可以写在你的群公告里。这就是你的承诺。


之后是工具,这个我们都知道,就是手机里的微信APP。任何一个工具先要为个人创造价值,之后工具本身就会显示他们的社会价值。微信如此,你的微信群同样如此。


最后是协议,也就是规则。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微信群每天都是乱糟糟的,就一定要有规则。比如不能发布与本群无关的内容,不能发布广告,或者发广告前要先发个红包等等。


当你一直奖励好行为,而抑制坏行为,你的群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成员之间的互动越多,他们就越需要达成一致行动,而规则就越复杂。


同样,编辑维基百科的用户群体也有自己的承诺、工具和协议。工具和协议我们都好理解,那承诺又是什么?或者说维基百科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


很多人可能认为,编辑维基百科的词条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又没有收益。但他们的收益往往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就是来自内心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在世上留下印记,这是人类普遍的欲望。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是维基百科的内在驱动力。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新组织的形成靠的是承诺、工具和协议。承诺对应的是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工具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而协议就是组织的规则。手机的APP之战,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进行的,比如美团与饿了么,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谁的工具更好用,谁的规则更简单易行。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聚集更多的用户。


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第二部分:新组织对传统组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按照《牛津英语大词典》的定义:“新闻记者”就是为报纸杂志写稿,或者给广播、电视提供新闻的人。


假如按照这个定义,不为出版商工作的不算新闻记者,而没有出版能力的也算不上出版商。也就是说,在互联网之前,有印刷机你才有新闻自由。


而现在微信、微博、头条,让我们即是读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生产、复制、发布都大大的简单化,这导致新闻控制不再完全掌握在专业人士的手中。


互联网所引入的未来是出版大规模的业余化,新闻从一种机构的特权,转变成一个信息传播系统的一部分,各种非正式组织和个人都存在于这个生态系统中。


新的组织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组织的竞争方式,与机构竞争的不仅仅是机构,还有个人。


任何成本都会造成一个行业的壁垒,大多数传统组织的高成本,则制造了高壁垒。而以往的竞争优势,在这个人人时代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另外,人人时代也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方式。过去因为资源稀缺,成本高,在内容出版以前,专业的过滤将好的内容筛选出来,以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而人人时代的今天,允许任何人,生成任何内容并公布给所有人,这种残忍的增长逻辑,让每天的内容都有令人惊愕的数量增加。专业人员无论如何也过滤不完。


无止境的内容增长,意味着先出版后过滤成为唯一可行的系统。而互联网让筛选也变得更简单。文章的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成为评价内容质量的另一维度。


这些可以不需专业的人就可以筛选出来,而且内容的评价也不再单独依靠编辑的个人主观。


人人时代改变传统的出版方式,由原来的先过滤后出版,变成了先出版后过滤,而且让评价体系更加数字化。让决策变得有据可依。


如果一个体系里,任何人都能自由地开始一件事。做得好不好也没有关系,那么短短的几个字,就会有抛砖引玉的效果,最终产生一篇高质量的文。


维基百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一篇文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因为它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基于现有文本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


假如你想做一个操作系统,你会怎么做?成立一个公司,之后找专业的人,付工资,然后开始开发。在传统组织里,你只能这样做。


而芬兰的一个叫纳斯·托瓦兹的年轻程序员只是发布了一条短程的信息,宣布做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然后全世界的程序开始不断更新这个操作系统。这就是现在的Linux。占据全世界40%的服务器。


开源系统因为没有员工,不进行投资,也没有决策,所以开源几乎没有成本投入。等于失败的成本几乎也是零。纳斯·托瓦兹相当于搭了一个平台,而用户在这个平台里自由地生长。


原有的组织可以不再专注于产品本身,而是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不用替用户做具体的事,而是提供一个让他们自由的平台。


今天的淘宝、美团、滴滴都是平台。而怎样做好一个平台,这又回到第一部分的承诺、工具与协议中去了。


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人人时代首先影响的是新闻行业,让一部人的专属特权变成了,人人都是自媒体。而原来的竞争优势变成了劣势。其次,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方式,由原来的先过滤后出版,变成了先出版后过滤。而且让整个内容的评价可以变更数字化。第三因为我们现在的分享和协调的成本几乎为零,传统的产品思维,变成了平台思维。


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第三部分:人人时代,我该怎么办?


当一个时代发生变革时,职业人士通常关心的是怎样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是关于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个社会唯一不变是变本身。


而每一次的变革一定都是围绕着成本降低而展开的,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你首先应该检查自己所做的事有没有降低这个社会的成本。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的事业大有可为,如果不是那就该考虑转变。


当一个行为不论是花费增加,还是麻烦增多,人们都会减少做这件事的欲望。所以,第二个建议是考虑怎样减少麻烦,帮助身边人的减少麻烦,你将和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连接。


互联网因为连接更多的人而变得强大。即便在一个被媒体充斥的时代,人们也渴望与真正的人接触。


第三,平台思维。在每个人都能尝试任何事的互联网世界里,即便有风险的东西,最终也会有人去尝试。如果有足够大的用户群体在尝试一件事,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意外的发现。


总结一下,这个世界每一次的商业进步都是围绕着成本而展开的,有些是节约时间成本,有些是节约沟通成本,不管是哪种成本,都能让你大有可为。其次,我们要和这个世界建立更多的连接,为什么沿海地区的经济比内地更发达,因为海运可以连接世界很多的地方,连接的点也是财富聚集的点。而平台思维可以让你借助别人的力量而获得自己的成功。


最后,希望这个互联网时代也是你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