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五星禮儀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禮儀的本質要求是什麼。


禮儀的規範是什麼標準來制定的呢?


以主流觀點為主、官方倡導的、周圍大多數人認可並從事的行為和方式。


禮儀的本質要求有以下幾點:


1、講究從眾;

2、需要慎獨;

3、從小事做起;

4、要自然得體。


“從眾”不是抹殺個性


一說到“從眾”,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說:“這也太抹殺個性了,我就要跟別人不一樣。我就是我,要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個性”當然沒錯。


禮儀規範的前提也是說以主流觀點為主、周圍大多數人認可並從事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但一個人進入社群活動時,我們就要遵循一些讓人感受到被尊重的的行為和方式,以達成“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增進交往”的目的。


“個性”是把“雙刃劍”。


有的個性用在工作中是創造力的源泉;


有的個性往往會帶給人拒絕批評、素質堪憂、難以融入團隊的不良感受。


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舉了個“個性”的例子。《楚詞·漁父》中屈原與漁父的對話: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這首詞表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和人生態度。


屈原“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苟且、不妥協。”


漁父針對屈原的“自是、自信”提出應該學習“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漁父》裡的屈原表現出一個始終不渝的堅持理想,不惜捨生取義的人。


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屈原不屈的個性使之流放貶黜。


生活中堅持自己理想的人值得敬佩,但也“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慎獨即為自律


人一旦失去監督,就容易犯錯。


但我們還有一個如影隨形的監督者就是我們自己。


許衡是元朝人,博學多識,教學有方。


早年許衡曾經跟很多人一起逃難。


經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長途跋涉,口渴難耐。


同行的人發現道路附近有一棵 梨樹,樹上結滿了梨子,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摘梨來解渴。


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在樹下,連動也不動。


大家覺得很奇怪,有人便問許衡說:“你怎麼不去摘梨來吃呢?”


許衡回答說:“那梨樹不是我的,我怎麼可以隨便去摘來吃呢?”


那人說:“現在時局這麼亂,大家都各自逃難,這棵梨樹,恐怕早已沒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


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


.許衡不吃無主梨,告訴我們梨可以無主,但是我們的心不可以無主;


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為人處事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


敬畏規則、保持自律,就是自尊。


“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沒人認識我,但我認識我自己啊。


禮儀提倡從小事做起


看人從小事看,從細節能看出一個人的態度、水平和素質。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


比如進門從來不敲門、不分場合蹺二郎腿這樣的小事兒足以體現禮儀的缺失。


禮儀講究自然得體


“自然”是要發自內心;


對他人的尊重不是“裝”出來的,良好的儀態語言不是“裝”出來的;


禮儀是用來做的,是要把禮儀文化的內涵融化進血液裡,體現在生活中。


“得體”是要保持我們的“身份感”,始終不要忘記“做一個高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