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只能自己扛

(本系列均為南方週末、南方人物週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鍾強是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這是一封寫給他同事房醫生的信。在這場大疫情中,他們都是“向險逆行”的白衣戰士。

江城寸纸③|再难也只能自己扛

房醫生:

平日裡的你,總是嘴角微微帶著笑,彷彿天大的事兒都不是個事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身邊的夥伴倒下,你的臉上,再也沒有了“輕鬆”,是不是有了“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記得是2019年12月底,正與好友聊天的你,接到了我的緊急電話,“馬上到醫院,我們要召開緊急會議!”當時新冠疫情的形勢未知,雖然我很冷靜,但我知道,這樣嚴肅緊張地通知開會,是很少有的,除非事態確實嚴峻。

這一天開始,你的角色開始不斷切換,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急診科重症ICU醫療組長、急診科二線、發熱門診一線、發熱門診二線、不明原因發熱會診專家組成員。

這還是序幕,記得是農曆臘月二十八吧,也就是2020年1月22日武漢“封城”前一天,你又“接替”我,繼續醫療支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負責金銀潭醫院7樓的重症ICU。

ICU 病房是紅區中的紅區,房間中病毒氣溶膠濃度非常高,進行近距離的操作時,需要二級甚至是三級防護,防護服如果有一點點漏氣,病毒就可能被吸入。我是有體會的,每次從ICU出來時,全身上下都會被汗水溼透。

病區裡的所有病人都是危重症,年紀普遍較大,對危重病人氣管插管也很危險,因為要近距離地操作,操作時因為器械對於咽喉部的刺激,會有體液飛濺。

你說,再難也只能自己扛。聽說,你還想到了個插管“土辦法”,把兩層防護面屏黏在一起,擋在臉前,防止病患唾沫、痰液濺出。點子不錯,贊一個!

我也知道,你積極報名支援金銀潭醫院,有你的“私心”。這次,我們科室的醫生最早與新冠病毒交手,有同事不幸感染。

陸俊醫生在疫情暴發初期主動請纓上發熱門診,一天工作超過18小時,最終不幸重度感染新冠病毒。就在你過去的第二天,網絡上謠傳同濟急診科醫生陸俊因感染“去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又無力辯駁。你憋著一口氣在。我的壓力也非常大,科裡年輕醫生如果不幸去世,是非常大的損失。

“治好、接出去”是你給陸俊的父母、妻子,也是給自己做下的承諾。每每看到你和陸俊微信保持聯繫,時不時開著玩笑督促著陸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康復訓練。“吹氣球當然好啊”“聳肩、抬胳膊,鍛鍊上肢”……我一直相信,你一定會做到你的承諾。包括ICU病房其他重症病人。

你每天向大家反饋陸俊的情況。1月28日,陸俊醫療指標:血氧飽和度達標、咽拭子檢測兩次陰性。1月31日,陸俊被轉回到了同濟醫院普通病房。這些好消息,讓一直心情鬱悶的你,開心了一整天。居然“專門”發了朋友圈,嘚瑟地“炫耀”好友的順利恢復。我也好開心。

作為年長點的醫生,我特別心疼,沒有穿上白大褂時,你們是父母疼愛的孩子,兒女親愛的父親;穿上了白大褂,你們就成為了與病毒廝殺的戰士。

你從接到任務開始,便早出晚歸成了家裡的“隱形人”,聽說你總是悄悄回家,獨自在兒子房間單獨“隔離”休息,你也從不願說起醫院的太多事情,怕家人擔心。每每拒絕兒子主動的擁抱和湊近,你一定覺得這個父親角色很無力。但是我也相信,再難我們一定要一起攜手度過去的。

大家都是在煎熬和焦慮中度過,都想讓每一個患者能夠得到治療與安慰;焦慮自己在面對危重患者家屬請求“救救他/她”時的無能為力……但你用自己的信心和樂觀,感染了同濟醫院急診科四百多名同事。

“我們向險逆行,只為護住身後的一片歲月靜好。讓所有人都能夠摘下五顏六色的口罩!”看來,你的抗壓能力還行,對得起身上的白大褂。

有人說人生無奈,但人定勝天,我們可以改變,去彌補生命中的遺憾不足,讓自己快樂多一點煩惱少一點。

戰疫已經到了最重要時刻,所有重症病人都轉移到了中法新城院區,170位病人都是重中之重,我們的任務很重,但一定不能麻痺大意,你一定要加強防護,注意休息。

相信我們一定能堅守到最後的勝利!等著!

鍾強

訂閱南方週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週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鍾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